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人造雨人造风难驱雾霾.鼓励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1-03-11
装备决定了结果。《侠义世界》招牌的华山论剑系统雾和霾的成因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气象专家表示,气象条件对于雾-霾的持续性、以及空间的连片现象都有很大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寄望于 人造雨 、 人造风 等人工干预手段驱除雾霾,并不现实,甚至还会使雾霾加剧。
近日,在科学普及站 果壳举办的拨开 十面霾伏 科普活动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表示, 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今年2月底持续7天的重度污染天气,就是一定气象条件导致雾-霾加重,并最终导致空气污染的恶性循环。
人工降雨很难驱散雾霾天
那么,怎样才能及时驱驱散雾-霾污染呢?张小曳直言,最终还是需要适合的气象条件,比如来一阵风,或者是下一场雨。但是,刮风下雨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人工降雨作为大众最为熟悉的干预手段,能否驱散雾-天气霾呢?
张小曳表示,人工降雨能成功实施,最重要的因素是向空气中撒入吸湿性粒子,当空气中液态水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吸湿粒子变成凝结核,增加了凝结核的总量,因而可以实现降雨。
但是,当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并非是凝结核过少,而是污染物形成了太多的凝结核。此时,如果再向空气撒入粒子,原来在空气中的液态水将分散成寿命更长的小水滴,把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回去,更加不利于雾-霾消散。
那么人工造风是否现实呢?张小曳认为,目前人力很难改变风,因为风是由于大的环流决定的。
张小曳表示,随着春天到来,北京的空气状况会好一些。这是因为,供暖期结束,燃煤锅炉等污染排放减少,是一个有利因素。同时,北京的春季仍处于冬半年,北风较大,利于污染物消散。
气象条件如何加重雾霾
他以今年2月底持续7天的重度污染天为例,揭示了一定气象条件导致雾-霾加重并最终酿成恶性循环的过程。
张小曳提出,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的气象条件下,很多能吸水的气溶胶就会迅速变成云雾的凝结核,形成云雾滴,此时,能见度会进一步下降,重度雾-霾天气加剧。
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太阳的短波辐射就因空气中的污染物阻挡而被反散射回上层空间,到达不了地面,因此地面温度下降,使大气垂直温差缩小。此时,边界层会下压200 00米,使得污染物在更小的范围里聚集,污染浓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张小曳举例说,根据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观测,如果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一百个云雾滴,大概7个小时就会蒸发消散。这意味着早上出现雾-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中午就可以蒸发变成气溶胶颗粒了。
但是,如果液态水含量不变,空气中每立方厘米有上千个云雾滴,那么至少需要 9个小时光照,但是,光照时间无法持续三十多个小时。而且,由于污染物浓度较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在减少,往往是前一天产生的云雾滴没有完全消散,第二天又产生新的。边界层越压越低,形成了雾-霾持续的恶性循环。
污染天气为何连片出现
近日,部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京津冀区域所有监测城市PM2.5、PM10年平均浓度均超标,珠三角区域所有监测城市PM2.5年均浓度超标;长三角区域所监测城市只有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未超标。可见,中国空气污染连片现象显著。
张小曳认为,气象条件与二次气溶胶占比大是中国雾-霾区域性分布的重要原因。
他进一步解释,导致雾-霾天的主要原因便是气溶胶污染。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区域,二次气溶胶占比超过一半,在中东部地区甚至达到60%到80%。
二次气溶胶的转换与形成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当二次气溶胶污染占主导时,空气污染的出现受到气象条件影响就较大,加上气象现象往往是连片发生,因此,中国的雾-霾也就呈现连片的特征。
张小曳介绍,根据50年的资料显示,中国霾污染出现连片出现的现象,最严重的主要有四大区域,即北京以南、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除此之外,东北地区可以排在第五位。
他特别提醒,有时PM2.5的观测值并不高,但是空气能见度很低,此时的云雾对人体也是有危害的。这是因为,云雾的凝结核就是PM2.5,虽然此时的云雾滴会稍微粗一些,但是也有一部分会吸到人体里、掉进食物里、或落在水源地,这都会产生污染。
成都男科治疗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合肥治男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