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村姑和哈佛大学博士后征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06
小小巧巧的身材,文文静静的长相,淡玳瑁的近视眼镜、淡紫色的纱巾、淡灰色的西装、淡青的牛仔裤,在快步登过陡峭的勾嵊山后,依然气不急、脸不红,见了人就浅浅的一笑,笑涡里盛满了友情和乡情;而在自家的多功能厅里,带着同村的 妹跳起舞来却又热烈奔放,充满了青春活力,这就是周惠英,一个三十年前的香港新移民。你难以想象,就是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女人,三十年间含辛茹苦培育出了一个28岁的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儿子陈志均和香港大学的高材生、26岁的香港出入境事务处的主任女儿陈淑雯。而她自己因为热心公益和热爱家乡,早就成为诸暨旅港同乡会的理事和财务总管。
当你惊奇于是什么力量使她靠自己小学毕业的文化和丈夫微薄的工资,而培养了如此出色的后代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求学是我毕生的梦想!
周惠英是诸暨牌头杨曙霞村人。由于文化大革命,她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父亲的历史问题堵死了她依靠推荐继续求学的路。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田间劳作之余学习缝纫技术来补贴家用,她记不清有多少回在梦里求学不成而哭湿了枕头,一直哭到她25岁的1979年,香港的陈树林先生把她带离诸暨成为香港九龙荃湾的新移民。在他们的爱情结出了硕果后,培养孩子就成了周惠英的全部。
“我自己没条件上学,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这是她的原话,也是她三十年来不懈努力的动力所在。为了替孩子积累求学资金,她一到香港就想尽一切办法打工挣钱:一开始,白天外出打工去挣 0元的苦工,回家还要赶做承揽的缝纫活到半夜。有了孩子以后,不能外出打工了,就替别人代带两个小孩,这样一边带着四个随时都会哭闹,处处需要细心照料的孩子,一边在照料孩子的空隙里,或在孩子们沉睡之后,手脚麻利地完成外发加工的缝纫活。记不清有多少回要用手去拨开沉重的眼皮、要用凉水拍醒昏沉的脑袋,记不清有多少回用嘴去吮吸被针扎破的手指,记不清有多少回强忍着身体的病痛仍不肯停止手中的活计,记不清有多少回双手数着有限的钞票,一次又一次从生活费里挤出一张张来加入求学资金……但是,为了孩子,为了自强不息的目标,周惠英乐此不疲,从不犹豫、从不放弃。
香港人都喜欢喝早茶,逛商店,她和丈夫却只吃自己做的饭,几年也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苦挣苦拼,节衣缩食替孩子们积累求学资金。儿子女儿读幼稚班了,她和孩子一起一边从ABC开始学习英语,一边在语文数学上做儿女的辅导员。到了中学阶段,眼看自己的英语跟不上孩子的功课,她就去读夜校提高英语水平。夜校入学考试是根据实际水平分级别的,她一个当年连ABC都没学过的小学毕业生却一考就考上了六年级的英语班。陈先生也十分支持妻子的决定,下了班就包揽全部家务活,让她能安安心心地上夜校。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不但以优异的成绩从夜校毕业,能成功地辅导孩子的全英语中学课程,还当上了“香港荃湾明爱中心新移民学生补习班”的英语导师,成了来港新移民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楷模。妈妈的学习成果和艰苦奋斗精神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两个孩子从小就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十分的努力上进。
1998年,香港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风暴。儿子却到了出国深造的年龄。送儿子出国,不但要一下拿出20万元的启动保证资金,以后还有每年20多万元的学费开支。但事关孩子的前途,夫妻俩考虑再三,还是倾其所有,把儿子送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求读。为了儿子的费用,周惠英在丝织厂做最辛苦的长夜班,白天稍事休息再做另一份文职兼职工作。为了支持哥哥的出国深造,懂事的妹妹也勤工俭学,在假期里边做业余辅警、游泳救生员,边读书,为爸爸妈妈分忧。懂事的儿子在美国也是勤奋有加:别人要读四年的大学,他三年就读完并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学位。别人要读六年的硕士博士,他采取不休假的连读,也在五年内把全部功课的学分拿到手。