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绝佳美味是海鲜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8-16
摘要:现在,那种偏重海腥的鲜美和鲜香,更叫我感到亲切而熟悉,只要几天不见,就会想得不行,心生渴念,尤其是去内陆地区出差或旅行,三天两头见不到那些熟悉的咸卤虾蟹,便会茶饭不思。这大概也是一种乡愁吧? 一
很喜欢央视近来播放的一部反映中国人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各地的美味佳肴,不仅让人味蕾兴奋,更叫人眼界大开,长了不少见识。回想起自己生活中无法忘记的那些“美味佳肴”,最具诱惑力的顶属海鲜了。
东北的冬天是特别寒冷且漫长的。记得小时候,生活条件很是艰苦,人们嚼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萝卜、白菜,一天三遍啃着咸菜疙瘩,足足喝了一百多天的酸菜汤,对单调无味的菜早已感到了麻木,忽然谁的一声“开海了!”像春雷一样振聋发聩,接着街上便会响起小贩们扯着脖子的叫卖声:“大头宝鱼、小白虾啰!”那声音或沙哑或尖厉,却十分悦耳动听。小贩们大都是挑着担子卖,一只筐里装着金黄的大头宝鱼,头大尾小,像一只只大大的逗号;另一只筐里装着小白虾,雪白雪白的,那小而黑的眼睛像雪地上撒上了黑芝麻,煞是逗人。孩子们一听到小贩的吆喝,总是成群结队地跟在鱼虾挑子的后边,像牛腚蝇子轰不走、赶不开,眼睛不眨地盯着那筐里的鱼和虾,直到把小贩送出村子,才恋恋不舍地四下里散开。
奶奶的娘家在鲅鱼圈,那里紧靠海边,因此和别人家相比,我们家人似乎更偏爱海鲜,虽然一年到头见不到多少荤腥,到了腊月末杀了年猪,大家见了猪肉血肠也都眼珠子冒绿光,但是肉毕竟太过油腻,连二三顿地吃没人能受得了,而海鲜却不一样,即使顿顿吃也不会有谁说吃腻了。和肉相比,海鲜更能调动味蕾和胃口,更“下饭”。东院邻居是我姨姥家,因为有亲缘关系又是近邻,两家来往得十分密切,她家每当煎咸鱼时,都要把鱼头揪下来送给奶奶做猫食,我家的大花猫最爱吃咸鱼头拌饭了,可是那个生活困难的年月,借着它的名头要来的鱼头却几乎都成了我们家大人小孩的下饭菜。奶奶总是把姨姥送来的鱼头洗干净,用慢火煎得焦黄,屋里屋外都弥散着鱼香,家人们还以为真的有煎鱼吃呢,上了饭桌才知道是煎鱼头,怎奈“人穷志短”,虽然鱼头上没有啥鱼肉可吃,但总比那些咸菜疙瘩味道好。
鱼虾是消耗粮食的不二之物,因此,那时候即使粮食再充足的人家也不敢经常炖鱼、炖虾,怕糜了费粮食。除了年节,平常日子里,抓点虾皮儿拌点葱花或者香菜,夏天里煮茄子拌大酱时偶尔撒点虾皮儿借借味,就不错了。在酷暑难耐时节,有时会隔三差五地煎点自家晒的小干鱼,就着高粱米水饭,对于大人们来说算是一种有效的调剂了,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则像过节一样值得欢喜。记得当时最常见的是青皮鱼和箭扣鱼,一拃来长短,洗净盐渍一两天,然后出卤放到帘子上晒干,装进筐里,挂到猫儿够不到的房梁上,或串成串挂在通风的房檐下。东院姨姥送来的鱼头,也都是这两种鱼的鱼头。青皮鱼带鳞,箭扣鱼没有鳞,煎熟后,青皮鱼青白的鱼鳞会变成好看的金黄色,而且蓬松起来,整个鱼仿佛比下锅前大了许多;浅黄的箭扣鱼则肉里带油,煎熟后油汪汪的冒着香气。这两种小鱼煎吃、炸吃都算得上美味,炖着吃则刺太多,鲜味反而差了许多,而烧着吃最香鲜无比。趁着灶膛里余火未尽,将鱼埋进去,一会功夫到灰堆里把鱼扒拉出来,连吹带拍,抖掉粘在鱼身上的草木灰,鱼鳞几乎烧尽,鱼肉紧实喷香,鱼刺也烧得酥脆,撕扯一块放进嘴里,顿时香气四溢、唇齿留鲜,而且耐咀嚼,越嚼越香。
