眼儿媚回望冰轮brbr烟锁长堤瘦残雯体系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3-02

看过冯巩主演的电影《埋伏》的观众大致不在少数,但能亲身体验冯巩饰演的局中人叶民主埋伏经历的人肯定不多。而我由于职业的原因,却真真切切地埋伏过一次。

我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乡镇法庭工作,和派出所一墙之隔,和司法所只隔一墙,都在镇政府院内。三个单位十几口人,亲如一家。镇里政法委书记姓王,是代表镇党委分管我们三家的头儿,整天和我们泡在一起,如同兄长,大家都叫他王政法委。

去年七月四日的晚上,派出所民警在例行巡逻时,抓获了两个盗窃犯罪嫌疑人。一个叫朱猛,一个叫张谷。经过一夜突审,案情大白:他们就是骚扰本镇三年之久的系列盗窃案的主犯。第二天上午,被铐在两扇窗子上的朱张二人都倒在窗台上睡着了,疲惫至极的民警们也回房休息去了。我在上班的时间去转了一下,朱猛醒了,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而张谷却睡得正香,我望了一眼朱猛,在心里说“确非善类”,便离开了派出所。

下午两点多钟,我正在办公室草拟判决书,忽听隔壁院子里一声大吼:“朱猛脱铐了,快追!”

我和庭长赶过去一看,院子里乱哄哄的,有很多人。原本铐着朱猛的的窗子下面只剩下一个凳子,窗台上放着一个被拔下的洋钉。张谷神情茫然的望着我们,似乎刚睡醒,一脸无辜的样子。

“有两下子,用洋钉把铐子拨开了。”庭长说。

“嘿,他把手铐也戴在手上跑走了!”我说。

王政法委也在院子里,他正安排大家分头去追。

下午四时,王政法委主持召开了案情分析会。派出所全体民警、司法所长和我们庭长参加了会议,镇里主要领导也列席会议出谋划策。

五点钟散的会,庭长回来跟我们说:“现在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晚上九点半集合,协助派出所抓捕逃犯。”

我缠着问庭长,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庭长笑而不答。我里外跟着他问,逼不过了,他跟我说:“埋伏。”

晚上九点刚过,镇政府大院热闹非凡。我庭的警车、派出所的警车加上镇里的两辆吉普,已载满政法三家的十五人和各单位抽调的年轻干部二十人,共分六个小组。庭长、我、同事小胡和派出所的叶警官分在一组,负责在朱猛哥哥家附近埋伏。两名县局的刑警和派出所的另外几名同志分在一组,刑警佩了枪,派出所的民警戴着头盔拿着警棍,威风凛凛的。但我们组和其他小组却没有装备武器。

四辆车大大方方地停在了老树湾村村部,大家鱼贯而出,各自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三十几号人消失在夜色里。

爬过一个山头,涉过一条小溪,再穿过一片稻田,顺着田边的羊肠小道紧走几步,我们四人便来到朱猛哥哥家的后山上。

我观察了一下四周,我们站的地方是一片开阔地,正对着朱猛哥哥家的后窗和后门,完全无法隐蔽自己。但旁边桑树林后面有一个小山坳,我便建议去那里设伏。庭长却说:“这儿挺好啊,凉风习习,月色朗朗,就这儿。”他边说边和叶警官坐了下来,并从左兜里掏出两包“黄鹤楼”,递给我和小胡一人一包:“镇里发的烟,大家提提神。”又从右兜里拿出一盒蚊香,剥开后燃了四支,袅袅的烟便升了起来,浓香扑鼻。看到庭长和叶警官嘴里都叼着烟,我也点了一支,心说:“你们不急,我急么事!”

刚扔掉烟头,叶警官又递过来一支,我只好又点上了。小胡也点了一支,却被呛着了,咳嗽声传得老远。

四支蚊香燃烧的红光和四支香烟一明一灭的闪烁,加上缕缕青烟在月光下随风摇曳,这就是我们的埋伏点,我大惑不解。不一会儿,山坡下朱猛哥哥家的电灯一盏一盏相继灭了。也无人声,也无狗吠。夜,安静下来了。

庭长和叶警官自顾说着笑话,我看到无伏可埋,竟歪在地上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午夜过了,小胡也侧卧在茅草上鼾声如雷。只有庭长和叶警官仍在絮絮叨叨的不知聊着什么。

我递给他们一人一支烟,打火机照亮叶警官沉稳的面庞时,我嘀咕了一句:“这儿倒是乘凉的好地方!”

“对呀,就是来乘凉的呀。”

“么事唉?”

“镇里专门发了香烟和蚊香,就是让你们庭长带队来乘凉的撒。”

“这就是我们组的任务?!”

“是的,这就是任务!”庭长说。

“那……?”

“等会儿就知道了。”叶警官说。

正说着话,东南方向的一片竹林里升起了一颗鲜艳的红色信号弹,璀璨夺目,照彻夜空。

“收工了,小胡,起来起来!”庭长推醒了熟睡的小胡。

“唉,怎么了,怎么了,人抓住了吗?”小胡一脸迷糊。

“是的,抓住了,君已入瓮!”庭长笑道。

下山时,碰到其他同志,大家都很兴奋,一路小跑。有人冒出一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嫌疑犯。”大家笑得更欢了。

赶到村部时,王政法委正在点名。我一眼就看到被绑起来的朱猛,站在他旁边的是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朱猛的右手上还吊着半只手铐。

归途中,我问身边的庭长:“朱猛是哪个组抓住的?”

庭长说:“朱猛是我们六个组共同抓住的,是所有参战同志抓住的。”

我听不明白。

庭长接着说:“我们下午开会时研究过朱猛,他身上没钱,没身份证,无法外逃,肯定要回一趟家里。他妻子外出打工数年未归,他与十二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他肯定会回去看一眼儿子。而且天未黑尽,他也不会行动的,所以我们九点半以后行动。我们在他的亲友家附近设了五道明哨,却把六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埋伏在了他家背后的竹林里,必能擒住他的——这叫请君入瓮。”庭长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这怪不得我,不待我说你已睡着了。”

“人一抓住便发红色信号弹,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吧!”我说。

“对了。”庭长笑了起来。

共 211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有味道的作品,作者精心构思的埋伏就在痛快中间结束了,虽然没有电影《埋伏》那么曲折有致,但结果却与电影里一样,那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者是一个法庭工作者,这些事自然是真实的,只不过是被作者艺术化了。来源于生活的材料,经过加工,又高于生活,这就是文学作品。读完, 警们机智的擒拿逃犯设计的埋伏叫好!小说富有幽默感,特别接地气,令人欣慰。语言流畅,用对话烘托了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文风素朴,主题饱满,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1 楼 文友: 2014-07-02 22:50:12 大方,很有意思的作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祝你写作愉快!加油,再来一篇!

2 楼 文友: 2014-07-02 2 :02:54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基层很多。基层法庭法官、派出所警官、基层政府干部有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大方在基层法庭干了14年。很多素材,我努力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是很独特的经历。谢谢。

回复  楼 文友: 2014-07-0 14:49:05 其实这是一个几乎真实的事件。我只是一个记录者。南充治疗妇科费用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气虚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流行性感冒服什么药好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过敏性鼻炎怎样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