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拄杖走三河江山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17
杨柳岸
提起杨凌“三河”,大概一般杨凌本地人,都知道是哪三条河。或者有的人要曲指想一下,也会说出这三条河来。它们是——南边与周至隔河相望的渭河,这应该是杨凌最为人知的河流了;东边与武功一河之隔的漆水河,这条河知道人可能也不会少,去西安的旅客从车窗外总会看到这条河。从东边远途归来的杨凌游子,如果从车窗外看到这条河,就会有回家的感觉。北边与扶风、武功相邻的小湋河,可能知道的人相对就少一点,因为它位于杨凌最北端的一条沟壑里,以前交通不便,少有人到此。我们俗称这条河为后河,可能就是因为它在许多个临近它而居的村子的后边,也在杨凌的后边罢。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杨凌本地人,我是直到今年才算把这三条河都走过了,与这三条河才都有了近距离的心灵沟通交流。这迟来的感情,竟然用了我半生才得以达成,想想真令人感慨。自幼喜欢文学的我,到上高中时有几篇作品变成铅字,其中有一篇小散文《远方》,结尾一句我一直记得:“我正一步步走向远方。”年少轻狂志在四方,文学把我的梦想也修饰得美好动人,当时的我是不会关心家乡有哪些河流的。但因为身体残疾,我没有能随着东去的渭河流到自己曾经梦想的那些“远方”,我依然留在了杨凌。只是我并没有放弃远方的梦想,我让我的文字、文学作品走向远方。
我第一次到渭河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正和女友恋爱。一天下午我们步行去渭河,那时的杨凌往南出城区就是田间土路,没有公交车、出租车,当然我们也更愿意步行,自由有趣,我们可以边走边聊天说话。记得快到渭河时,我走得很累了,走得很慢,女友等不及先跑过去先睹为快。当时是冬日,渭河滩开阔苍茫,河道上芦苇森森,近处远处有多个采沙工作点在忙碌,大卡车在来回运沙石。靠岸边还有一条木船,也没人管,我们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木船,觉得好玩,女友还上到船上,但吓得很快又下来了。那天回来中上我走得好累,女友搀扶着我,走一会歇一会,回来时已华灯初上。后来,在渭河修了水运中心,通了公交车,河上还修了大桥。对我来说,渭河是杨凌最大的一个自然风景点。我家在杨凌北边,每次去杨凌最南边的渭河,可以说就要穿过整个杨凌,所以这些年我的渭河之旅,也见证了杨凌日新月异的发展。
漆水河,上高中时我的一些同学的家就在漆水河附近,他们在作文中写到他们的童年如何在河中游泳戏水,很是让人羡慕。而我童年对水的记忆,就只有村中央的涝池,和涝池边的大柳树。今年五月的一天,我骑三轮车去胡家底村看到一个朋友,她也是个残疾人,几年前在区上一次对残疾人的表彰活动时我认识了她,她的经历让我感动,我们互留了。可不久我就丢了她的号码,这一次我一路问过去,找到了她。这几年她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但她挺了过来,现在和聋哑人的丈夫在村外路边开了一家小超市。我的到访让她很高兴,她带我游览他们村最东边的树林,看了位于他们村的古迹川云关。漆水河就环绕他们村而过,河宽水急,靠近河岸还种有观赏水草荷花之类,有几个人在河边好象在钓鱼。她给我讲着这里的发展计划。这里的沿河观光路还没有完全修好,有些路段工人还在施工。分别时我们相约我以后要多来,说不定下次来时,这里的路就完全修好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会一天于好起来,而我们也要多享受这美好的自然环境,热爱生活。
小湋河在我家北两三公里处,这么近的距离可我直到三年前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把这归为我残疾不便的身体,似乎说不过去。看来我还是懒于走动了,在书中世界走了万里,却忽视了身边现实世界的路。当时我的第一本书将要出版,急切的心情让我想出去走走,当时我正参与编写地方志,其中提到镜照寺,我想亲身看一下镜照寺,我就骑上刚买了不久的电动三轮车,经过了几个村子问了好几个路人,才找到镜照寺。此寺位于沟壑的半坡靠上边,座西向东,背塬向川,下边沟壑底是一道平川,种着庄稼,有一条河蜿蜒曲折流过,那就是小湋河。我沿着之字形小路,再顺着田埂小路来到小湋河边。这时的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精力似乎全耗在路上,到河边时已无多少赏景雅兴了。
