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人间春游兴隆山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25
摘要:回想方才在对面山上看这边时的情形,那时眼中的亭台曲径,此时已然脚下而行,我们又转换角色成了对面山上别人眼中的风景。
兴隆山,居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探究其山系所属,当归于祁连山东延部分的马衔山系,其主要山脉便是马衔山、兴隆山和栖云山,地势南高北低。三山所夹,形成一自然峡谷,谓之兴隆峡。峡之东西有二峰: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其谷底有涧,古人修飞跨桥于其上,谓之“云龙桥”。
云龙桥为画廊式木拱桥,桥身木体弓形,精巧玲珑,似彩虹跨越山涧。桥之两头各有一歇山顶四角飞檐的阁式建筑,桥廊之内雕梁画栋,廊顶之上覆盖琉璃瓦当,可谓做工精巧。远观似飞虹卧波,近看犹如水上楼阁。立可远眺群山,静坐则可雅听涧鸣,实乃观山赏景之佳处。按道家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隆(旧亦称兴龙)两峰贯通一气,遂谓之“云龙桥”。
当然,以上内容多为上了解。若想亲历亲睹,则需要置身其间,进行实地探寻。佛教中讲究“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我虽非有神论者,却相信世间诸事皆讲求一个“缘”字,若没了这机缘的存在,便没有了果的产生。如我与这兴隆山,便是有这注定了的因缘。我性喜静,便偏爱了那些个名山大川,若有机会,便必不肯擦肩而过。《论语》·雍也中有“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lè),仁者寿。”的话,意思是说:智慧的人乐于像水一样,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我虽非智者,却愿意做一个仁者,于名山大川之间游历,取其动静,收获快乐,使自己的心境能够更加平和,坦然应对世间诸事。这便是我喜欢名山大川的因。
而我与兴隆山的缘,则是由一本“浪西北”的景区联票而起。108元,西北的二十余个景区,对于我这个酷爱出游行走的人来说,虽说其中的好几个景区已经去过,可它那实惠的价格很有些吸引力。于是,鼓动了几个同事一起购买,以便日后出行游玩时,可以有几个同行的伴儿。
有了票,利用假日去游玩联票上的景点,便成为计划中的日程。然,那些票上的景点,近的多去过,远的又不太现实,理想中的目标便剩了那些个不远不近,且出行起来交通方便的。这兴隆山便以500公里的距离,又近兰州市,乘坐火车可以夕发朝至,成为理想中的目的地。
有了计划,需要的便是怎样去实施。其实,这兴隆山以前也在其它渠道上获知过它的一些零星消息,只是未有过多关注而己。而这次决定要去,便提前在上下些功夫,多做些了解,以便出行无虞。
找了个周未,约上三两个旅伴,我们便利用晚上乘火车出发。这样即节省时间,又不耽误行程,几个人在火车上又可以耍牌娱乐打发时间,玩够了人也就困了,歪在车上睡会儿觉,早上刚七点钟,一行人便出现在了兰州火车站的广场上。
站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几个人一时竟有些茫然。且不管别的,既来之,则安之,先选好一家名气大的“兰州牛肉面”馆,混饱肚子才是正事儿,吃完面再去想怎么去景区。好在现在互联发达,利用的百度搜索功能和地图导航功能,我们很快定位好所要乘车的汽车东站。依着导航指示,几分钟光景我们便走到了车站门口,恰有去榆中县城的班车在站门口拉人,我们上得车去,两三分钟那车便出发了。
我属于那种天生的旅游狂热型,纵使一天一夜没有休息,坐在车上我也基本没有什么困意,两眼盯着窗外,不肯错过一丝风景。班车在茫茫黄土高原上行驶,满眼尽是黄色。纵使如此,我仍强打精神看着望外,哪怕是路过一座西北典型的农家小院,我都会多看上两眼,期望从中读出些什么来。同行的伙伴在车辆的摇晃起伏中很快进入了梦乡,而我则在看窗外沿途景致的同时,脑中还在想象着所要去看的兴隆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约经了一个多小时,班车到了榆中县城,叫醒两个同伴下得车来,我们来不及等去景区的公交车,便打车前往,希望能早一点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出租车行了十几分钟便到了景区跟前。好心的司机看我们是外地游客,便特意将车停在了东山入口处,并告诉我们:东山山势稍缓,爬起来相对省力。付过车钱,到景区售票窗口换过门票,我们便奔东山而行。
行至东山入口,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两株高大的杨树,看那树径,也有上百年光景,浓密翠绿的树荫下,一跨飞虹卧波,想必这便是云龙桥了。看那红柱飞檐、雕梁画栋,横跨于河涧山峡之上,给这周遭的青峻山峦倒增了许多姿色。且这桥属于廊桥式样,在这西北的山岰里得见,便是极难得的了,遂拍照留念。
