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修之br孔修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08
(一)孔修之
孔修之,算是X城地区小有名气的人物。2010年9月,年仅三十六周岁就凭借一篇《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及其对现代汉语的冲击》论文与其卓越的教学成果成为萧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当年被《北七屯晨报》评选为X城地区十大杰出青年,被X城地区教育部门指定为汉语语言学术系统领头人,这可是萧镇大学乃至整个X城地区学术界及教育界前所未有的事情。有人说,正是孔修之晋级为副教授后才开始厌倦糟糠之妻,开始喜新厌旧的,就像流行于官场的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虽然孔修之不是官,而仅仅是个副教授,毕竟也正处于春风得意的状态,手里掌握着审批学术立项的权利,肯定也有着类似的心理。但是,实际这纯属很不负的说辞,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谣言。早在2010年5月孔修之、汤菊芬夫妇就一同走进所居住的大悲寺社区,以一种近乎平淡的心情协议离婚,只不过那时他并不惹人瞩目,再加上两个人行事低调,又要刻意隐瞒双方父母以及年幼的女儿,虽然领取了离婚证,分了居,却依旧住在同一屋檐下,也就没人发觉他已离异的事实。2010年9月26日,孔修之晋级为副教授的第六天,萧镇大学主管人事的副校长兼职称评比办公室主任张晓波找他谈话,详细询问了他的婚姻状况,警告他要注意影响,不要影响学校的声誉。性情急躁的孔修之对此大叫委屈,甚至不惜耽误两堂课,赶回家找出离婚证,又跑到萧镇第一人民医院约出汤菊芬,一同来到张晓波面前解释。然而张晓波依旧不相信,哪怕看到了那两本离婚证,并固执地认为孔修之这是为了取得学院福利房待遇的一种手段。
“可以理解,”张晓波显然继承了祖母陈子媚的精明,也继承了母亲俊郎的面容,他倾听过后,笑眯眯地望着这对夫妻,善解人意道:“这种事,你不说我也知道,但你们千万不要假戏真做哟。”停了停,张晓波瞟了眼面带愠色的汤菊芬,咳了声。等汤菊芬离开后,张晓波叫住孔修之,拉着他长调语重心长地补充了句:“以后不要这样搞了。我看好你的能力,晋级的事,我可是极力为你说话;至于福利房的事情,我会尽量帮你争取。”
“我们没假戏真做。”即便事后,孔修之也不断向关心此事的朋友同事解释,甚至时常掏出离婚证,试图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然而没人相信,这令他苦恼不已,以至于他在自己本命年生日那天喝得醉醺醺,还险些闹出了事儿。如果不是孔修之的一位叫做李杰的学生,那群警察没准会把他抓起来。虽然职称晋级了,但因为被曝光抛弃了糟糠之妻,职称评比小组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孔修之晋级但不升工资。得知这个消息,孔修之闷闷不乐,恰逢几个学生为他庆生,在渔米人家多喝了几杯,又乘着酒兴跑到领事路的滚石歌厅,一群人渐渐模糊了师生的界限,嗨了起来。事后,孔修之也忘记了到底是怎样叫来那几名 的,也忘记了到底是怎样开始和另一个包间那几位开着路虎的男女发生冲突的。他只记得自己挽着那个浑身香气的女孩子,拎着瓶296ml的青岛啤酒乘坐电梯走到楼下停车场,对着那辆路虎一阵狂砸。刹那间,那个女孩子吓得嗷地叫了声,捂着耳朵蹲到地上。听到警报声,两名保安急匆匆地奔过来,夺过孔修之手里的啤酒瓶,把他扣住了;而另一个包间的几位男士微醺着,骂骂咧咧地拨开保安的胳膊,对他拳打脚踢。等他意识稍微清醒,已经被警察抓了起来,坐在那间羁押室里,身子疲惫不堪,头痛欲裂,一位穿着皮羽绒的男人和李杰站在他面前。皮羽绒为孔修之和路虎主人调解,孔修之带着真诚道了歉,赔付了八千五百块钱,这才走出派出所。也是在事后,孔修之才知道皮羽绒是李杰的表兄,派出所的副所长,所以路虎的主人才会放过他。
以为没事的孔修之并没想到开路虎那人的朋友悄悄用把自己拍了下来,传到矛,被命名“花教授大闹夜场”。一时之间,校内校外关于孔修之的花边传播得到处都是,而这,正是张晓波第二次找他谈话的原因。当时,负责纪律的副校长曹阳杰和他的导师徐明仁也在场,所以,可以说谈话是严肃认真的,结果他被通知记大过一次。当时,孔修之没反驳。面对那段视频,他百口难辩。他认为这是一场羞辱,以至于此后几个月之内都没打起精神,即便给学生上课也心不在焉,常常走神,常常讲错,也常常被投诉,更别提登录北七屯文学论坛发布文章了。那一阵子,他打开电脑就发呆,脑袋里空洞洞的,不知写什么好;而雪上加霜的还有投给《北七屯晨报》的一篇关于萧镇近代史的文章又被无理由地退回。更重要的是,学校里开始沸沸扬扬地传起他的好色与放荡,那些平素见到他毕恭毕敬的女同事或女学生们也避而远之,离老远儿就躲开他。孔修之自忖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却在意气风发时陡然遭遇厄运,心里自然忿忿不平,觉得造化弄人,不知不觉颓废下去。
