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元素做出大文章苏州硒产业领跑硒时代吗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2-01-05

人民苏南频道苏州11月4日讯:

离开迪卡侬后 “相比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人均硒摄入量很低,72%的地区属于硒缺乏地区;在中国发展补硒事业具有广阔前景,而苏州的硒产业将很有可能成为硒时代的领跑者!”坐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硒谷科技敞亮的办公室,美国农业部ARS中心首席科学家Gary教授的微笑热情而幽默。在应邀参加首届国际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大会之余,Gary走进古典园林,参观了现代园区,在感叹这个“东方威尼斯”多元化美丽之时,苏州在硒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元素引领“硒时代”

从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发现到现在,硒(Se)正在聚集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10月19日,首届国际硒与人体健康大会在苏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几十名国际一流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各国在硒领域的研究合作,不少专家预测,硒将成为本世纪最受瞩目的元素。

这个被誉为“生命的火种”的元素为什么如此重要?在人体内总量只有20毫克左右的硒看似默默无闻,其实是个“大忙人”。人体的诸多代谢活动、免疫防御、解毒功能都缺不了它,离了他就无法进行。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尹雪斌教授介绍说,由于硒是一种易排泄的元素,所以人体每天必须摄取足量的硒,来维持肌体的正常代谢,尤其生活在低硒环境中的人,更应重视不断补充足量的硒。如果一旦停止了硒的补充,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就会下降。上世纪在我国出现导致心肌萎缩的“克山病”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它的出现就和缺硒有很大关系。

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中国目前有七成的地区低硒或缺硒,苏、浙、皖等长三角地区皆为严重缺硒地区。

“中国人均硒摄入量要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水平。”Gary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人的补硒状况表示出了担忧,他建议,硒对于人体健康的价值正在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之时,各国政府尤其中国政府应该给予硒事业足够的关心。

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对苏州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人均硒摄入量为37微克,低于每日50微克的最低推荐值。中国科技大学硒领域研究专家尹雪斌博士表示,要像补碘一样补硒,使人们在膳食中得到充分、平衡、合理的营养。补铁、补钙、补维生素……在硒引起全球瞩目之时,“补硒”闯入人们视野,一个“硒时代”正悄然来临。

小元素做出“大文章”

在硒备受瞩目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个大大的市场。要补硒,如何补?各式各样的保健品让人眼花缭乱,何不通过“食补”,通过相关技术培养富硒产品即方便又安全?在国际硒与人体健康大会上,衍生于这个想法的“生物纳米硒营养强化技术”就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强烈兴趣,成为大会的亮点。

同时,以此技术为依托的园区自主创新型企业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苏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正在致力于把富硒产品推向中国老百姓的餐桌;“补硒”正在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小元素慢慢做出了大文章。

走进位于独墅湖高教区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内的硒谷科技公司,生态草鸡蛋、碧螺春、黄山毛峰……展厅内各式各样的富硒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都是尹雪斌博士的“生物纳米硒营养强化技术”同众多知名农业示范中心联合建立战略合作基地的成果。

这种产学研一体,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方式让各国专家赞叹,已达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纳米硒营养强化技术”和硒谷科技在产品开发方面做出的努力,让专家们对苏州硒研究和硒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硒谷科技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硒产业的领头羊,和中国硒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合作让我很开心。”Gary教授表示,美国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方面不及中国,这种产学研一体、政府同科研机构以及产业公司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政府在产业发展调整方面提供了更为清晰地思路,硒谷科技让他看到了一种很好的模式和范例。专家们表示,本次的大会在苏州召开本身就是对苏州硒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一个肯定,更让专家看到了苏州不俗的科研实力;正是鉴于此,专家们一致同意加快在苏州筹建国际硒学会的步伐,这将开创苏州筹建国际一级学会的历史,也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国际一级学会;借此,苏州科研的国际形象将得到有力的提升。

“我们做的是实实在在的科研!”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培诚告诉,与国内外市场上许许多多的概念补硒不同,硒谷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硒食品,同时跟农业结合,实现了产业化。大闸蟹等农产品,引入富硒科技之后,品质提升,产量增加,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形成了一条高效实在的产业链,真正做到了科研受益、农民受益、消费者受益。

参灵草好不好
肠炎怎么调理
跑肚吃什么药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