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本世纪初开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1
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学热便长盛不衰,几乎中国每发生一件大事,就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国学热潮。伴随而来的,是市场上良莠不齐、铺天盖地的国学书籍。对此,没有受过国学训练的读者往往难以分辨取舍,究竟应该怎么读国学书?这是困扰很多读者的一个问题。
国学这个词,它本是近代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产生的一个对立词,大多学者都将传统文化归为国学,即胡适所说的“国故学”。既然如此,国学就并非完全是好的,现代人读国学,就必然要有一个甄别的过程,即便是做不到去芜存菁,但至少要明白哪些是芜。对于国学书,也应该有一个判断选择的环节。
国学书大多很贵
随着国学越来越热,国学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价格也越来越高。在北京某书店,笔者发现,一本薄薄的只有百页的书动辄十几、二十块,厚一点的几十、上百元。至于成套的书,几百、上千乃至上万都有。一套《红楼梦》图文本价格高达500元,周汝昌校评《红楼梦》400元。《二十四史》就更不用说了,随便一种就是几万元,在2007年上市的一套《百衲本二十四史》,甚至卖到了 5万元的天价。
如此价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几乎是不堪承受的。一位网友感叹:“国学几时这么值钱了,你知道了国学之后,它就贵!活人靠着死人赚钱,尤其靠死了的圣贤赚钱,圣贤会说什么?”确实如此,当前图书价格本来就居高不下,趁着国学热东风的国学图书更是高得离谱,这让很多对国学抱有兴趣的读者只能望而却步了。中国古书这么多,一本本读下去,不要说精力上的问题,仅就经济上,就已经承受不了了。
重经史而轻子集
当前的国学热,倘若追根究底,其实算不上是真正的国学。早有学者指出,国学热其实是儒学热,更广泛一点说,是中国哲学热。众多学者评点、解读孔子孟子乃至韩非子墨子等,其实都可以算作是哲学范畴。此外,中国历史也在国学热的范畴内。这一类可以分作两派,一派是学术派,以阎崇年、易中天为代表,如阎崇年讲“清史”,易中天“读三国”等;另外一派是戏说派,这一派只讲故事,不论真假,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
国学既然是传统文化的代称,自然就不仅仅是经史二部,传统中国把天下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倘若按照这个分类法,现在的国学热最多也就是一般国学热而已。实际上,传统书籍远不仅仅是经史子集四部。四川学者魏明伦曾感慨,国学热不重文学。其实不仅是不重文学,甚至是不重经学史学之外的任何门类。需要说明的是,经史书籍往往比较难读,普通人了解国学,还是应该从简单的入手,由易而难,倘若直接就读难的,可能会使很多人遇难而退。
(编辑:邵钰杰)
椎动脉硬化的症状长沙癫痫病医院地址益母颗粒适合什么人吃上一篇:在这个视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