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盘点汽车界那些造假案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9-01
产品造假、学术造假、评选造假……其中最为可恨的,那就是这几天被曝光的试药造假!虽然是药三分毒,但好歹也是救命的玩意。在试药环节造假,其中必然牵扯一些利益链,这也就等同于谋财害命的行为。
造假行为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汽车领域也一样。这些造假“大咖”,都做了些什么?
▼
大众“排放门”
汽车领域的造假行为,动静闹得最大的还属大众旗下柴油发动机车型排放造假。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公告称,大众旗下部分产品在美国排放测试中利用软件控制的方法进行造假,共482000辆柴油车受到影响。
大众“排放门”至今还在持续发酵,接连收到各国罚单,就单单与美国政府的和解案中,大众的赔款就已高达147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数目相当壮观。此次丑闻不仅让大众亏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信誉、品牌形象严重受损,这些不是用钱就能买回来的。
值得大众庆幸的是中国市场没有受到波及,不然去哪里捞钱还债?日前,大众集团公布了11月全球销量数据,大众品牌在华销量已经占据全球的5 .4%,可见中国市场对于大众的重要性。
▼
三菱“燃效门”
继大众“排放门”后,三菱就整出了个“燃效门”。2016年4月20日,三菱承认在油耗测试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测试结果更好看,共涉及62.5万辆微型车,是日本车市特有的K-Car车型。
丑闻被曝光当天,三菱汽车在东京证券市场股价暴跌约15%。而在这时候,日产终于出手了!要知道,举报三菱造假的正是日产。因为涉及车型,是三菱和日产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NMKV设计开发,由三菱生产制造。当下一代车型开发转接到日产手上时,燃效数值偏差的问题也就随之暴露。
三菱被日产举报之后,却被日产收购,这场戏是谁导演的?说这些仿佛和我们不着边际,想想有多少自主车上窝着三菱的发动机!
▼
新能源车企骗补
前边事实上都说的是传统燃油汽车企业的造假,而新能源车领域也存在。节能环保早已是时下的热门话题,这几天北京的雾霾已经没法没天了!汽车界已经开始变革,在政府的扶持、补贴资助下,新能源车迎来了春天。不过,政策的漏洞,车企的谋财等导致了“骗补”事件的发生。
9月,财政部公布了骗补车企的名单,9 家新能源车企中竟有72家骗钱,涉及贴金额超过90亿元!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等是主要的骗补行为,国家为新能源车企拱手送钱,谁不心动?
现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进行了调整,主要是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的补贴上限,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提高推荐目录车型要求等。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有些操之过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倒不如拿去资助穷贫苦地区!
▼
自主车企山寨风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假货!中国的山寨风可没少刮,小到大到汽车,中国已经被扣上了山寨大国的名头。说性感到山寨汽车,众泰、陆风可是在风口浪尖,特别是众泰已经将底线降低不到不能再低。
某些品牌的水军在各大平台游走,而众泰的工程师、执行官等等也都遍布在各个阵地,尺子肯定是必带的工具。之前路虎与陆风之间的官司,专利局取消了双方的专利权,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想必大伙都早已心中有数。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之时,确实很多车企走上了山寨这条捷径。吉利、比亚迪等都是过来“人”,而今已经个正直的车企。现今,自主车企走山寨、模仿路线的不在少数,捷径归捷径,但继续走下去可能就回会是末路。
有造假的行为,便会有打假的行动。无政策也就不成方圆,还是要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痛经的原因用什么药软肝效果好
茂名白癜风治疗
上一篇:改低压开关标准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