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头像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6
叮铃,叮铃,有微信。但这个头像,我手机里没有,是几个侄女的合照。我们姐弟五个,两个弟媳,两个外甥的微信头像,我再熟悉不过,有点激动与好奇。
忙看内容,是语音,“霞,你吃了没?”是母亲的声音,我吃惊不小。母亲从未上过学,只认识几个数字和自己的名字,别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什么时候学会发微信了,并且还知道从那发语音。
激动的我按住对话框,大声回答母亲。又连着发了好几个语音。然后等着母亲回话。好一会,母亲才发来一个字的语音,是我的小名。我怕母亲着急,耐心等母亲再给我发。等了好长时间,母亲发来一句“我不会发,你偏要我学。”紧接着传来外甥女娜娜的大笑声。
我发一句“妈,你已经会发了,挺好的。”我赶快把电话打了过去,原来,娜娜给母亲教,怎样学着发微信呢。她给我说:“姥姥看着我手机里有你们的照片,声音,很眼热。说,我要是会认字就好了。想了,也能和你姨你舅们看着人影说话了。”
母亲担心学不会,娜娜鼓励姥姥说“你们都能供出大学生,研究生,发个微信不算啥。”于是手把手教母亲学着发微信。
放下电话,我心绪难平。
二十年前,我们在外上学,从不给家里写信。因为父母不识字,写了也是白写。离家近的,国庆放假回去看父母。离家远的,只等寒暑假才能回家。路途遥远,车费也很贵。所有的思念在心里熬着。父母也眼巴巴地盼着。
后来,村上有了电话,我激动万分,终于能给父母打电话了。天黑了,想着父母从地里回来了,我去电话亭拨电话。
当电话接通后,我请村上的人喊一下父亲。他没有拒绝,很是热心。毕竟,打一次长途电话不容易。我着急地等着。也能想的出他会用大喇叭喊着父亲前来接电话。这时,满村子的人都知道我家有电话来了。父亲会急忙往村上赶。
当我再打过去,村上的人说:“来了,来了。”我忙喊父亲,但听不见父亲的声音。却听见村上人的声音“把话筒拿反了,听的放到嘴上了。”话筒里传来父亲的声音“第一次接这个玩意。”
我大声喊着“爸,爸”话筒里终于传来父亲的声音,“霞,开始说。”当时,我几近哽咽。
如今,我们还开玩笑说父亲第一次接电话的经典。但笑声里藏着更多的疼惜。
慢慢地,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装了电话,我们也有了手机。当我把第一个手机号码打电话告诉父母时,电话是母亲接的。我让母亲记下我的号。母亲着急地喊着父亲去拿笔和纸。
话筒里传来母亲埋怨父亲的声音“一个一,你半天写不上去,娃等着呢。”我忙给母亲说“不急,让我爸慢慢写。”父亲也没有上过学,能写上我的号码已经不错了。母亲念一个,父亲写一个,十一个数字,母亲念了好长时间,父亲写了好长时间。电话那头的我,幸福地陶醉在父母一问一答的声音里。
从此以后,父母的口袋里多了一个小本子,上面用铅笔写着我们姐弟五个的电话号码。想我们了,父亲念数字,母亲拨号码,想听我们声音,容易多了。
记得最深的一件事,小弟换手机号码了。我把他的新号码存在手机上,也没有往心里记。那天找小弟有事,可我的手机没有电了。正着急时,父亲从贴身口袋掏出一个塑料皮的小本子,一下子把小弟的新号码念了出来。那一幕,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父母的爱从不断线。
如今的我们,手机不离手,手指轻轻一滑,在好友圈里晒文字,晒图片,晒生活。很多时候是为了娱乐。
父母装电话,拿手机,甚至学微信,他们没有别的目的,就想听听我们的声音,想看看我们的模样。我相信母亲能学会的,父亲也能学会。
因为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使一切皆有可能。压弯父母腰板的,压颤父母步履的,岂止是无情的岁月?是儿女长大的过程。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无论多忙,多累,多难,多远,也应该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当我们在QQ,微信里玩的不亦乐乎时,想想父母的寂寞与牵挂。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爱,不会因我们有了胡子和皱纹而减少一丝一毫。
共 151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故事娓娓道来,点点滴滴,满满都是爱。读来亲切、温馨、感人,这就是真情实感。很喜欢作者如此清新朴素的文字,推荐阅读!【编辑:至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1924】
