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先睹为快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4
听说大收藏家张有清先生收藏了大量吴成斌的写生山水小品,一直想先睹为快。初冬时节,在吴成斌先生的引荐下,终于让我如愿以偿。当张先生打开他那百宝箱般的“画匣子”,近百幅吴成斌写生山水作品幻灯片一样一幅幅闪过我的眼前。那灵动典雅的笔墨与简易清逸的情趣,外像的静态与内蕴的柔动相契合,在浓厚的自然意趣与墨彩浸渍的相渗中,展示出吴成斌的传统文化情结,这是他几十年来坚持写生,师法自然结出的丰硕成果。
吴成斌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画家,以虔诚的心对待艺术,对待自然,以淡泊、宁静的心灵,去发现自然的生机,调生一切感觉器官对大自然的全面体验。他把写生视为逸情的手段,写生不只是对山水风物外型描绘,而是内省的觉悟和书写。他重视于写生过程的心灵感受,从容而不慵懒,放逸而不恍惚,细谨而不拘滞,疾徐自如,收放有度,以一种明净清逸的心境,实现对山水的审美抒情,故在艺术情趣上,透出一种清逸散淡的风致,表现出一种逍遥绝尘的心绪。他的笔下,有三月初春的桃花、五月仲春的油菜、曲径通幽的密林、柴门顿开的古寺,荷锄暮归的农夫,悠闲自得的牧童······读他的写生山水首先给人的是种静态之美。静山、静水、静静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成斌的写生山水排斥静动结合,反而却在完成画幅对静的气氛诉求后,强调在静中暗蕴着轻柔的动。在他的构图中,无论是重峦叠嶂、高山流水,还是村落拱桥,坡石杂树,总是突出静态背后的造势,以增强画面气韵生动的效果。魏晋时期王微在《叙画》中有言“横边纵化、故动生焉。”绘画生动的感觉是由画面形象左顾右盼,纵横斜正决定的,并由此生发出来的是整个画面凛然的风致和韵味。吴成斌对此尤为重视,所以他的近百写生作品,尺幅不大,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小品中显出大境,画面看似简单,却始终充满着一种秩序美和宾主呼应的艺术效果和平稳、宁静、深远的艺术氛围。
在吴成斌的写生山水图式里,构图设景和谐自然、与元代倪云林“一河两岸”式典型构图相契合。画面中,前景往往是坡石茅亭、萧瑟枯树,中景留白以示河道,远景一抹远山,再润以岚烟氤氲,使画面显得平淡天真,空阔恬静,呈现一种淡泊的文人境界。再平衡构图所营造的静感中,从而显示出一种开阔、宁静和暗含的轻柔律动。此外,为了实现这一审美归旨,吴成斌还充分发挥了“虚、空”的美学特质。虚而空灵,空而妙逸,将“知白守黑”“以虚显实”发挥到极致,使得画中形象,“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笔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至高无上的审美形式语言。笔墨本是物质的,但通过吴成斌唯静是守的长期写生,把物质性的笔墨,通过艺术的升华和思维的掌握,变成一幅幅精神性的逸品,看他的画篇幅再多,时间再长,也不觉眼睛疲劳,只觉得目光不够用,赏画之中可以洗涤都市生活带来的喧嚣和世俗生活的浑浊,使人能进入一个清净恬淡的世界。在笔墨语言的追求中,吴成斌通过对自己钟情的山水的表现和追求,向大自然学习和感悟笔墨语言的灵动,他数十次的南登秦岭,东临安康,北上陕北,扎扎实实地在写生中锤炼自己的笔墨使用的主动权;笔墨之中见精神,笔墨之中显逸韵。他的写生过程从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长年累月的师法自然,把写生视为创作,把小品画成逸品,所以他的写生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半成品感觉,每一幅都墨中有笔、笔中墨活、淡墨见骨,渴笔含润,把水墨的渗、化、冲、破等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每幅作品都松淡有韵,充满意趣,充满内在哲理禅思的隐喻。
在欣赏吴成斌的画作时,我们不难发现,他都在致力追求一种“意气”,把着眼点放在一种清逸的意趣上,他自觉地摒弃了自然山水的形象,用心中之形代替自然之形,用心中之色代替自然之色,去追求一种似不经意的心物合一的神趣和逸趣;这完全是一种不受物象之形或技法模式约束的心中山水。透过这些典雅中庸的图示形式,让人能深切的感受到一种明显的精神特质,那就是“闲淡平和”,就是“萧散简远”,就是“简练清逸”。画面中处处能展现出一种天然无饰的自然之美,宁静之美,无不透视出吴成斌对平淡、朴素之美的不懈追求,这是他人性、品格、情操的外化,也是中国历代哲人们共同的审美理想。
面对这个社会的浮躁、人性的浮躁、艺术的浮躁,不浮不躁、不温不火的吴成斌敢于素面朝天,以清逸平常之心淡淡潜入山水世界,以真气达到一种不期而至的自然韵律和神情趣味,以应会大宇宙的生成开合,造化万物的刚柔互补、洗练之后的整体和谐,静静地守望着一个平淡宁静的精神家园。
共 18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山水画家吴成斌,在作者的笔下,吴成斌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画家,以虔诚的心对待艺术,对待自然,以淡泊、宁静的心灵,去发现自然的生机,调生一切感觉器官对大自然的全面体验。他把写生视为逸情的手段,写生不只是对山水风物外型描绘,而是内省的觉悟和书写。他重视于写生过程的心灵感受,从容而不慵懒,放逸而不恍惚,细谨而不拘滞,疾徐自如,收放有度,以一种明净清逸的心境,实现对山水的审美抒情,故在艺术情趣上,透出一种清逸散淡的风致,表现出一种逍遥绝尘的心绪。他的笔下,有三月初春的桃花、五月仲春的油菜、曲径通幽的密林、柴门顿开的古寺,荷锄暮归的农夫,悠闲自得的牧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画家静心书写自己笔下的一草一木。完成自己的精神家园。问好作者,感谢投稿。【编辑:兰陵美酒】
1 楼 文友: 2012-01- 1 14:09:00 这篇文章很好地介绍了山水画家吴成斌,在作者的笔下,吴成斌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画家,以虔诚的心对待艺术,对待自然,以淡泊、宁静的心灵,去发现自然的生机,调生一切感觉器官对大自然的全面体验。他把写生视为逸情的手段,写生不只是对山水风物外型描绘,而是内省的觉悟和书写。他重视于写生过程的心灵感受,从容而不慵懒,放逸而不恍惚,细谨而不拘滞,疾徐自如,收放有度,以一种明净清逸的心境,实现对山水的审美抒情,故在艺术情趣上,透出一种清逸散淡的风致,表现出一种逍遥绝尘的心绪。他的笔下,有三月初春的桃花、五月仲春的油菜、曲径通幽的密林、柴门顿开的古寺,荷锄暮归的农夫,悠闲自得的牧童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画家静心书写自己笔下的一草一木。完成自己的精神家园。问好作者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2 楼 文友: 2012-08- 1 22:47:26 比较有见地的解读,阐述客观又理性,可见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功底。脑动脉轻度硬化运动员扭伤用的什么珠海十佳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共48字1页转到页编者按秋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