四个月后,搬进学校教职工宿舍,和汤菊芬大张旗鼓分居的孔修之主动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福利房,成为副教授级别以上惟一一位没分配到福利房的,恰恰也是他的这一举动,令同事们更加视他为怪物,或者认定他另有所图,或者认定这是校方对他的惩罚。于是,同事们议论到他时原本厌恶的表情里又羼杂了鄙视与嘲讽。如果不是那时恰逢学校放寒假,学生和大多数教职工都回家准备过春节,孔修之准会整天躲在宿舍不敢见人。当然,那个春节也是他最寂寞、最落魄的时候,听着满街爆竹声声,吃着泡面,喝着闷酒,孤零零一个人打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是半夜,窗外又响起成片的爆竹声。
整个2011年是孔修之灰色的一年。5月,汤菊芬再婚了,新郎是一位来自河北的老男人,有个读大三的儿子,经营电器,在萧镇租了面积达一千平方米的门市;汤菊芬再婚的婚礼盛大而隆重,自然也邀请了孔修之,同时顺便将女儿孔雯丽送了过来。于是,孔修之向领导申请,经过一番口舌,女儿住到他的隔壁。8月,矛的一篇匿名文章指出孔修之剽窃,立刻有跟贴者翻出陈年烂帐,辱骂他无聊,讥讽他是风流叫兽。9月,校方纪律检查小组找他谈话,说是了解情况,实际是内部调查。10月,张晓波通知他因舆论原因暂时休课留薪,并特别声明,之所以给他留薪,是校方领导考虑到离异后的他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属于照顾他。于是,那几个月他成为女儿的全职保姆兼辅导老师,每天六点起床,简单洗漱,或者步行走出校区,或者到学校食堂为女儿买早餐。七点过后,收拾完女儿房间的卫生,孔修之独自坐在窗前,点燃一支烟,望着窗外三三两两经过的学生和同事,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对自己的命运懵懵懂懂,不知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将近十点,孔修之才慢悠悠地到附近菜市场。买菜,或者提前走到空荡荡的学校食堂打菜。负责打菜的阿姨显然认识他,每次都会好奇地瞧向他,一次甚至忘记收钱。女儿放学回来,边吃边聊起学校的事情,然后午休。下午,又是上午空洞的重复,直到女儿回到身边。
如此沉沦着,孔修之接连颓废了二十个月,他每天都无所事事。这期间,女儿孔雯丽不知不觉由小学生成长为初中生。2012年10月,孔修之去给女儿看家长会,会后,那位胖胖的女班主任把他留住,告诉他,孔雯丽和另一位男生在恋爱。听到这消息,他诧异地半张开嘴。但是回到学校宿舍,看到惴惴不安的女儿,他并没发火,只是淡淡地警告她,然后丢给她一册《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常识》,还故意遗落掉一盒安全套,其实那是他特意拐进一家药店买的。而使他摆脱颓废的事件发生在201 年4月25日,世界第十八个读书日的第三天,那天清晨天空飘起轻絮的小雪,地上湿润的,一个瘦削的老头子敲开房门,走进乱糟糟的房间,忐忑而恭敬地将一叠打印稿递给他,轻声轻语地说那是他侄子写的书,请孔老师指教。听到访客的来意,孔修之一下子楞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居然现在还会有人特意过来请教自己。他竭力控制着兴奋,故作矜持地将那叠书稿放到床头,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答应访客有时间一定会看。孔修之忘记了访客顾万到底在自己的房间坐了多久,如果不是他说要为女儿买菜做饭,顾万还会继续坐下去,还会时断时续地告诉他,那叠打印稿底下还有两册封面残缺的日记。
匆匆买菜回来,急忙忙烧好饭菜,孔修之颤抖着手将那两册日记放到抽屉里,翻看起那叠厚厚的打印稿,默默从第一句读起来:“尽管骚乱已如火如荼地蔓延至整座城市,包括市郊与偏僻一些的乡村、城乡结合部,那些暴徒躲在眼镜后面,手持不同的凶器,木棍、刀具、钢管,以及汽油,繁华闹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平日人群比肩接踵的街区就象遭遇了一场摧毁一切的龙卷风,暴徒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狼藉,砖瓦、玻璃,都成为不可恢复的破碎,商铺里只剩下没有价值的一片凌乱,燃烧过后的痕迹、肮脏不堪的墙壁,空气里烟薰的味道,一切都彰显着洗劫过后的疯狂印渍。”如果不是中途女儿回来,他还会继续读下去。和女儿一边吃,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他脑子里却挤满了那位无名小辈的文字。他百思不解,为什么“尽管”之后就没了下文,就像吊在悬崖边的一头鹿,不曾死掉,也不曾活着。下午,一气呵成地继续读下去,他感觉那场莫名其妙爆发的骚乱似乎近在咫尺,似乎刚刚发生过。