过了廊桥,便是上东山之路径。沿台阶拾级而上,未行多远,便有一青瓦红柱牌楼矗立眼前,“秀比峨黄”四个金漆大字赫然其上。如此自夸的气势,使我等不免有些惊诧,心中不禁暗想:这兴隆山到底有何气势,可以将峨眉与黄山都比将下去?在疑惑间前行,不经意的一瞥,几株古木便突兀着跳入视线中来。看那树形虽不俊美,可那树干却粗壮异常,仅靠目测便需三四人方能合抱,几百年树龄必是有的。那七八株古木随意地散落矗立在石阶两边,树冠的浓荫便将整个山路遮挡得严严实实,此时已是春末节气,山下已经透出燥热气息,而在这树荫之下的山道上行走,却给人以丝丝寒意。路边偶有裸露的土层,时常能看到碎的青砖和瓦当,想来此处以前必定庙宇众多,香火繁盛,行走其间,不自觉便给人一种历史和人文的厚重感。
沿阶又行数百步,一所高大庙宇立于眼前,院落里似有轻烟萦绕,又闻金鸣之声。未近跟前,院子里那几株排列齐整的钻天云杉便让你不禁为之惊叹,它们如此之高,如此之直,如此之粗壮,是在它处所难得一见的。与钻天云杉相对的,便是那高阶之上的大佛殿。而那黑色的匾额上所书的竟是《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据我先前在上的了解,1226年盛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军征战西夏时,曾在此消夏避暑。19 9年,日寇向伊盟新城进犯,并扬言进攻伊金霍洛。为避免成吉思汗陵寝遭到日军的盗窃或轰炸,国民政府根据最高国防会议的决议,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迁往青海塔尔寺;直到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才将其迎回,最终安放在由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后来,为了纪念成陵曾移居兴隆山这一历史活动,加强蒙汉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给兴隆山风景旅游区增添新的人文景观和观赏内容,榆中县于1987年在文革中拆毁的原停厝成陵的大佛殿遗址上修建了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并将成陵文物复制后陈列于此。
看完成陵文物,在感怀元朝领域宽广和成吉思汗雄才大略的同时,我们几个又开始踏上此行自己的征程。
沿着山路我们且行且上,一路上云杉敝日,间有野李子树杂居其间,枝头挨挨挤挤地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远远望去,这儿一团,那儿一簇,倒给这兴隆山的春日增了许多姿彩。
随着山势的渐高,山路也更陡峭了些,原本正常的呼吸频率竟不觉间开始变得急促起来。原来还能边走边赏花看古木的心境,此时竟只有疲于应付行走时那艰难的呼吸来。同行的伙伴不禁开始怀疑起那司机来,担心他是故意使坏,给我们指了一条不好走的山路来折腾我们。
牢骚归牢骚,这山还是要上的,毕竟一行人不远千里而来,不能因了这山路高陡难行就打了退堂鼓。好在接下来是一段1200米长的木制栈道,想来会好走许多,在上面行走也更轻松一些。况且才是1200米,对于几个大男人来说,根本放不在眼里。然而,正是这不将其入眼的大意,却让我们行走起来备感漫长。原以为已经走过了一千多米,可抬眼望望,前面的木制栈道还是没有尽头的样子,又觉着走了千多米的样子,而前面还是无尽的栈道。我平时惯于走路,自觉脚力还行,便将他们的包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好减轻他们的负担,以便他们有力前行。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好容易才走出了那段号称“1200米”的栈道部分,上得一个平台之上。那里有凉亭椅凳可以休息,我们也累得不行行,便坐下来喝水吃些食物补充体力,顺便在那高高的平台上观赏一下那些远山的风景。看完远处,再回望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和还要再走的路。才发现,我们的前面在目视可见的范围内,还有近一少半的路要走。那之上才可能是我们所要登临的山顶。
同伴中一个脚力稍逊的家伙此时已经有些绝望,如此费尽脚力所走的路程才是这座山的一半多点儿,而这仅仅才是东山。上完这座山,还有西山要爬,而且据说是比这个山还要高出一百米的山峰,山路也更陡。想想也的确让人有些担心,真不知道后面的路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休整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进发。也顾不得去比较这山是否比峨眉和黄山更为秀美雄壮,在自己连呼吸都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谁还会关心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再者说我们也没有去过什么峨眉和黄山,先紧着把眼前的山征服了再说吧。
