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小姨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13

【小姨】

外婆家放《古兰经》的红漆箱子上,很快被小姨带来的一摞摞红皮书、一叠叠画报占领,外婆默念着讨白请求胡达宽恕,把小姨扔在一旁的《古兰经》收进了箱子里面。

小姨说,外婆看那些阿拉伯文是瞎子看灯,还不如进扫盲班,识个汉字,背点儿语录,也不至于在检查组来检查时,给她脸上抹黑。

从来不让挂照片的外婆,挡不住小姨,小姨跟几个戴红袖章、捧红宝书的、剪齐耳短发的女学生的合影,被镶在玻璃相框里挂上墙。

上了色的那张小姨的单人照,放得很大,小姨嘴唇和脸蛋通红,咧着白生生的虎牙笑,你啥时候看她,她都盯着你看。你躲在桌子角上偷眼看她,她的目光也一样追过来,吓得你不敢再去偷她的雪花膏搽脸。

小姨一身草绿军装,扎一根军用皮带,一副尖下巴扬得老高,两条长辫子在屁股上甩来甩去。你觉得小姨样子很神气。

外婆跟你说:“可不敢学小姨,咱回族人家,照了相魂就会被吸走,没有魂的人阿赫热提了(人殁了后世里)就要下地狱。小姨整天不着家,看明儿个哪个回族敢娶她。”

小姨晚上参加民兵训练回来,教外婆背几句《老三篇》,外婆瞪小姨:“教不会咋背。”

小姨说:“你咋背古兰尼的?该背的不背!你该咋背就咋背。”

小姨教了几句时兴的口号,让外婆记住。外婆一晚上抖抖索索,那双三寸小脚站也站不稳当,舌头也不利索了,跪在炕上,念讨白(忏悔词)念个没完。

第二天一大早,小姨带工作组检查,挨家挨户让每个人背“老三篇”。到了自己家,轮到叫外婆背,外婆躲到灶间里哆哆嗦嗦不敢出来。

小姨生拉硬推让外婆出来,帮外婆整好大襟衣服,让本来就驼背的外婆抬起头、站直身子背一段。

你看见外婆尽力地地想并住小脚,黑布缠的绑腿中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罗圈,可以钻过一条狗。

外婆求检查的人:“让我丫头帮我背一下,我老婆子家不识字,咋办。”说完就咕哝着“胡达饶我”。

小姨不高兴了,背着别人向外婆使眼色:“咦,刚才嘟囔啥,跟谁求饶?”

外婆瞅瞅旁边几个戴红袖箍的,擦了把汗无助地看着小姨。

“干脆你就背那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小姨的声音里有一种装出来的厉害。

外婆侧着戴了老银耳环的耳朵,用小脚跺了跺地说:“听不懂是个啥意思。你再念一遍,我跟着说。”

小姨又念了一遍,外婆小学生一样,倒背着双手,靠在里屋的门框上,嘬起嘴,学着跟着咕哝着,那样子像是在念古兰尼,吃力地咕哝完,憋红了脸,像尿急的人似的,弓着身子,急急地拱进里屋,“咔哒”一声拉上门栓。

可怜的外婆一定是受了惊,赶着去追随那声咕哝飞出去的魂。

那天小姨走了以后,外婆觉得她那张平时念古兰尼的嘴,念了汉人书上不教门的东西,为了洗干净咕哝了一句话的罪孽,她整整补念了一百遍讨白(忏悔词),念得嘴皮都麻了。

外婆说,儿女的古纳赫尔(罪),下一世里都得做娘的担着。你就担心挑小半桶水,都颤颤巍巍的小脚外婆,怎么担得下小姨那么多古纳赫尔。

你不敢告诉外婆,小姨领着你,在镇里跟同学吃酒吃菜,酒席上你听见几个人说起要一起报名当兵的事。

那天从同学家出来,你小姨拉着你,深一脚浅一脚在雪地里走,小姨的脸和嘴唇,红得跟上了色的照片一样。

小姨让你不要告诉家里人,在汉人家吃饭,还对着你连连哈气,让你闻她嘴里有没有酒气。

小姨说,外婆说的古纳赫尔,是根本看不见的,就像酒气,喝完了,等走回家就散了,没有人知道。

小姨报了名当兵,小姨知道,公家的事情,外公和外婆没胆量干涉阻拦。

小姨说:“很快就能变成真正的女兵了,以后拍照片,不用再跟人家借军装,也不用耍舅舅做的红缨枪和家里的擀面杖,可以使真刀真枪了。”