三天后,星期天顾万再次前来拜访,孔修之毫不客气地指出这部小说就是一堆垃圾,错误比比皆是,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和整体结构的错误,倒是后面的附录颇有意思,但那些人物列传明显有悖于X城政府某些政治人物的思维,还不顾青红皂白描写文革时期的事件,不会被体制内的出版机构接受,所以那也只能是一堆垃圾。讲述着这些,观察到顾万越来越黯淡的神情,孔修之不禁暗暗得意,不禁涌起巨大的成就感,甚至有那么一刻同情起这个孱弱的老头子。实际上,他有些嫉妒那位叫做顾无言的死者,嫉妒这部作品的作者,进而暗自佩服顾无言,认为他颇有些才华,只是没进入某种轨道,被沉入了泥沙之中。但最终,他还是狠下心,继续猛烈批评着那部长达五百页的作品。等到访客告辞,房间里只剩下他和女儿,他才松口气,精疲力竭地倒在床上。隔天,女儿上学去了,孔修之拉开抽屉,才发现忘记还那两册日记了。他粗略地扫了眼写好的那二十六页评论,脑子里空荡荡的,顺手将它们扔进垃圾篓,然后翻看起日记。
即便2014年10月1日孔修之和小自己十七岁的学生赵小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他也不能忘记研究那两册日记的艰辛。潦草的字迹,没有时间秩序的记录,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也可以用天书来比喻。当时,孔修之意识到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千载难逢,所以才会逐页将它拍下,存在电脑里以做备份;大约一个星期后,那位自称是文昌镇一所中学教师的女人前来取去了那两册日记。这些备份相片,正是事后他和那些北七屯文学论坛的才子们论战时信心十足的原因,更是他接连发表在《北七屯晨报》上多达十一篇系列文章的基础。无论子非鱼,还是陶依兰都无法组织有效及有力的证据反驳他,他们只能在论坛上群而攻击,试图用人海战术来取得论战的胜利。根据拍照下的顾无言日记推断,《 102》这部著作完成的日期应该为2012年 月到7月间,那时顾禺还不曾关注顾无言的作品,也不可能知道顾无言每天埋头于书斋究竟写些什么,即便顾无言曾经向顾禺讲述过《 102》的构思,她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写出洋洋洒洒的近十万字。如果那时顾禺读过《 102》或《X城纪事》中的任何一部,都不会怂恿陈楚楚向作协推荐顾无言,哪怕他再怎样才华横溢,正如后来顾禺向远在重庆的友陈国凖讲述的那样,她也惧怕卷入政治的漩涡,惧怕成为无辜的牺牲者;而这也正是她始终认为顾无言不懂政治,也不可能利用写作来影射政治的缘故。
因为这场文化论战,孔修之再次声名鹊起,也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已经成为萧镇政府宣传组织部一位股级官员的李杰特地打来,约他出去吃饭。酒席上,李杰话里话外的提醒自己昔日的恩师,即便是在号称言论自由的X城地区,也要谨言慎行,不要人云亦云地说些过头的话。孔修之听过这话后,立刻沉默下去,隐隐觉察到李杰的变化,也隐隐觉察到自己无意间涉足进某个深不可测的是非漩涡。不过,祸之福所依,就在他成为风云人物之际,张晓波第三次找他谈话,向他传达了校方意见,同意他继续教书,并且还酌情考虑将他的职称调整为教授级别。重新踏上讲台第一天,孔修之就遭遇到一群学生的围攻,一个短发女生拿起厚厚一叠A4纸,率先质疑他是如何知道顾无言的想法,认定他的推断是建立在臆想的基础上,毫不符合逻辑。面对这群学生突然偏离教学内容的发问,孔修之显然完全没意料到,但他依旧游刃有余地一一回答,并掏出,向学生们展示几页顾无言的日记。这突然爆发的论战一直持续了两堂课,论战的内容也《 102》拓展到顾无言的生平,以及孔修之自己的往事。对于“花教授大闹夜场”事件,孔修之很认真地做了忏悔,赢得学生们的掌声。次日,他再次走进教室,立刻楞住了,教室里已经人满为患,许多其他系的学生站在教室后面。看到他走进来,教室顷刻之间安静下来。
