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巴黎圣母院有感br大凡世间的女子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0

一、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大凡世间的女子,如果钟情于一个男人,要么他有英俊的相貌,要么会花言巧语。因为外表的美令人赏心悦目,语言的美令人忘乎所以,更何况女人天生就喜欢被骗,你如果对她真诚,她就把你当成浅薄之人而鄙视。如果一个男人既相貌英俊,又善于欺骗,那一定会让众多女人为之倾倒。而腓比斯不仅具有这两种优势,又是一个贵族青年,再穿上军装,腰配宝剑,骑着高头大马,不把女人迷倒才怪呢。
当然,除了这些,女人还善于知恩图报,比如遇到抢劫时,恰逢英雄救美,美女也难过英雄关。对爱斯美拉达来说,腓比斯又恰是这样的英雄。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妙龄女孩又怎能不对他朝思暮想呢?都说恋爱时的女孩智商为零,她心爱的人只要对她轻轻说一声“我爱你”,就会让她神魂颠倒,分不清东西南北。对腓比斯这样的情场高手来说,欺骗这样单纯的女孩可谓轻车熟路。可怜的爱斯美拉达,还以为他真的爱她,真的会娶她。娶不娶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为他去死。痴情的女孩大都如此。
几乎所有痴情的女人,其实也是最绝情的女人,当她对一个男人痴情时,就会对所有男人绝情。当然,对一个好人绝情也没什么,他虽然很痛苦,但还不会怎么样,要么暗中帮助你,喜欢你;要么悄悄地离开,一个人疗伤。如果对一个魔鬼绝情,情况就不同了。克洛德本来不是魔鬼,不但不是,还是天使。他是上帝的虔诚的信徒,知识丰富,聪明绝顶,连国王都要向他请教。他很善良,不仅抚养年幼无知的弟弟,还收养畸形的丑陋的弃婴(卡西莫多)。他向民众传播上帝的福音,把那些迷途的羔羊重新召回到上帝身边。
他是万众瞩目的对象,是受人尊敬的副主教。他威严、神圣,才能出众,无与伦比。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男人的通病,对漂亮女人几乎连看也不看一眼……这样的一个天使,是上帝专派他来拯救世人的。然而,爱斯美拉达的出现,把一切都改变了!天使变成了魔鬼。冷酷、自私、 、残忍、凶恶……比撒旦变成的毒蛇还要可怕,上帝一瞬间就败给了魔鬼,他的灵魂被撕咬的面目全非。他自认为可以用天使的手去抚摸少女的酥胸,用天使的嘴去亲吻少女的朱唇,他可以占有她,淹没她,融化她……然而却屡遭拒绝,美丽的少女不属于魔鬼。
即使上帝这样安排她也不会服从。她情愿去死,因为屈从于魔鬼比死更可怕!魔鬼毕竟不是人,魔鬼有魔鬼的逻辑: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得到,我宁愿把她毁灭。于是,他举起了刀,看得见的刀,刺向他的情敌。腓比斯没死,那是万幸。但不影响他的另一把刀,看不见的,更加阴毒的,可以杀人不见血。这把刀挥向可怜的柔弱的爱斯美拉达。她最终被绞死,罪名是女巫。万众欢呼,人群沸腾。杀死她的不仅是虚伪的教士,无情的卫队长,还有愚蠢的国王,耳聋的法官,麻木的民众,害人的法律……更深刻的原因自有高明的学者解读,我只满足于一知半解。
可怜的女孩死了,人们大都连同情之心也没有,但有两个人也和她一起跌入万丈深渊。一个是卡西莫多,丑陋的敲钟人,因为丑成了弃婴;因为感恩,成了克洛德的忠实的仆人;因为善良和对爱斯美拉达的爱,让他把“恩人”抛下钟楼。也只有他,才可以伸张正义,为冤死的少女复仇。那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歹毒的教士,死在了自己抚养的弃婴手里,不知他的灵魂是升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
然而丑陋的人大多不会被美女钟情,哪怕他的心很善良,哪怕他也曾英雄救美,哪怕他也可以为她去死。鲜花怎么能插在牛粪上?不过,如果把鲜花插在花瓶里,往往会枯萎:如果插在牛粪上,倒可以长得更美丽。只是花瓶没了,鲜花萎了,还有牛粪,那就化成花的肥料吧。丑陋的肉体里也有炽热的燃烧的爱情,不求同生求同死,今朝同穴而葬,来世凤凰涅槃!丑陋的善良的卡西莫多最后与美丽的柔弱的爱斯美拉达的灵魂融在一起。
另一个自然是她的母亲,那个坐关修女,生活在“老鼠洞”里的可怜的老婆子。她年轻时就成了 ,但她有了可爱的女儿,也就有了做女人的一切幸福。而可恨的埃及女人偷走了她的女儿,她失去了灵魂,成了行尸走肉,在痛苦中煎熬了15年。救世的基督又把女儿送给了她。但她还没来得及感谢,又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失而复得得而又失的女儿被吊在十字架上绞死。她哭天抢地,拼死挽救,苦苦哀求,催人泪下,她尽了作为母亲的所有力量,最终无济于事,女儿上了绞架,她也气绝身亡。她永远失去了女儿,也终于可以和女儿永远在一起了。
可怜的爱斯美拉达,中国似的窦娥,在雨果的悲剧中得以永生!