1 楼 文友: 2015-10-19 16:26:57 问好。秋安。 信手三两笔 勿失真性情芜湖治疗妇科医院贵州银屑病医院预约挂号脑梗塞患者可以吃通心络吗
忙看内容,是语音,“霞,你吃了没?”是母亲的声音,我吃惊不小。母亲从未上过学,只认识几个数字和自己的名字,别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什么时候学会发微信了,并且还知道从那发语音。
激动的我按住对话框,大声回答母亲。又连着发了好几个语音。然后等着母亲回话。好一会,母亲才发来一个字的语音,是我的小名。我怕母亲着急,耐心等母亲再给我发。等了好长时间,母亲发来一句“我不会发,你偏要我学。”紧接着传来外甥女娜娜的大笑声。
我发一句“妈,你已经会发了,挺好的。”我赶快把电话打了过去,原来,娜娜给母亲教,怎样学着发微信呢。她给我说:“姥姥看着我手机里有你们的照片,声音,很眼热。说,我要是会认字就好了。想了,也能和你姨你舅们看着人影说话了。”
母亲担心学不会,娜娜鼓励姥姥说“你们都能供出大学生,研究生,发个微信不算啥。”于是手把手教母亲学着发微信。
放下电话,我心绪难平。
二十年前,我们在外上学,从不给家里写信。因为父母不识字,写了也是白写。离家近的,国庆放假回去看父母。离家远的,只等寒暑假才能回家。路途遥远,车费也很贵。所有的思念在心里熬着。父母也眼巴巴地盼着。
后来,村上有了电话,我激动万分,终于能给父母打电话了。天黑了,想着父母从地里回来了,我去电话亭拨电话。
当电话接通后,我请村上的人喊一下父亲。他没有拒绝,很是热心。毕竟,打一次长途电话不容易。我着急地等着。也能想的出他会用大喇叭喊着父亲前来接电话。这时,满村子的人都知道我家有电话来了。父亲会急忙往村上赶。
当我再打过去,村上的人说:“来了,来了。”我忙喊父亲,但听不见父亲的声音。却听见村上人的声音“把话筒拿反了,听的放到嘴上了。”话筒里传来父亲的声音“第一次接这个玩意。”
我大声喊着“爸,爸”话筒里终于传来父亲的声音,“霞,开始说。”当时,我几近哽咽。
如今,我们还开玩笑说父亲第一次接电话的经典。但笑声里藏着更多的疼惜。
慢慢地,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装了电话,我们也有了手机。当我把第一个手机号码打电话告诉父母时,电话是母亲接的。我让母亲记下我的号。母亲着急地喊着父亲去拿笔和纸。
话筒里传来母亲埋怨父亲的声音“一个一,你半天写不上去,娃等着呢。”我忙给母亲说“不急,让我爸慢慢写。”父亲也没有上过学,能写上我的号码已经不错了。母亲念一个,父亲写一个,十一个数字,母亲念了好长时间,父亲写了好长时间。电话那头的我,幸福地陶醉在父母一问一答的声音里。
从此以后,父母的口袋里多了一个小本子,上面用铅笔写着我们姐弟五个的电话号码。想我们了,父亲念数字,母亲拨号码,想听我们声音,容易多了。
记得最深的一件事,小弟换手机号码了。我把他的新号码存在手机上,也没有往心里记。那天找小弟有事,可我的手机没有电了。正着急时,父亲从贴身口袋掏出一个塑料皮的小本子,一下子把小弟的新号码念了出来。那一幕,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父母的爱从不断线。
如今的我们,手机不离手,手指轻轻一滑,在好友圈里晒文字,晒图片,晒生活。很多时候是为了娱乐。
父母装电话,拿手机,甚至学微信,他们没有别的目的,就想听听我们的声音,想看看我们的模样。我相信母亲能学会的,父亲也能学会。
因为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使一切皆有可能。压弯父母腰板的,压颤父母步履的,岂止是无情的岁月?是儿女长大的过程。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无论多忙,多累,多难,多远,也应该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当我们在QQ,微信里玩的不亦乐乎时,想想父母的寂寞与牵挂。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爱,不会因我们有了胡子和皱纹而减少一丝一毫。
共 151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故事娓娓道来,点点滴滴,满满都是爱。读来亲切、温馨、感人,这就是真情实感。很喜欢作者如此清新朴素的文字,推荐阅读!【编辑:至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1924】
1 楼 文友: 2015-10-19 16:26:57 问好。秋安。 信手三两笔 勿失真性情芜湖治疗妇科医院贵州银屑病医院预约挂号脑梗塞患者可以吃通心络吗
上一篇:共105字1页转到页编者按一
上一篇:蝶恋花旷世奇缘br网海茫茫缘已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