二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去她的娘家串门。每次到鲅鱼圈,那些亲戚们都要弄些海鲜来招待奶奶和我。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品种却不少,此外,还有螃蟹、海螺、海兔,还有许多贝类,对了,还有海蜇和海蜇皮呢。这林林总总的海鲜,总那样令我馋涎欲滴。即使是冬天封了海,亲戚们也都会从悬在房梁的筐子里、屋角的坛子里拿出来各式各样的干咸海鲜来,煎炸炖煮,提味开胃,让你不愿意撂下筷子。实在拿不出什么来,还有虾酱和虾油呢。春夏捕捞的蜢子虾,太小不值钱,也不能晒虾皮,就放到坛子里撒上重盐,封口发酵,沤成虾酱。虾酱做好后绛紫色的虾酱上面会有一层清亮亮琥珀色的虾油,是佐餐配菜的好东西。虾酱可以生吃,大葱蘸虾酱,真够饭盆呛。虾油更是年节或待客的调味佳品,尤其是冬天吃酸菜时,倒一碟虾油,扒几瓣大蒜,就着酸菜,酸里裹着鲜,鲜里透着酸,齿颊飘香。酸菜馅饺子蘸点虾油吃,更是别具风味,让人过口难忘。
与在饭桌上享受这些海鲜美味相比,跟亲戚们去赶海,更叫我兴奋不已。天刚蒙蒙亮,大家从睡梦中挣扎出来,穿上破旧的长衣长裤,打着火把奔向海边。待海水退潮到及腰深时,便不顾寒冷跳进水里。
摸海螺最过瘾了。用手在水下的礁石上轻轻抚摸,太用力,礁石上的蛎蝗壳子会划破手指的。摸着、摸着,忽然在礁石上突兀地多出一个或几个痼瘤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吸附在礁石上的海螺,用力一掰,顺手就将肥大的海螺扔进了系在腰间的口袋里。
掏螃蟹最刺激了。需要戴上线手套,皮手套虽然能避免螃蟹咬到手,但因为太厚,感觉不灵敏,很难抓到螃蟹。先将一只手顺着礁石上的小洞穴伸进去,螃蟹见有敌人来袭,立刻迎上来,张开两只大钳子紧紧地夹住你。一阵疼痛,有时是剧烈的疼痛从指尖到心头,同时一种紧张和兴奋也从指尖传到了大脑皮层。这时候,千万不能缩手,一缩手,螃蟹就会逃之夭夭。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忍不住手疼抓不着螃蟹。要忍住疼痛,别慌神沉住气,慢慢地往洞外拖,到了洞口,用另一只手使劲地按住螃蟹盖儿,这时螃蟹才觉出真正的危险,立刻松开钳子想攻击你另一只手,没想到,“啪”的一声,一下被丢进了腰间的口袋里,即使再张牙舞爪也逃脱不了挨烹煮的命运了。有时候,手伸进洞穴没找到螃蟹,却被八爪鱼碰上了,八条长满吸盘的爪子如树木密密的根须紧紧地缠住你的手,你根本没有办法摆脱,只好将带着八爪鱼的手套摘下来,一起丢进腰间的口袋里。
挖蚬子最畅快了。潮水退到腿肚子深浅,就可以挖蚬子了。两个人分工协作,一个拿锹,把藏有蚬子的泥沙挖出来,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小铁丝筛子,筛子紧贴水面,泥沙倒进去三下两下就顺着水流走了,剩下的除了几块大些的石头就是蚬子了。白蚬子胖乎乎、圆滚滚的,花蚬子壳上带有漂亮的花纹,还有一些毛蚶、香螺、钉螺、海锥锥等,全都在曙色里水灵灵闪着光儿呢,你伸出手,像啄米的鸡尽情地把它们收入囊中,然后再去挖泥沙。一会儿功夫,腰间的口袋便沉甸甸直往下坠了,收获越来越丰厚了。到海水完全退去,露出了沙滩,就可以扔掉铁锹,换上铁耙子,在沙滩上一抓挠,蚬子就从泥沙里露出来,后边的人就赶忙捡拾。
周围的沙滩都挖遍了,大家又拿出只有一根钩齿的蛎蝗挠子,到礁石上打蛎蝗。用蛎蝗挠子沿着蛎蝗壳的边缘轻轻刨扎进去,稍一用力蛎蝗壳就被掀开了,一只只带着青花瓷一样色彩的不规则“小碟子”里盛着一汪汪青云似的蛎蝗肉,用一把羹匙轻轻一舀,放进饭盒里,拿回家去炒鸡蛋吃,或是放汤都很美味,炖白菜、酸菜放点进去立刻“点石成金”,让清淡的菜蔬变成了美味佳肴。而萝卜丝和蛎蝗肉更是绝配,再加点豆腐和粉丝,碧绿雪白相映成趣,银丝绿丝缠绵依偎,菜爽嫩,汤鲜美,恐怕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也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三