二、读《骆驼祥子》的点滴感悟
以前我读这样的小说时,总认为,只有推翻了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现在却有了不同想法,因为现在的社会也有剥削啊,现在的官府也黑暗啊,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不平等啊,但你能说现在的老百姓都不幸福吗?再说,原始社会倒没有剥削制度,但人过得幸福吗?
我想,幸福需要两种保证: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进步。和祥子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仅仅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已。
除祥子的悲剧之外,我想,最让人同情的是三个女人的悲剧:虎妞、小福子和夏太太。
虎妞是人和车厂刘四爷的独生女儿,性格泼辣粗野,又老又丑,还沾有小资产阶级的缺点:好吃懒做,看不起穷人等。但她对祥子的爱是真诚的,为了他,她不惜和父亲闹翻。但祥子却没有真正爱过她。最后,虎妞因难产死亡。虎妞的悲剧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
小福子是人力车夫二强子的女儿。她19岁时被卖给了一个军官当短期太太,也就是暂时的玩物。军官走后,她又回来了。但母亲被父亲打死,父亲堕落成酒鬼,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张嘴等吃,她被迫当了暗娼。虎妞死后,她暗示祥子娶她,可祥子养不了她一家,只答应以后混好了来找她。祥子走后,她入了“白房子”,后在树林里上了吊,过早结束了悲惨的一生。但有幸的是,她是祥子真正爱的人,她的死,让祥子彻底绝望了。
夏太太本是暗娼,被夏先生供养。夏先生五十多岁,又老又弱,半死半活,自然无法满足年轻的太太,仅靠药物暂时振作一下。夏太太看上了年轻健壮的祥子,很快勾引到手,但又得而复失,祥子带病走了,夏太太不知所终,想来绝不会有好的结果。
三个女人各有悲剧,但对祥子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主动示爱。谁说都是男人勾引女人啊?
本书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比如通过写刮风、下雨、烈日、下雪等表现车夫的痛苦。更有趣的是虎妞诱惑祥子时对星空的描写:实写星夜,暗写偷情。有一次景物描写是表现祥子愉快心情的,那就是他满怀希望去找小福子的时候。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本书的心理描写虽然很确切,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变化,但大段大段的描写未免太啰嗦了,而且使故事情节进展缓慢。

三、爱情、亲情、乡情的颂歌——读《边城》有感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这部小说是作者理想世界的再现,
它借书中的故事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是对爱情、亲情、乡情的颂歌。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船家少女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翠翠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幻想,但却不敢大胆地追求。明明爱却还要掩饰,明明想见可见了又要躲避。这也许是封建思想影响下女孩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女孩倒是开放了,在公园或路边拥抱接吻旁若无人。)虽说爱,可他们也没谈几句话。爱就藏在彼此的心里,藏在翠翠梦里听到的歌声和采的猪耳草里。
相比来说,傩送比翠翠更大胆一些,毕竟是男孩子吗,再说男人追求女人也是自古以来的天理。所以当磨坊的主人想把女儿嫁给傩送时,他不为所动;当得知哥哥天保也爱上翠翠时,他能直言相告;当天保想走马路(唱歌博取女孩心)验证翠翠之心时,他能在山坡上为翠翠唱歌……然而命运却让他们走了相反的方向,这里面有误会也有迷信,爱却无缘的故事又让他们演绎了一回。
除了主要人物翠翠的爱情悲剧外,还有上一代人的爱情悲剧。翠翠的母亲爱上了一个当兵的,但她不忍抛下父亲随他远走他乡。当兵的殉情而死。(很刚烈的男人)翠翠的母亲在生下翠翠后也随他而去了。(不结婚就有了孩子也不算太封建。)翠翠只好跟着她的爷爷相依为命。看上翠翠母亲的还有一个情种——小镇上的杨马兵。然而他的心上人却爱上了别人,而且生下孩子后又殉了情。按说,这杨马兵也该断了痴想,(人家本来就不爱他)可他还是守着自己没有爱的爱的回忆来过他的生活。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痴情,在爷爷死后,他又成了照顾翠翠的唯一的亲人。这真应了那句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翠翠人性的美好,除了爱情之外对爷爷的亲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只有爷爷一个亲人,是爷爷把她拉扯大,她对爷爷的感情自然超越了一切。爷爷对她也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他虽是乡下船工,却还有长远的眼光。他想在有生之年为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但他并不强迫,还要应了翠翠的心愿。当他发现翠翠喜欢傩送时,就竭力想促成此事。可是天保的死让其父船总顺顺和傩送都对他有了看法,在遭遇冷落之后的雷雨之夜,他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傩送一家的亲情等。
爱情是个人的,亲情是一家人的,乡情却是和他人之间的。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上,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比如,过渡的陌生人,常常给爷爷小钱,而爷爷总是退还给人家。实在还不了的,还要送人茶叶等。还有船总虽是有钱人,可是为人豪爽仗义,济弱救贫。爷爷到镇上去常到他家里坐坐等。总之,我们感觉整个小镇像是一家人,彼此之间的感情是纯朴善良的。
这个小镇,像是一个桃花源,人们勤劳、善良、向往美好。那么,在这个环境优美,人性善良的地方,为什么又滋生出爱情的悲剧呢?我想,作者深刻的寓意也就在此。作者一方面极尽描写了人们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又用爱情的悲剧来衬托人们悲惨的命运。这其实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缩影,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却屡遭不幸。即使像边城这样风光优美,民风淳厚的地方,人们也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而忍受着不公平的命运。如果再加上兵匪、战乱、暴政、酷吏等,人们更会陷入苦不堪言的境地。
在小说的结尾,写傩送可能永远不回来,也可能明天会回来,给了翠翠一点希望,也给了读着一点想象的空间。这也寄托了善良之人的美好愿望:期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期望世人都有个美好的归宿。
尽管这只是渺茫的一根救命的稻草……

