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楚宫李商隐唐诗鉴赏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9-15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释】

⑴漻漻:水清澈貌。

⑵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⑶枫树二句:化用屈原、宋玉原诗为句,写楚厉的生活环境。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分上有枫,目击千里今伤春心。屈原《九歌山鬼》:雷填填今雨冥冥,猿啾啾今狖夜鸣。《九歌山鬼》: 若有人今山之阿,被薛荔今带女萝。

⑷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⑸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⑹三户:指楚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⑺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沼罗死,楚人每至此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沼罗遗风也。

【白话译文】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1.思想政治素质好。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屈原《九歌山鬼》语句。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迷魂之愁。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西南面是乌克兰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以上好词句,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什么食物可以提高儿童免疫力
软肝保肝应该用哪种药
汕尾牛皮癣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