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717回家吃饭日走红网络市民感叹陪父母吃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9-17

7·17回家吃饭日走红络 市民感叹陪父母吃饭有心无力

动机

昨天是7月17日,因其谐音“吃一吃”,被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愿意回家吃饭”,但也有的表示:“迫于工作压力,回家吃饭实在是有心无力。”

幸福型 毕业生家长最幸福

昨天采用微调查的方式,对翠湖及周边30位市民进行走访。6位大四学生都表示,由于目前还未找到工作,当晚都可回家和父母吃饭。刚毕业的于同学正陪其母亲在公园散步。“我们是单亲家庭,但儿子特别孝顺。有什么开心的事,有好吃的东西都会和我分享。”而于同学则表示,即便今后在外地找到工作,也要带着妈妈一起去,天天都要陪妈妈吃饭。

红河学院的陈老师正好赶上暑假,昨晚可以安稳地在家陪父母吃饭。而平时只能打、短信或者问候。

遗憾型 异地务工有心无力

2008年毕业的杨武目前在红河经营花店,由于昨天不是假期,他要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他打算和平时一样,等客人不多了,父母也吃过饭了再打问候父母。正在实习的陈先生昨天也不能回家,虽然他家离单位只有100多公里,可以当天到达,但他还是每3天才回一次家。受访者中15人都属于异地工作无车厂肯定不干。”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始终存在。法经常回家的。只有过年、过节放长假时,才能回家看望老人。“探亲假一般都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员享有,企业才不会放这种假呢。”他们希望,国家能有专门的假日安排,用于回家探望老人。

支持型 老人其实都很理解

62计划种植万亩花椒岁的李奶奶带着孙女出来散步。“现在请个保姆费用不低,儿子、儿媳的工作压力又大,趁着我还能动,帮着带带孩子,减轻一下他们的压力。”李奶奶说,她儿子几乎每晚7点左右都会回家,一下班就不在外耽搁,还会买着菜回来。李奶奶说,这个“回家吃饭日”,儿子也会回来吃饭,她很开心。

又问询了6位老人,他们都表示儿女当晚可以回家。但有3位老人表示,儿女回家基本都是晚上九点、十点,晚饭肯定是无法一起吃了。“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我们都能理解。”

从“小肥羊”、“一颗印”等5家餐馆前台工作人员处获悉,当晚没有接到任何以“吃饭日”名义聚餐的订餐。

数据

仅两成白领经常回家吃晚饭

最近,有专业站针对10万元以上年薪的都市白领展开调研显示,只有约两成人一周内能保证晚餐回家吃饭达5天以上,早餐、中餐在家吃的白领占比极少。45.7%白领一周在家吃饭最多有1天。忙碌,成为白领们不回家吃饭的主要影响因素。数据还显示,一天三餐,晚餐最有可能在家吃,占比73.6%。早餐、中餐分别占比9.6%和2.3%。以一周7天时间为周期,3~5天在家吃饭的白领占比相对较多,达44.3%。

专家表示,从饮食健康及家庭关系处理角度来说,建议职场白领多回家吃饭,有条件的话,可自我规划饮食。而家庭的支持,对于白领的职场发展很重要。白领应善于利用吃饭时间,兼顾和关心家庭,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正面积极地促进事业的发展。

七嘴八舌

友建议设“回家吃饭节”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他们,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对此,有友建议可不可以设立“回家吃饭节”,让家庭成员常回家陪家人吃吃饭呢?

友建议有没有可行性?我国的节日是如何来的?如何让草根节日成为法定节日?查阅百度百科,当中提到,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节日起源主要历法节气、原始崇拜、祭祀、日常衍生等7个方面。演变特点涵盖:农业文化特色、风俗与礼俗相结合、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地区性。

昆明市社科院社科所所长高军表示,类似于父亲节、母亲节这样的节日,国家并无法律规定,但在民间得到的认可度很高,无论公众还是媒体在当天都有很多报道活动。友现在提出“回家吃饭节”虽然可以让亲情传递、美德传承等得到加强,但关键还要看大家的认可度如何。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辉说,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务院曾出台文件规定,我国节日的设定必须由国务院制定,就像中秋节放假等都要由国务院组织有关部委调研后制定。节日的提出可由个人申请,但实际上是由其他有关各部门提出的。

张勇 李晓娟 丁晓玲



盐城治疗白癜风方法
祛斑最好的方法
如何治疗夜间咳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