四、读《呼兰河传》有感
故乡的呼兰河水里流淌着萧红幼年的记忆。
这记忆里有呼兰城的街道,有街道上的大泥坑子和来来往往的小商贩,有人们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放河灯,唱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等。)有慈爱的祖父和有趣的后花园,还有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那些比黄连还要苦的事……因此这记忆里也就满满的,就像呼兰河的水,一直流淌着……
我也读过许多书,但这样苦涩中透着幽默的语言却很少见。可以说,我是首先被文中的语句吸引住了,甚至禁不住哈哈大笑。
“这膏药是真好,贴上了一点也不碍事。该赶车的去赶车,该切菜的去切菜。黏黏糊糊的是真好,见了水也不掉,该洗衣裳的去洗衣裳好了。就是掉了,拿在火上再一烤,就还贴得上的。一贴,贴了半个月。
虽然贴了半个月,手也还没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
于是再买一贴去,贴来贴去,这手可就越肿越大了……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呢,反正一塌糊涂了去吧。”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能不被这膏药吸引吗?读后再一想,不笑才怪呢?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样的语句,虽然也还幽默,我却笑不出来了,因为这幽默的后面藏着人间的苍凉。
其实呼兰城的人们和别处的人们一样,天亮了就起床,天黑了就睡觉,天热了穿单衣,天冷了穿棉衣……不同的是这儿是作者的故乡,那么有些人和事自然也就难以忘却了。
只是作者写的事多,我能记住的事少。
但小团圆媳妇的事是不敢忘的。
中国几千年来好像媳妇是可以随便打的,媳妇不仅受男人的气,也受婆婆的气,婆婆打儿媳好像也是天经地义的。小团圆媳妇的遭遇更悲惨了一点。她十二岁到了婆家,还是个小姑娘。婆婆要给她下马威,只是用手拧大腿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吊在梁上用鞭子抽。用鞭子抽也就罢了,偏偏还要用烧红的烙铁烫脚心……十二岁的小姑娘,自然软弱无力,只有哭,只有叫,整夜整夜地哭叫,像杀猪一样。邻居们都听到了,但没有人管。这样折磨了很久,自然就疯了。于是再给她看病:跳大神,请帖,烧替身等。这些都不管用,于是又想到了管用的。人们烧了一缸热水,把她的衣服脱光,按在缸里烫。她想往外跑,几个人按住,后来也就不跑了。这些想拯救她的人们把她捞上来,用针扎手指尖,用冷水泼等。她醒了。人们再把她放到热水里。放三次,她也就昏三次……人们想尽了各种方法来救她,但所有的方法都没挡住阎王爷的绳索。

共 848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阅读名著,就是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名著就像沙漠里的绿州,就像沙漠中的水,不但可以让你得到重生,还可以让你从心灵上,思想上抛弃一切恶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通过阅读名著,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尤其是贫穷人手里,真理是那些贫穷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而得来的。通过阅读名著,我找到了以前困惑我的人生答案,以及对我智慧的开启。作者对原文的理解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详尽而全面。推荐欣赏!【编辑:平凡的世界】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者402040012】
1 楼 文友: 2014-02-02 1 :22:59 问好作者!写作快乐!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 2014-02-02 1 :2 :51 期待你更多作品。愿你佳作连连!精彩不断!
 楼 文友: 2014-02-02 1 :25:44 爱情是个人的,亲情是一家人的,乡情却是和他人之间的。在这个偏远的小镇上,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回复  楼 文友: 2014-02-02 14:42:57 辛苦你了,妹妹。祝你快乐!
4 楼 文友: 2014-02-0 10:27:40 故乡的人和事虽然烟消云散了,但在作者的心中依然那样清晰 那时的苦难虽然成了历史,但今天依然可以找到那时的影子。因为中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因为我们还在喝着他们喝过的水,流着他们流过的血 问好作者!新年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 2014-02-04 18:55:10 新年好,感谢你的精彩评论!南昌妇科医院哪家好
沈阳十佳男科医院
小儿积食发热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