沿路行至一处山间小平地,有几个当地人带着几匹马在招揽载人上山的生意,一匹马三十元。不知具体到山上路程还有多远,不过这三十块钱的要价倒的确是不贵,相比起别的景区骑马遛上两圈儿都要三四十块的价钱,这儿的骑马的确算得上是良心价。可看着那些马儿并不高大健壮的身体,我们倒真担心,它们是否可以载得起我们这几个膀大腰圆的家伙。好在我们并不打算真骑他们的马,而是只想打问一下去山上的路有多远和怎么走。我们虽没骑他们的马,但人家给我们指路却没有一丝的含糊。
按着当地乡人所指的道路,我们一路前行。此时的山路已经稍显平缓,但却没了台阶,一路上的植被也从原来的高大云杉换成了两三米高的灌木,知名和不知名的,都杂乱错落地长于其间。脚下的路也从石头变成了黑色的土,一路上马蹄印夹杂着马粪遍布小道,一些地段甚至变得有些泥泞。我们缓缓而行,再无来时的精气神。边走还边讨论着人家的马儿和他们的要价,觉得这儿的人的确是质朴。三十元的价格驮着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在我们旅行的常识里,别处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这样行走着,路过一片落叶针叶林,我从所学的地理知识推断,这样的植被分布,应当是接近于高山的位置了。果不其然,前行未有多远,便至高顶。上得顶上,一片开阔,放眼望去,远处的云团似乎已经接着山坡上那片平坦的延伸线。脚下的路也已经被草甸代替,因为海拔高的缘故,这里的草才开始生长,远远看去黄中泛绿,细看才能看到新草发出的嫩芽。这里的开阔,使我们一下子放松了许多,立于其上,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不远处一片不大的落叶针叶林整齐地排列在那里,我们走进去,脚下象踩着地毯,那些长年累月落下的针叶铺满了树下的地面,感觉至少有十厘米那么厚。在里面行走,让人备感惬意,不由得想躺下来,去感受它的那种松软。
几个大老爷们儿就那样毫无顾忌地躺在那里,放开中的音乐,让陕北民歌的高音声调在林间穿行回荡,和我们一起感受这大自然的浩淼广阔。那一刻,我们忘了自己,忘了登山时的疲惫,只想在这自然和音乐里,感受这树林的气息。那种放松是别的方式所无法给予的。在林中休息的那一小段时间,成了此行兴隆山我们最美的记忆。
在树林里休息调整,然后吃自带的零食当午餐,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除了脚印和美好记忆,什么也不留下。接下来,我们还要踏上另一段征程,那是比这兴隆山还高一百米的栖云山。
要想去对面的栖云山,我们需要从兴隆山半腰坐索道过去。那索道横亘于两山之间,单看那索道所要走的距离和离地面的高度,都是别处索道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这索道的轿厢还是没有座位的那种,人进了轿厢,只能站着,四周窗外不由得你就得去看。倘使有恐高症,我担心看过后真的会晕倒过去。这索道载着乘客在两山之间悬空行走,对人的视觉和心理的确是种压力,坐这样的索道对于胆小之人也算是种挑战了。
坐索道到了对面山上,那山势果然就比东山陡峭了许多,很多地段的阶梯行走起来已经相当费力,感觉那坡度该有七十度,让人不由地就想起华山道路的那种陡峭来。好在那日登山的人并不多,还不至于达到华山那种后面的人脸就要贴着前面人屁股往上爬的程度来。
因为上西山我们是经索道过来,那索道已经是在山半腰的位置,虽然这西山坡度更陡,却因为我们从半山腰往上爬,已经节省了许多路程,爬起来并未感觉太过吃力。至顶峰时,未见有东山的那种高山草甸,多少有些遗憾。
我们上山时看到景区的介绍,说是“兴隆山景区不走回头路!”当时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从西山顶往下走时才明白,我们一路走来,的确是没有重走回头路。而是按着景区道路,边走边看着不同的风景,这山望那山,那山望这山,彼时还在脚下行走着的道路,现时便已经在了山的对面,成了一条黄色的细线,逶迤蜿蜒着穿行在对面大山之上。再回想方才在对面山上看这边时的情形,那时眼中的亭台曲径,此时已然脚下而行,我们又转换角色成了对面山上别人眼中的风景。
西山上山的路陡,下山的路亦不含糊。一条又直又长的台阶直冲山下,两旁云杉密布,高耸云天。人行其上,每下一级,感觉便不是在往下走,而是在往下跳了。此时思忖来时出租车司机的话语,始觉果不其然。若是我们当初没有听了那司机的话,而贸然选了从西山而入,这苦头便是要吃定了,那个脚力不够健硕的同事能否坚定地走完全程怕就成了未知数。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给我们的感觉,还是上山更难些。毕竟,仅那上山时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吸已经把我们折磨得不成人样了。虽然这下山时腿有些僵硬,可至少不用费太多的气力,只需要把握好平衡,依势而下就好,并不需要额外有太大的什么负担。
下山时,两个同伴倒是跑得快,而我则不紧不慢地徐徐而行,不时选景拍照,也间或弯腰拍些才长出来的花草。出行是我的爱好,拍照更是我所喜欢的。祖国山河如此之美,身边经过的风景又岂可错过?
