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学创作略论随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9-06

摘要:文学最公众化,同时也最为个人化。文学为自己而作,为自己的心灵而作,是作者心的记录;同时又必须面对读者,面对公众,为大众而创作,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乃至为整个人类世界而创作。文学是作者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真实抒发,同时为作者所置身的世界社会人间彰显真正、善良与美好。 一、为何要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思想的载体。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审美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他们中第一个用菩提树叶围腰系住、临坐溪边将一朵小花插在鬓前,或者第一个手执石箭面对着苦苦挣扎的叱鹿发出了会心微笑的猎手,也许,这时文学就产生了。经验表明,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远古时代的占卜巫术、图腾崇拜与《诗经象等,表明了我们的祖先对于文化、文明与文学的执著追求和深情向往。社会生活对于文学艺术的需要,是文》鸟类兴学艺术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活,成为最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面最广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进步的文学艺术,对于教育人、改造人、推动历史前进起着重要作用。

文学首先是为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创作。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有了某种感悟或感动时,当我们的喜怒哀乐积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进而形成文字。上古诗经《伐檀》即文学创作的“杭育杭育派”的肇始。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感情的历史,形象的历史。

文学是人类所特有的,是社会的,生活的。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以明道,文以通道。不平则鸣,言为心声。历史上无病呻吟、娇柔做作之笔不是文学,也是不复存在的。文学,言深痛,发大声,书至情……鸡零狗碎,风花雪月,一地鸡毛不是文学。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刑而有《史记》。《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文学最公众化,同时也最为个人化。文学为自己而作,为自己的心灵而作,是作者心的记录;同时又必须面对读者,面对公众,为大众而创作,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乃至为整个人类世界而创作。文学是作者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真实抒发,同时为作者所置身的世界社会人间彰显真正、善良与美好。19世纪世界长篇小说之王巴尔扎克称,“真、善、美就是我作品的全部主题,我的心志都体现在这上面,真善美共同演绎了我作品的绚丽。”

人类是向善的、求真的、务美的,于是,就有了文学!

二、如何进行文学创作

首先,要学会观察。歌德曾说:“我只不过有一种能力和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看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哪怕生活中的一个节点,马上动笔描写,试着用最简练的文字把期间的细节、特点再现出来,且力求准确。弗洛贝尔指导莫泊桑写作,让他到一个马厩里观察你一群马,然后回来让他描写其中的一匹,让读者看到的是这一匹而不是别的一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去观察街头擦鞋女、吧台招待、大型商场守门人,学会善于抓住现实生活场景、人物活动细节,熟悉四周的世界,熟悉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次,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始终保持心灵的敏感性。要善待童稚、童趣、童心,始终保持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只有这样,你眼里的世界才是多采的、亮丽的,你的生活才会充满生气与阳光,才善于发现。要让自己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及时捕捉写作的灵感,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悟。在动笔前,要把观察到的信息及时在头脑中综合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生活表象,抓住生活现象、事物实质,从纷繁杂沓的现象中去发见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契诃夫说:“我只会凭回忆写东西……让我的记忆里像滤器那样,只留下重要的或者典型的东西。”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再次,我们要养成写日记和生活随笔的习惯,这既是训练观察能力、锻炼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方法。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发现,包括点滴感触、感受、感悟,要随时记下来,否则可能会稍纵即逝,贾岛的“诗袋”,老托尔斯泰额笔记本即是如此。要多多练笔,可单独进行相关片断的写作练习:人物描写(相貌、动作、心理、语言),景物描写(自然风光、人文建筑、动植物),场面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也要进行文章结构(开头、结尾方式,过渡衔接)等练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体裁形式的综合性练习。

复次,要从名著文学作品中获取写作方法的营养,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都值得学习与研究。 要加强阅读练习,从书籍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启发和间接素材,也要留心电视媒体及络,这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毕竟,我们的生活面是有限的,其知识基础及写作能力、水平尤有待打实、拥有与提高。比如 作品的 内容构建,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故事大纲,把整个故事在主要矛盾冲突中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连续性人物事件罗列出来,确定好整个故事的流程,背景,然后就是一步步在这个骨架上搭建血肉。这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矛盾先生的《子夜》中,都将会给予我们以极好的借鉴与启示。