在那些海鲜制作的美食里,当属“三鲜馅饺子”最得美味的真谛,鲜得登峰造极了。那时候,人们互相调侃、揶揄,提及吃“三鲜馅饺子”的概率最高。可见,这“三鲜馅饺子”味道如何了得。初春时节,新打上来的青虾正肥,剥了虾皮,新宰杀的猪肉,选前槽不肥不瘦的和虾肉一起剁成馅子,园子里的韭菜刚刚发出新叶,所谓“头刀韭菜”,摘洗干净,沥干水,细细切了,和成饺子馅,醒好的细白面擀成皮,包出一个个圆滚滚的形状如元宝的饺子,下锅煮上,锅开点冷水,如此三次,捞出来,端上桌,圆滑的粉皮透出春韭的碧绿、猪肉和虾肉的鲜红,腾腾的热气里早已氤氲着肉的香、虾的鲜和春韭的芬芳了,让人难耐诱惑,夹一个,蘸点醋和蒜泥,咬上一口,嘴里顿时就成了鲜美之味的汇集之处,新鲜猪肉的醇香,新鲜青虾的鲜美,新鲜春韭的清芬鲜香,融合在一起,借着热气,一缕缕一股股一阵阵漫漶开来,冲撞着舌颚齿颊,让每一个味蕾都苏醒过来。即使饺子已经咽下肚去,那鲜香却依然萦绕在口腔里,久久不能消弭。
“三鲜馅饺子 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它集中了三种鲜美食材的全部优点以外,还因为除了早春,别的季节里无法随便享用,即使最为隆重至尊的过大年时也无法品尝这道美食。因为不是应季的原材料,味道和营养价值显然也要大打折扣。青虾只有早春刚开海的没有产卵的,肉质肥嫩,鲜味十足,等产完卵则味道则相差很大;韭菜历经一个严冬的孕育等待,汲足了天地阳气,被春风春雨和温煦阳光唤醒的头刀韭菜味道极佳,而且滋补效果也最佳;春天的新鲜猪肉,肉质细腻鲜嫩。如此一来,三鲜复合,浓缩了食材鲜味的精华,想一想怎能不鲜美无比呢?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春天里也没有什么高人贵客临门,价格昂贵的青虾属于奢侈品,本地不产麦子,细白面粉也很难见到,春韭倒是不稀罕,一垄垄一畦畦,葳蕤蓊郁,也经常上餐桌,却只能和土豆丝为伍,偶尔能够荣幸地和灿黄的鸡蛋或细碎的粉条配戏,但终究无法演绎那场三鲜相会的大戏。所以,梦寐以求的“三鲜馅饺子”也只能是深埋于心底里的一个渴望罢了。直到第一次登老丈人家门,才实实在在地品味了那种鲜美,让我齿颊留香了许久。我敢说,在我的生活履历中,没记得哪种饭食能够和它的鲜美相媲美的。但这还不算是纯正地道的三鲜馅,因为岳父家是在市里,青虾和韭菜甚至猪肉都是从海边和乡下贩运的,最近的也要几十上百里的路程,鲜度已经大大下降了。青虾必须是活蹦乱跳的,韭菜必须是带着晨露现从菜畦里割下来的,猪肉也必须是刚刚宰杀的,这样鲜度才足够。
到城里读书以后,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地提高了,许多过去难求一味的海鲜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有韭菜和青虾的季节,自己家里也常常包“三鲜馅饺子”。工作后,家安在了大辽河入海口的营口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家乡人相比,这里的人们不仅更加痴迷和陶醉海鲜,而且连“河鲜”、“沟鲜”、“坑鲜”也不放过,无论多大的鱼虾蟹,都是他们桌上的佳肴。而且,吃法上更偏爱咸卤,因此更加生猛一些。“生吃螃蟹活吃虾”是他们最为崇尚的信条。他们大到梭子蟹、赤甲红、虾爬子、河蟹,小到青虾、花虾、狗虾、骚夹子、泥溜等各种螺和贝类,统统可以打卤腌制生吃。无论大人孩子都钟爱这种生猛海鲜,甚至有“有生的不吃熟的”的说法。尽管从健康学的角度来看,或者按照养生理论来分析,这种茹毛饮血般的野蛮吃法很不科学和卫生,这里的人们却依然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
和许多初来乍到的人一样,我一开始也很不习惯那生猛海鲜浓烈的腥味,不管任何场合,从不沾一点,可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千古名言,真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几年工夫,潜移默化,入乡随俗,我已成为对这种生猛海鲜趋之若鹜者中的一员了。那带着原始风味浓重的腥鲜,透过那些虾蟹和贝类,在咀嚼的过程里酣畅淋漓地洋溢在齿颊之间,让人回味无穷;那股粗狂野性的味道,带着潮涌的渤海浪花的气息,带着湿地滩涂芦根的芬芳,与营口人粗犷豪爽的性格融合在一起,让人无法拒绝。现在,那种海腥的鲜美和鲜香,只要几天不见,就会心生渴念,尤其是去内陆地区出差或旅行,三天两头见不到那些熟悉的咸卤虾蟹,便会茶饭不思。这大概也是一种乡愁吧?