那天早上,小姨叫舅舅和你到院子里扫雪,外公和外婆拉住小姨,让她不要扫雪了,梳洗梳洗,家里要有客人来。小姨双手握着扫把,像是握着枪不肯放松。

你眼睛一直盯着院子外面,替小姨看着。

外公外婆也在院子外面的雪里立着,听见远远就有人声,从结满霜花的沙枣树林那边过来,一群男女抱着红红绿绿的纸包,把院子里的雪踩得一串乱脚印。

舅舅说,回族庄子的人,来跟小姨提亲,让小姨进屋梳洗。

小姨不言语,你看见她从门背后,取下外公拴牛的缰绳,急冲冲往里屋闯。

提亲的人呼啦啦从屋里出来,又呼啦啦从院子门出去,飞一样地消失在结满霜花的沙枣树林那边。

外公的骂声、外婆的叫声、小姨的哭声、舅舅的喊声,一股脑儿从屋里往外灌,灌满了院子。等你进屋时,屋里已经静悄悄的,拴牛的缰绳在房梁上摇晃。

外婆说,寻短见的人进不了天堂,千万不能跟外人说小姨上吊寻死的事。

小姨跑了,几天没回家,你想她肯定去了她的同学家,外婆逼问你,你不吭声。邻居问起,外婆说小姨去走亲戚了。

过了几天,小姨回来了,头发变成了齐耳短发,好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民兵训练再也没人叫她去了,小姨一个人背语录,背着背着就发呆。墙上的相框也被她拿下来,不知道藏到了哪里。

舅舅说,小姨心里有疙瘩。当兵前几道关都过了,听说最后要脱衣服体检,小姨羞死了,吓得偷偷逃了回来。

小姨相框拆了以后,留下的那枚小钉子上,外婆做饭洗衣服时,就挂挂她的泰斯碧赫(礼拜时用来默记念经遍数的念珠)。

“安拉眼明,把我娃送回来了。到底是咱回族人家的闺女,还是懂教门的。”外婆对这个结果似乎很满意。

【外公】

太公替太婆做完祭日那天,你看见十岁的二爷用细小的鸡鸡,顶在三爷的 上,三爷趴在刚做完祭饭的锅灶背后,剥了一半的旧棉裤露出脏污的棉花絮,跟着二爷爷瘦小的胯部一挺一挺,三爷爷屁股下面那些破棉花絮一抖一抖的。

你坐在火烧过的芨芨草墩子上看着,二爷一边爬在三爷的屁股上往里顶,一边叫你也脱下裤子,你坐着不肯起,只顾看得有趣,两个小爷爷像是两只学踩蛋的小鸡。

在你眼前戴着黑盖头忙前忙后的小脚老太婆,样子都跟外太婆婆差不多。你总觉得外太婆在做祭饭的人群里忙着,没觉得她殁了。几天前你还在给躺在炕上的外太婆,舔扎眼里的倒睫毛,她说你的小舌尖好凉好舒服。

你知道殁了的那个人,就是二爷爷和三爷爷的亲妈。你没看见两个小爷爷哭鼻子,你只看见外公哭,外公看见两个小爷爷在锅灶背后的把戏,用土块把两个光溜溜的小屁股打散了。两个小爷爷提着破棉裤往两个方向跑,外公停下来,不知道该追哪一个,就对着你咆哮:“碎婊子看啥?这些驴日的坏漎!”

你从爹爹的话里,听出了一种诅咒和报应的味道,外公跟外婆生的姨姨、舅舅,其实也不是纯种的回族。你问爹爹族别是不是想变就能变,爹爹说茄子再变也变不成辣子,驴和马只有变骡子,外公要是不变成回族,可能在从甘肃天水来新疆的逃荒路上就成了饿死鬼,族别又保不了他的命,啥东西能保命啥最要紧,变不变哪儿能都由得了他。

你心里的很多狐疑都得到了解释,难怪外公一副的饥饿的苦巴脸,从来对你没有好脸色,他其实是在你身上,看到了他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死死地隐藏起来的那部分。你从来没听见外公出声念过一句古兰尼,他跟回族人一堆坐着,听阿訇讲上三天经,一句都不言传。你怀疑最初阿訇给他进教,对着他念了一个星期的古兰尼,估计把他的魂和族别都念丢了。一听古兰尼,他不是睁着眼睛抗拒,就是闭上眼睛打盹。