此外,要多写,多练,多修改。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红楼梦》作者尚且“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何况我辈?在结构上,古典文学理论讲虎头、熊腰、豹尾。即开头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把抓住读者,让读者一见钟情;中间内容要充实,将主题内涵需要写全、写足,使人流连忘返;结尾要有力,如响鞭,如撞钟,震耳发聩。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忌平铺直叙,喜曲折荡漾,讲究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果是学写小说和戏剧,还要学会运用悬念,罗织“意外”,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逸趣横生,让读者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作品的意境也自然会被拓深,整体质量也就上去了。

写作者的基本能力不外乎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情感力,即审美发现能力、把握能力,善于从平凡琐碎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美。法国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当然, 一部作品的完成,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收集材料,到构思,再到写作,每一步的发展和跟进,都要耗费大量的脑力、精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哥伦比亚作家《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称:“作家的行业是最孤独的行业,”缺乏一定的基础训练及其必要的思想准备,是难以最终从事文学事业的。

三、关于写作技巧

有人曾向鲁迅先生讨教作文技巧。先生说,我哪有什么技巧啊,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不要相信小说做法之类。文学不能传诸于子孙。

真的就没有技巧了么?有,又没有。

作文除了生活无非就是读与写(其实我们更需要读生活,读懂生活):古今中外有多少好的书籍有待我们去阅读,去欣赏,带着感情去领悟。“亲爱的,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尤其是古诗、古文,中外名著,“旧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诹。”图书馆、新华书店、藏书阁、阅览室有不少好的图书杂志,阅读可以令人胸襟开阔、启迪受益。读书可以医愚,人的行为习惯自然就会文明起来,你的气质也就会日趋高雅。有的人身材平平,其貌不扬,但有气质、气场。所谓的气质、气场,就是内在充实,不言自威,富于强大的感染力、震撼力。知识就是力量,如晏子使楚、唐雎不辱使命。要用真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不要盲目的赶时髦,不随波逐流,沉入世俗而不流于世俗,不要西方后工业社会极度物质文明下的产物,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的东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读是前提,写是关键,只有经过一定的写作实践,才能出作品,出精品。初学写作,难免眼高手低,多写就会上水平,有成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卖油翁》:“无它,但手熟耳。”多写,就会熟能生巧。达芬奇的“画蛋”与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包法利夫人》作者弗洛贝尔指导莫泊桑写作等等就是如此。

古云:“有德者必有言”,鲁迅先生称:“能憎,能爱,始能文”,所谓道德文章,只要我们注重个人修养,锤炼思想,完善品格,爱憎分明,是非判然,洞幽烛微,文如其人,文平其人,文章自然就在其中了。

共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 学 创 作 略 论】此篇随笔作者用清晰的脉络,围绕文学创作展开颇有见地的话题。第一部分解读了产生文学的渊源,结合中外文学名著,阐述了文学具有个人化、社会化的特点,因为人类是向善、求真、务美的,所以便产生了文学。第二部分文章在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可操作部分,指出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要学会观察。二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注意随时扑捉、发现美,保持敏感的心灵。三是养成记日记和随笔的习惯。四是要多读名著,汲取营养。与此同时,指出了文学创作要多写、多练、多修改。第三部分关于技巧问题,作者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言,解析了技巧是在勤奋写作中获得的王道。文章线索清晰,针对文学话题,有理有据、例举充分,很具指导性和操作性,是一篇很具可读性,对文学爱好者有一定指导意义的随笔!推荐共赏!问好郭老师!【山水神韵:春华秋实】

1楼文友: 12:44:50 文章在文学创作这个话题颇有见地,对文学爱好者有一定指导意义。问好郭老师,祝国庆节快乐!

回复1楼文友: 08:51:19 谢先生,同祝快乐!

雅安!!

云南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基地

灯盏花药业选哪家

红河灯盏花药效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多少钱
急性肾炎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