共 44 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由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想起家乡的美食 。而在它身上又凝聚着许多许多令人怀念的故事:腌咸菜、摸海螺、 挖蚬子、吃三小饺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那些东西几乎吃不到了,但是“我”依旧对它们念念不忘。说老实话,今天在一蓑烟雨老师的佳作里,让淡雅也学到许多知识。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起来才如此顺手。看得出来,老师怀着无比激动和念旧的情绪写的这篇回忆散文。与其说是写美食,不如说是抒发自己内心浓浓的乡愁。朴实无华的文字里蕴含着真实、厚重的乡情。一篇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的精美散文,怎能错过拜读的机会,为此,倾情推荐共赏!【:清风淡雅】 【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12:49:27 感谢老师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楼文友: 15:16: 6 谢谢淡雅的精心,也谢谢荷塘里所有关心关注我的文友。前一段由于家事纷繁,好久未动笔写东西,最近情况稍好,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于是有了这篇散文,还请大家指教!
2楼文友: 12:49:5 淡淡的文字,浓浓的乡愁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2楼文友: 15:18:00 是的,乡愁绝不是空泛的、虚无的。它和许多具象紧密相连,海鲜就实实在在牵扯着我的乡愁。
楼文友: 12:50:2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连连!顺祝一切安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 楼文友: 15:18:19 谢谢鼓舞!
4楼文友: 17: 8:1 祝烟雨老师万事顺心、灵感泉涌、佳作频出!!
回复4楼文友: 09: :46 谢谢天龙社长!
5楼文友: 19:21:06 喜欢美食的人,把对人生的热爱通过舌尖表现出来。一种情调,一种幸福,荡漾在舌尖,快乐不用言明。欣赏学习老师精美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5楼文友: 09: 5:29 感谢红叶摇秋风文友留痕拙文,美食总是能令人愉悦的,美食所浸透的风俗、文化则更让人醉心,握手致意,祝好!
6楼文友: 19:24:25 好久没见到烟雨的文字了,今日读到,很是亲切!近来肯定很忙吧?没事了就好!以后就又能在荷塘见到你的文字了!问好!
回复6楼文友: 09: 7:45 谢谢清菡,是的前一段家里乱事太多,刚刚恢复正常状态,想你一定又写出许多佳作吧,我得找时间好好欣赏一番。谢谢关心,致以深秋的问候!
7楼文友: 21: 4: 5 又见烟雨老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奉上了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香味浓郁,醉人心扉!祝愿老师创作开心!
回复7楼文友: 09: 9: 6 谢谢阿巧!大餐共享之,美味尽醉心。许久没动笔,都生疏了,写得不好能得到大家的鼓励,很是感激。问候秋安!
8楼文友: 06:0 :20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8楼文友: 09:49:01 谢谢红叶!
9楼文友: 06:25:09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9楼文友: 09:49:16 谢谢天龙!
10楼文友: 10:46: 7 祝贺美文成精,学习啦!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回复10楼文友: 10:40:44 谢谢旷达人生!久未提笔,生疏了,别见笑就好,至于加精,那是组织和领导的鼓励和鞭策,不敢自骄,已不能懈怠!握手致好!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宝物理降温
男性晚上夜尿多怎么治优卡丹治疗咳嗽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上一篇:流年离歌浅唱声漫漫散文外一篇
上一篇:菊韵小米情深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