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泪欲谁论体系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3-18

早晨,东边天空刚泛起红黄色的晕,七爷就推门出来。依然是洗成月白色的长衫及脚,挡住了已有点破茬的青布鞋;依然是头发梳拢向后方,使有些清瘦的脸颊显得更加冷峻。他迈出房门,将一口漱涮过的浊水吐在石榴树根下,就回到屋子,坐上梨木圈椅,铺开一张毛头纸,写起字来。

七爷的前两代祖上出过秀才,而他父母末生的七羔——后来的七爷——就袭了他太爷的功夫,写一手好字。

七爷到现在为止只爱好上两件事,一是读书写字,二是喝酒。正好,前一“爱好”挣钱养活了后一“爱好”,而后一“爱好”又成就了前一“爱好”:七爷喝几两烧酒,让血浆子喷勃起“火头”,深陷着的眼窝里有了熠熠光亮,字才写的饱满、大气,才让买字的人更热眼球,更抢手。

七爷练笔写字一天只用两张毛头纸,倒换着写了又写。他拿只青瓷钵,倒上一些过了宿的剩茶根儿,用青石块儿捣开一块“金不换”墨疙瘩,拣一小截墨块放钵里泡着,等碎墨疙瘩渗出一丝一丝的烟云样的绺,就提笔蘸“墨”在纸上写。开始的字迹在纸上像七爷的布衫,清清爽爽皂白色(只有水没有墨)。写着写着,字就渐渐地黑了起来,显出了铮铮骨架。这时候,七爷就站起来,眯缝着眼向院中敞篷“学屋”里瞅,他看见,院敞篷学屋里,疏疏密密地坐了十几个童稚,他们是跟七爷学写字来的。

这时候,七爷就将写过字的毛头纸提溜到院子石榴树下咸菜缸盖上荫晾着,又拿一张新毛头纸用钉儿钉在梧桐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人”,“口”,“手”。他边写边扯着嗓门喊:

“人”!要正。脊梁骨要挺直了。歪一边不中。趴窝不中。随风倒更不中。要中正不阿。

“口”!要方。四角有棱,中矩中规,别满嘴跑舌头不着调!非礼勿言。

“手”!要干净有力,干净才能有正气,有力才有饭吃。记着,非己勿动。

七爷说字,也说做人。打着比方教娃们好。说完这些,七爷便倒背着手踱到咸菜缸边,拎起晾干了的毛头纸,进屋。他将毛头纸用镇石舒展了舒展皱,就坐上梨木椅子,在原有的字上又挥洒起字来。任外边娃儿们唧唧喳喳。

有时候,七爷字写到兴头上,就喊:“三腚”,“四晨”,来来……

“三腚”、“四晨”是七爷的得意学生,他看重他们。

娃们走过来,七爷并不睁眼瞅,只管眯着眼用一根锥子把一样的指头点着毛头纸上的“黑乎乎”嚷:“看看,看看,这一笔,像不像刀劈……这一笔似不似斧剁。”

娃儿们歪头攥劲地用眼仁儿盯在一团“黑乎乎”上,用尽力气抠挖那用毛笔划下的道道,一脸茫然:眼下就是黑乎乎一团“黑老鸦”,并无“刀劈斧剁”——先生吝啬得将毛头纸写了一遍又一遍,已写成黑乎乎一片,而那管毛笔,也只不过是划过纸片的黑道道对黑乎乎,也许只有先生自己识得“刀劈斧剁”,换作其他人,鬼都识不得。不过,这已经算过得去了,有时先生字写到兴处,那毛笔头分明是在空气中飞来舞去,哪有落到纸上的什么银勾铁划、刀劈斧剁?

七爷见娃儿半个时晨没点屁声,就抬起头,见到迷惘,就敲敲桌子檐儿喊:滚蛋,滚蛋!

娃儿伸伸舌头“滚”出门,七爷又眯起眼,笔对着“黑乎乎”,像嘬进肚里四两老烧酒,晃悠着自我滋润起来。

东墙的阴影越退越短,等剩下一尺宽的时候,娃儿们带着自家的板凳离开七爷家。七爷这才抬起身,扯一团黑乎乎毛头纸荫晾到咸菜缸盖上,又伸手从门外柳条编的斗笼里捏几个铜钱握在手中,用衣袖前后掸一下布衫,向镇上“平安酒馆”走去。

此时,平安酒馆的掌柜已在临窗的方桌上,摆上了五香花生米、酱鸡爪等几样小莱和一壶特酿锅头烧酒。七爷走进来,不点头不哈腰,只将手中的铜钱往柜台上轻轻一按,多少不知,够不够不知,便直着腰杆径直走向靠窗方桌,坐下斟酌起来。

这时,旁边就会有人指指点点:“看,那就是七爷。”

“写一手好字的七爷?”

