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十年磨一剑成果展开展位置位置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1-02-21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十年磨一剑”成果展开展 中国
张泽群(左)、潘鲁生(中)、吉狄马加(右)在 十年磨一剑 成果展上交谈。 张道正 摄
余秋雨与冯骥才弟子张泽群在 十年磨一剑 成果展开展。 张道正 摄
冯骥才和友人。 张道正 摄
中新天津10月 日电 ( 张道正)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日举行十年庆典。当日,一个名为 十年磨一剑 的展览也同步开展,展览通过建院与年志、博物馆与博物馆化以及学术机构三个部分向人们传达这所人文学院十年来的思考、理念、求索与收获。
十 年前,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楼落成剪彩仪式上,院长冯骥才说: 从今天起,天大(天津大学)的事对于我,是天大的事。 的确,冯骥才没有食言,但草原生活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耳顺 之年里,他建立了这座学院,并为之倾心竭力,十年里他从自身上切下一大块生命蛋糕,一手扶持学院从无到有,直到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枝叶繁茂。
冯骥才说,我喜欢为理想而活着,以思想立,承担。一个人的肩膀是放重物的。 十年磨一剑 ,从展览的名字中,可以读出他的坚持与自豪。
进 入展厅,首先跳入眼中的是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年志,包括十年来学院重要的文化事件和学术活动,共计27项。包括2005年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讨会、 2006年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2007年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 田野的经验 中日韩国际学维舟成了骆驼的女朋友。术研讨会、201 年天津皇会文化展、 2014年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启动等。
展览同时向观众强调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办学追求,在以工科见长的天津大学建立一块人文绿地是建院的初衷之一,对此,学院的博物馆化一直作为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特色与优势。文化存录是人文学院之必需,而博物馆是文化存录重要的方式之一。
中新社注意到,整座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就像一座博物馆,各个房间各个角落都摆放着文化与艺术的珍品,工作其中的人们时时处处与其相遇,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受到触动与感染。这种文化体验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是该院文化学习的一部分。
展 览的第三部分是学院的教研与学术。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拥有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它们 既是研究部门,也是研究生学习与实践的实体。尤其三个国字号的机构,体现了学院的学术思想和学科方向。在方法论上,学院一直坚持将田野作为科研基础的理 念。
冯骥才提出,书桌应该放在大地上和田野中,在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永不间断地往返,每个时代都会敞开新的学术空间,等待人们去发现与建设。
正是在关注普通的民间传承人的视角下,由冯骥才主持的天津大学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 ,日前通过专家验收,顺利结项,为该学院的十周年庆典再添一抹亮色。(完)
贵阳白癜风治疗哪家好南昌治疗龟头炎哪家好兰州早泄治疗多少钱
南京医院男科哪家医院好台州好妇科医院玉溪较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拉萨哪家男科医院好鸡西治牛皮癣哪家医院好
宝宝健脾胃食谱
上一篇:似水流年是谁欠了谁的青春位置位置
上一篇:钢铁钢企盈利依然维持高位荐股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