当时爹爹要跟妈妈结婚,外公扬言要跳河,外婆差点上吊,他们誓死阻拦,其实也是试图用这种方法,变相地阻拦他们自己的难堪的过去。他不希望已经很混杂的血液里,再混进另一个族的血液,外公说杂种杂到这个样子,以后一家子的人要说两家子的话,他最不爱听维族人说话,满嘴卷舌头。

听说外太公要认外公做干儿子那天,扒开裤子检查外公的那玩意儿,发现外公是个没行过割礼的汉族,就给洗了肠子、戴了白帽子,请阿訇念了一个星期的古兰尼,外公算是进了教,变成了回族。外太公娶了外婆给外公做媳妇的时候,向外婆隐瞒了外公的真实族别。

你见过外公在场院里,跟汉族人说笑得很起劲,他有事没事像树桩子一样在场院里栽着,帮着公房里的汉族打扫打扫场院,天不黑不回家。他不做乃玛子,也从不看外婆做乃玛子。每回他都是很诡异地背对着念经的外婆,你怀疑外公是不是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让胡达看见,认出他假回族的真面目。

外婆一天五番乃玛子(伊斯兰教的五时拜),一年四季口不离赞,一串泰斯璧赫尔(用来计数的念珠)不离身,开口闭口睁眼闭眼都是胡达,像是在赎嫁了外公铸成的罪。夜里霍夫旦(宵礼)和天不亮的邦布达(晨礼)时间,躺在炕上的外公避不开外婆念《古兰经》的嗡嗡声,那声音在整个屋子里缭绕,外公假装睡觉,从他每次竖起的耳朵,你觉得他一直都在仔细地听。

外公在外婆的念经声里装回族,有时候,在那个声音的庇护下外公显得很安详,似乎骗过了胡达和自己,有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恐惧,就像听到了末世的宣判。

共 4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姨》:小姨不是汉人,却迷上了汉人的运动。她积极参与村里的红卫兵,督促外婆背毛主席语录。文章用细腻的笔把小姨那种积极态度,外婆那种因族别的抗拒描写得活灵活现。文化大革命,那是特殊年代里出现的特殊事情,曾有多少懵懂青少年加入其中,为了显示自己的积极上进,逼自己的亲娘老子跟自己一起红,甚至,跟父母断绝关系的大有人在。作为有文化的小姨,她是看淡族别的,为了参军,当个英姿飒爽的女兵,她用上吊来抗拒外公外婆给她介绍的同族婚事。终于,她还是在最后关头临阵脱逃了。文章截取了小姨在那个特殊年代所做的几件特殊事情的画面,却包含着很多内容:关于社会的,关于族别的。《外公》:身为汉族的外公为了活命不得不给身为回族的外太公做了干儿子,被外太公变成了回族,并娶了回族的外婆,这成了他和外婆一生都耿耿于怀的事情,并在爹爹和跟妈妈结婚时誓死阻拦。但爱和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最终,爹爹和妈妈还是结了婚。外公对他的同族——汉族有着极深的感情,表面上一直抗拒着外婆一直念叨着的代表着回族的《古兰经》,实际上,他已经在长久的外婆的诵读声中不知不觉被同化了,他已经悄悄地喜欢上了外婆的《古兰经》。异族之间,只要有爱,就没有融合不了的。文章写作手法新颖别致,适当的切入口,直接把读者代入文章的内核,并从内核辐射、透视关于社会的、族别的矛盾与融合。每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都具有他的社会性,文章写的是小姨和外公两个亲人,却能从中读出太多的内容。内涵丰富的佳作,倾情推荐!【:雪飞扬】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4:21:56 欣赏老师内涵丰富的美文,问候,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祝您创作愉快!

2楼文友: 07:20: 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楼文友: 11:44:54 说不出来的好。学习了。 土著不土

4楼文友: 09:52:01 自从把文革定性为劫难以来,世人就把文革中所有的一切都贴上了恶的标签。凡是文革中的积极分子的行为全是匪夷所思的,荒唐可笑的,相反倒是那些抵触文革的人在今天反而被描绘成了进步的象征。文章《小姨》也没有逃脱这样的程式。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姥姥的那三寸小脚,假如小姨是生在解放前,照姥姥在文革中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来假设,那小姨一定是全中国最后一批裹脚的妇女。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作用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怎么样

江小白小程序开发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云南有哪些灯盏花药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