去年春我听朋友陈群辉先生说,沿小湋河新修了旅游路,有个周日他骑车走了一回,很有收获,写了篇文章《骑上单车走杨凌》。陈先生从事行政工作,业余雅好文史研究,特别是对杨凌的历史有着很深的研究兴趣。但我当时正忙于一个写作计划,其间也遇到不少挫折和苦恼,长时间没有心情去作这样一个近在咫尺的旅游。直至今春,一个偶然念头促使下,我用了几天时间全程游了小湋河,此后竟一发不收,隔几天就要来一次,我似乎找到某种心灵栖息地。这里可以说是一个长几十里的沿河公园,一条新修的柏油旅游路紧靠原底曲折回环,不远处与之呼呼应的是一条河边青砖小径,随河曲折回环,是供行人步行的。我骑着电动车行在旅游路上,有心旷神怡之感,路曲折回环,移步换景,一边近百米的陡峻塬坡好象青山,另一边又是绿水,晴川一望开阔,对面田野人家寺庙等历历可见。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亭子或廊亭。时而我停车沿河边小径而行,空气清新,水流声悦耳,鸟鸣声怡人,绿树浓荫,曲径通幽,让人有俄罗斯森林之感。小径上不时就有石椅,可供行倦之人做小憩。我想,如果于明月之夜漫步于此,或可领略到王维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境界吧。
我与这小湋河有相见恨晚之感,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以自然为主题的公园,傍塬依水,巧借地形地貌,在保留并突出原有自然美基础上,增添了人工的园林艺术。心性热爱自然的我,与此地一见钟情。那些天步行小湋河,我才感觉到由于多年来的读书写作使我缺少锻炼。我也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到这里走走,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岂不一举两得?我也想起了辛弃疾两句词: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古人的遐思逸趣,亦可领略几分。我感受最深的,是此处的静,从喧闹的杨凌街道猛然置此,真有隔世之感,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下来,让疲倦的心得到休息,潺潺的河水似乎把人的心都清洗了。说这里是杨凌的后花园,我觉得恰如其分。感谢修建此“公园”的人们,使我这残疾之体也有缘亲近这鲜活的大自然。但我也想建议那些开发者:请不要轻易破坏这里的自然环境,修各种设施,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我举一反例,有次我同一作家朋友到他家乡的那座城市旅游,一条河从他们村子往下游流经那座城市,河上游绿树绿草簇拥,水流清沏,河底满是鹅卵石,给人以田园诗般美好感受。可是此河流经这城市时,城市建设者却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说是要“美化”此河,但几年过去工程还没有完工,一条河变成了一条“水渠“,面目全非,自然气息破坏殆尽,让人痛心。但愿我们的小湋河不会变成水渠。在内心,我也是一个环保志愿者。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太快,我们对自然的贪婪掘取也愈演愈烈,自然,也愈加变得可贵与稀少。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理想。
共 271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与这小湋河有相见恨晚之感,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以自然为主题的公园,傍塬依水,巧借地形地貌,在保留并突出原有自然美基础上,增添了人工的园林艺术。心性热爱自然的我,与此地一见钟情。那些天步行小湋河,我才感觉到由于多年来的读书写作使我缺少锻炼。我也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到这里走走,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岂不一举两得?我也想起了辛弃疾两句词: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作家语言流畅,意义美好,优美的文字歌颂家乡的三河!感谢您投稿江山文学,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诗人夏红雪】
小儿肠痉挛腹痛典型症状
小儿肠痉挛腹痛临床症状
小儿肠痉挛腹痛难治吗
心电图ST段改变灯盏花龙头企业经营产品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吃什么好
上一篇:桃源前世残香今生梦小说
上一篇:平凡七月煮字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