26岁在亚利桑那大学读完博士,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的博士后,专攻天体物理学和计算机专业。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硕博以后的公费助学金,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女儿在香港大学毕业后,依托自己勤工俭学时获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出色的处事能力,在千分之二的录取率下,从 万余名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出入境管理处的精英人物。
她的成功,不仅仅凭自己的刻苦勤俭,还得益于对投资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出色的理财能力,通过投资房产积聚财富,不但在香港购买三套商品房及国内数处房产,而且还资助了国内兄弟姐妹的创业。儿女成材、家庭小富,她没有选择享一享清福,补一补年轻时生活享受上的亏欠,而是选择从丝织厂退休,成为专职的公益义工——继续在诸暨旅港同乡会任职,为在港的家乡人免费服务:不但无偿在香港为不限于诸暨人的旅港同胞找学校、找工作、看病求医、还义务为港九丝织工会的 妹们组织文体活动。在回到家乡的日子里,组织昔日从同一间堂屋踏上红地毯的 妹们的团聚,了却大家的共同心愿:从周家大宅门的堂屋间办酒嫁到天涯海角的 妹都有一样的思乡情结,一经由她发起返回堂屋间,思乡祭祖,重新共聚一堂的提议, 妹们无不积极响应,在2007年正月初三,完成天涯海角共回归60多个姐妹在周氏台门和周氏宗祠的惊喜团聚。而她家的客厅,早成了同村的 妹天天必聚、唱歌跳舞和锻炼的健身房。
踏进周家濂溪文化气息弥漫的爱莲居,墙上除了名家书画,就是她的一双头戴博士帽的儿女和她从事公益事业记录的影像。她以自己出色的儿女为荣,也以自己参加公益事业为荣。当我出于由衷的钦佩向她采访时,得到的是“不要呵,我没什么可写的”谦逊推让。她确实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培养儿女是应该的,为家乡人免费服务也是应该的,可就是这种“应该的”事情当中,她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和企及的成绩。现在,她在香港和诸暨两地间来回奔忙:在香港,去做出色的义工,回诸暨来过田园的生活:自己种菜,自己用手给青菜抓虫。她活得充实洒脱、低调朴实,颇有濂溪遗风。
告别爱莲居,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是什么样的桂花居然能抵档剌骨的寒风呢?回头望,原来真有一排四季桂在爱莲居边的朔风中灿烂怒放!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只要能坚持,总会有奇迹的。四季桂是这样,周惠英也是这样:凭着自己的执着努力和顽强拼博,在人生的四季,始终都散发着怡人的清香。
共 250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周惠英,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自己渴望上学,而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周惠英因为没条件上学,她努力争取让子女上学,含辛茹苦,日日夜夜的操劳,拼死拼活也要送孩子出国上学。孩子也很争气,考上理想学校,做出一番事业来。他们一家可以说福气冲天。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感谢赐稿乡土!!!【:铁楚】【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12928】
1楼文友:201 - 16: 7:10 人物传记形式,宣扬先进人物!!问好,新春快乐!!!
2楼文友:201 - 16:54:48 温馨提示:请到乡土论坛征文贴下跟贴,并复制本文链接,以示参加征文活动。谢谢!
回复2楼文友:201 - 2 :14:58 好的,谢谢!
回复2楼文友:201 - 2 :15:01 好的,谢谢!
4楼文友:201 -01- 1 07:56:49 祝贺精品!拜读,学习!问候老师!
儿童吃什么缓解鼻塞
感冒鼻塞如何缓解
孩子感冒时鼻塞的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注射液治什么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怎么办
罗氏血糖仪和三诺血糖仪哪个好
上一篇:菊韵春天的怀念散文
上一篇:星月这里桃源不避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