我们来游山玩水是为了放松,而我更喜欢用自己的眼去探寻自己所看到的美景,纵一枝一叶,必躬身细赏,并用镜头记录下来,放到空间里,与大家共赏之。
下得西山,于山岰间有昔日蒋介石行宫一处。为一九四二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专门抽调工程设计人员所建。此行宫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一九四三年八月,蒋介石、宋美龄和机要秘书陈布雷等一行人马住在这里六日。每天会后饭余,蒋介石拄拐杖、偕夫人在附近散步,或乘滑竿上山游览。可见这兴隆山景致非同一般。
昔有成吉思汗在此避暑,后有成陵在此安放避乱,又有蒋介石在此小住并主持召开西北军政会议,足可见这兴隆山在西北之重,无愧其“陇右第一名山”之衔。今得幸游之,归来后有感,是以记焉!
共 569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人生,就是在路上不断攀登的过程,攀登的旅途有一路的风景。作者和两位同事结伴而行,在美丽的春天畅游兴隆山。“秀比峨黄”的东山,廊桥迂回;木制栈道,曲折漫长;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终于登上山顶,多么的惬意和放松!而攀登比兴隆山还高一百米的栖云山时,是先坐索道到半山腰,这样爬起来就省力得多。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对于体力已经超支的人来说更是一种考验,才回想起那好心的出租车司机的话来,确实让大家免去了脚力的辛劳。出行不忘环保,这是我们每个旅行者应该有的素养。文章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文笔流畅。。【:嫁与飘飘雪】【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8:48:47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柳岸,期待精彩连连。 看破 放下 随缘 自在
回复1楼文友: 12: 8:51 感谢您的!
2楼文友: 10:26:1 看到老乡的文章,看到我心心念念的兴隆山,甚是欣慰。想起在山顶大殿高唱过,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 少年豪情都留在美丽的家乡了。 问安,老乡,问安,家乡。
回复2楼文友: 12: 9:47 希望小文能够带你重温年少的梦!
楼文友: 12:29:56 见到晓生,很温馨。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 楼文友: 12:40: 5 问好社长!嘻嘻
4楼文友: 15:25:42 颇旧不看范爷的文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呀,游记的笔力能写得这么深、精、妙,的确使素受益匪浅。 捕捉幻影,与文字耳鬓厮磨。
回复4楼文友: 16:44:1 你就胡夸吧!幸亏长胖了,不然飘飞了!????
5楼文友: 19:47: 1 欢迎晓生,亲切鼓掌!!!使劲鼓掌!!!(*^__^*) 嘻嘻 !佳作,真好!!!
回复5楼文友: 20: 9:52 问好姐姐!嘻嘻
6楼文友: 19:51:44 欣赏老师佳作,为佳作点赞!感谢赐稿柳岸,期待更多精彩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7楼文友: 21: 7:58 恭贺夺精,为您的文笔荣耀,为我的家乡自豪。
回复7楼文友: 22:10:17 感谢金香!
孩子半夜咳嗽厉害怎么办
孩子晚上咳嗽厉害怎么回事
宝宝半夜咳嗽厉害怎么办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怎么办奥利司他胶囊吃了会怎样
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