“是,祖上出过秀才的七爷。”

“哦,哦……”

七爷并不理会,自管自斟自饮。一会儿功夫,七爷星眼微醺。只见酒馆掌柜走上前,微笑着一欠身:“爷,后街赶脚的‘板车李’,儿子结婚,求您一付门联。他家不怎么宽裕,让七爷看着写。”说着,将两枚钱压在方桌上。

七爷看看掌柜,点点头。掌柜一摆手,马上有人将纸墨端上来。七爷慢腾腾从怀里摸出一只竹管,旋开盖子往外一搕,搕出一枝笔头如鸡蛋般大小的乌杆短笔,他在研好的墨池里润了润,在废纸上横竖抹了两道杠杠,试过墨色,便伸胳膊向上一抖衣袖,就对着裁好的大红纸龙飞凤舞起来。

酒馆里的人都围拢过来,眼盯着七爷的笔头。七爷每落下一笔,周围便唏嘘一番,直到七爷一扭手腕一甩头,将闪电般划过红纸的笔停在空中,人们才“啊”地一声收住目光。众人眼中,一副鲜活眨眼的对联,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了面前。

上联是:修身如执玉。

下联是:积德胜遗金。

看那字,轻盈处如风送杨柳,凝重处似锟刀斩玉。七爷犹意未尽,又展开一张大红纸,飞舞了一个斗大的“双喜”。酒馆掌柜见七爷高兴,就走向前小声说:“前街财主‘恒祥聚’大东家,求一副发财对联,挂大厅中堂,已说过多次,您看……”

七爷像是没听见,眯缝进眼窝里的小眼睛没半点亮光。

酒馆掌柜见七爷迟疑,忙说,“‘恒祥聚’东家说了,他愿付您一年的酒钱。”

只见七爷一仰脖浇下最后一盅酒,站起来,拍拍长衫,说:“肋条骨上没带发财词。”说着就向外走。

在七爷走到门口时,恨恨地叹道:“铁公鸡呀。”说着,大步扬长而去。

酒馆掌柜怔怔地看着七爷潇潇洒洒地走,想,“恒祥聚”大东家对穷人是吝啬了些,可对七爷却尊为神明,七爷怎就不待见呢?再低头看看方桌,桌上,“板车李”给的两枚润笔钱只取走了一枚,酒馆掌柜知道七爷怜穷,是让留下的一枚钱还回“板车李”家,就摇摇头感慨道:“怪人啊。”——这年是清朝小皇帝下台的一年。

七爷教娃们写字只有一个规矩,每月逢五、十日上午开课。其余时候任孩子和家长随心所欲。反正全部娃儿都写好了“人、口、手”,他才另教“猪、牛、羊”。孩子们平时练不练习不管,上课时来不来不管。至于学资,七爷说无所谓,他只是在屋门小凳子上放一柳条编的深圆斗笼,娃们来了,往斗里扔钱也行,不扔也行,扔一个钱也行,扔俩钱也行。这样一来,娃儿和娃家的大人们既不难为也很自觉。娃儿们的习字水平齐刷刷一般高。

有时,七爷往盛钱的圆斗笼里抓一把,触着了斗底,就用笔杆敲敲圆斗:“‘聚财’、‘聚发’,回家告诉你爷,圆斗见底了。”

“聚财”、“聚发”是“恒祥聚”财主家子弟,“恒聚祥”东家说七爷写的字里有“骨头”,教出的娃娃有骨气,就赶自家子弟跟定了七爷。

七爷教娃儿识字写字一视同仁,没星点马虎,只是他说“恒祥聚”东家视财如命,涉钱的营生就单让财主家出血。

隔天,“聚财”、“聚发”就果然持一兜钱,布于斗中。

逢太平盛世,七爷教孩子们写“春眠不觉晓……”、“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时的七爷就会扭动着身子带着颈上的脑袋摇摆,咿咿呀呀拖腔拉韵地唱诗,活像唱一首山道的小调。

北伐战争时,七爷教孩子们写“位卑未敢忘忧国……”他用手指点得娃儿们的光秃秃脑壳“嘭嘭”响,他喊:“位卑者是谁?是你……是你!是你们!”最后他又戳戳自己的脑袋:“……是我!”