共 0750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洋洋洒洒三万字的小说,作者以冷峻的分析,细致的刻画与描述,将《 102》的诸位创造者,呈现在我们面前,既是单独成篇,又有着不可分割的交融和复杂的关系。这些《 102》的创造者,他们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在一起,不论是在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着自己的事业,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在现实和理想的交织中,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理想,也因为对于《 102》和《X城纪事》的共同钟情,他们有过学术上的竞争,激烈的辩论,不同的观点,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无疑的,也影响着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着工作上的起起落落。也许,他们经历了不理解,也许,他们遭到了舆论或者谣言的攻击,但在这样的辩论与探讨中,收获的也各有所得。作为一部著作,它的版权,著者,或者关于文字的剽窃,都会经历令人难以想象的过程,曲折而复杂,也彰显着人性的复杂,或者说贪婪,或者无奈。但对于一部呕心沥血的著作,或许,用心的人会从中得到很多,对于文化,对于作者的匠心独运,都将让自己不断地提高。可以说,这篇来自于人物传记的小说,作者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说明与记叙的有机结合,都需要精心布局,也离不开作者对于人物的了解与知识的积累,这是很让我们感动的。对于小说中每个人的经历,或者每个人对于《 102》的认知与态度,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是,读着这样的小说,是对心灵的洗涤,更看到了一种大气豁然。欣赏并倾情推荐!——责编:哪里天涯
2楼文友: 00:5 :59 或许,我们都有一个镜像里的自己,遥远而迷茫。
楼文友: 00:54:57 虫儿,虫儿。。。。。。。是你,是我,还是他?
5楼文友: 11: 9: 9 拜读老师如此厚重的小说。在这篇文章里,正如姐夫编按里所说的一样,即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单独成文。故事里的孔修之X城的十大杰出青年,而且是副教授,事业上正可谓是春风得意,可是,由于与妻子早年离婚,在这个事业高峰的时候被人说成了抛弃糟糠之妻,因此引出了后面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办公室主任找他,不相信他的说辞,觉得这不过是他谋取福利的一种手段。而后,由于心情不好,庆生会上多 喝了几杯,砸了别人的车,虽然赔偿了车主的损失,但却被人将这件事情发到了络上,还美其名曰 花教授大闹夜场 ,人言可畏,最终,他的事业跌落谷底。可是,一部叫做《 102》的著作再次将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回到了教室,而且成功的去掉了头上的副字,成为了教授,同时他也收获了自己的 爱情 ,但是这次,他选择了聪明的离开,带着自己的女儿,带着新婚的妻子去了乡村,成为了一个语文教师。孔的故事,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舆论让他失去了一切,又再次让他得到了一切。老师的文,很有时代的脉搏,读后引人深思。问好老师,感谢您对江南的支持,祝创作愉快!
6楼文友:- 1 21:58:40 我觉得该作品没有加精品,是江山文学系统的失职和罪过! 用吾心悟心与文学,创造新生活,感动自己也感悟人生!
少年大便干结如何治疗排卵期出血是什么颜色
丁桂薏芽健脾吃多久
- [爱情诗句]后悔没早看到这些"神"设计,漂亮又实用,众所周知是这3个地方
- [爱情诗句]九分裤+乐福鞋,夏日这样穿,时髦又显高,很适合小个子
- [爱情诗句]国家中心城市学校,怎会并未几亩成熟的麦地?
- [爱情诗句]恋就是让一个笨手笨脚的小女孩有人照顾 有人惦记 如果让她哭 你算什么男子汉 你算大笨蛋 艾特ta热门
- [爱情诗句]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 [爱情诗句]直播预告丨6月17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哈尔滨示范区哈尔滨市第六初级中学(主会场)、阿城
- [爱情诗句]高油价“我家”?“三桶油”市值,一天蒸发近千亿!21天狂揽15板,这只股今天却跌停!芯片板块,逆势上
- [爱情诗句]汪汪狗狗去郊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玩沙子 小孩子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 ;还有 工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