几十年下来,呱儿还是那些呱儿,词也没变多少,娃儿们却一茬换了一茬,而且,越换越多。昔日的“三腚”、“四晨”们已顶了家里或国家的大梁。镇上的人说,上过七爷学屋的娃儿,有志气,有出息。

话说“七七”泸沟桥事变,日寇踏入中原。消息传到七爷耳朵里,他摔折了所有小字笔,只留大字笔一管,要投笔从戎。

这天,七爷破天荒在黑道忌日——四日的下午开了课。他把用两张毛头纸写的八个大字,恨恨地钉在梧桐板上,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七爷用手指头敲得梧桐板“啪啪”有声,吼:“匹夫是谁?是你们!是我们!是你们的父老!是我们的兄弟姊妹!”他眼里含着泪光,举着写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梧桐板,带着娃儿们满大街喊: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我们要自立自强。不当亡国奴!”

七爷号召乡亲成立了“抗日救亡会”,组织了“抗日捐献小组”。

七爷变卖了部分祖产,捐钱抗倭。

乡亲们被七爷感动了,为抗日纷纷拿出自己的体己积蓄。

这天,“恒祥聚”的大东家来了,他抬来了满满一箱“银元”,他说七爷的赤子之心感天动地,他要为抗日救国出微薄之力。

七爷不无感激地向“恒祥聚”大东家点点头,他看得出,国难当头,“恒祥聚”舍财取义,将钱用在了刀刃上。

当晚,七爷亲自登门“恒祥聚”,抱拳道谦:“误会了。”

然后,七爷拿出了一副撒金中堂对联递给大东家,上写: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那对联上新撒的“金”屑,在明煌煌烛灯照耀下,闪着金灿灿的光。

次日,人们看到,七爷牵一头毛驴,迎着日出,向东方走去。他说要去找抗日队伍。而那扮相,依然是洗成月白色的长衫及脚;依然是头发梳拢向后方,显得清瘦的脸颊更加冷峻……

共 45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洗练厚重的文章。七爷,教书法,先教做人;七爷,体恤劳苦民众,不闻铜臭;七爷,不爱财,但取财有道;七爷,变卖祖产,捐钱抗倭;七爷,为舍财取义的“恒祥聚”亲自送去久求不得的对联;七爷,依然一袭月白长衫,融入抗日的洪流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七爷的形象,七爷的风骨,七爷的爱憎分明,在从容的走笔中逐渐明朗、高大起来。文章巧妙的是,没有一处褒扬的字眼,却无处不令人竖指,钦佩,敬仰他的人品。内敛的文笔,丰富的内涵,广博的知识层面,在刻画人物外在的同时,也提炼出了他的风骨。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思更是值得赞扬!推荐共赏!【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070 】

1 楼 文友: 2014-06-06 12:24:02 不得不佩服原老师文笔的老道。行文如作画,字字句句行进间,七爷的风骨傲然于眼前。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6-07 09:42:01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6-07 09:42:47 紫玉老师的点评实在比文章高明。爱读老师的点评,不只是对本人的,对别人文的点评也热爱有加。谢谢紫玉老师。希望紫玉老师能给提出不足的地方,以便于修改。这是我最需要的。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6-07 09:4 :4 谢谢老师雅评。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 2014-06-06 12:26:2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七爷的爱国热忱成为文章的亮点。这篇文,给读者一种心灵上的洗涤与熏陶。关于国家,教育,做人,都有了许多不同方面的揭示。学习了!祝老师安康!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6-07 09:48:2 谢谢喜欢。

好诗呀,意境悠远,字字凝练精辟。

回复2 楼 文友: 2014-06-07 09:49:07

 楼 文友: 2014-06-07 09:42:46 紫玉老师的点评实在比文章高明。爱读老师的点评,不只是对本人的,对别人文的点评也热爱有加。谢谢紫玉老师。希望紫玉老师能给提出不足的地方,以便于修改。这是我最需要的。南通妇科医院咋样杭州十佳男科医院脑梗死恢复期的饮食以及药物有哪些

宝宝积食夜里睡觉不踏实
阳痿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吃多了的积食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