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作文与写作的差异随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12
作文与写作究竟有没有区别。我们先来分析一种现象,大家都知道作家是专门写文章的,那他们是否适合做语文老师呢?或者说能不能够胜任一个语文老师的工作呢?答案是很难说。一来会写的不见得会说,二来老师需要很多特别的知识修养和职业素质,不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一般人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这第二点,一般作家都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让一个作家来给同学们上语文课,别说基础知识未必过关,就是教写作文都很难,因为写作和作文是两回事。
有的同学可能会奇怪了,怎么会是两回事呢?作文不是写作的基础吗?作文是写作的基础没错,但作文要求规范,写作却要求出新,习惯了写作的人再回来教写作文,很可能误导学生丢了规范,那样作文就得不了高分了。我上次课上一直强调:如果我说的作文方法和技巧与老师教的如有出入,一定要以老师教的为准,这不是谦虚而是真应该这样,否则就可能影响同学们的作文成绩。可是,作文既然是写作的基础,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说到底是一个关于习惯的问题。
大家知道什么是习惯吧?就是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做很多事一旦成为习惯了,再去做根本不用动脑子,就比如走路,刚学走路的时候我们会小心翼翼,生怕哪一步迈错了就会摔个跟头,但熟练了就不会再注意了,好像需要走这腿就自己迈开了步子,很多时候我们还边走边想一些其它事情,也没担心过这步子会不会走错。脑子里当前意识只能是一个,这边走边想其它事就肯定没想走路,可见习惯的东西基本不经过大脑,在意识层面上它属于下意识范畴。这种状况一般时候都没有问题,特殊路况不注意就不行了,那就可能摔个跟头。习惯就是这样一种状况,经意不经意它都一定会形成,一旦形成它就会脱离思考,不用去想让我们节省了很多精力,但带来方便同时也可能让我们犯错误,比如走路不注意也可能让我们摔跟头。
千万不要小看了习惯。大家知道我是个作家,可能还不知道我主要搞哲学研究,对习惯的研究很是深入,在哲学认识论上习惯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根本是“重复影像”,也就是说没有“重复”有不了习惯,没有习惯认识都无从谈起。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很小很小时发生的事?就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认识习惯。养成习惯后我们才开始能认识、能学习、能思考、有记忆……习是重复,贯则是衔接,这些道理对同学们而言太深奥了,大家只要记住习惯是因为“重复”形成,一旦养成就会脱离思考。老师和家长可能经常提醒我们,“要培养好习惯”“要克服坏习惯”,那是因为一旦变成习惯就很难改变。
那同学们说习惯这东西究竟好还是不好呢?这个问题提得就不对,习惯本身是一种必然状态,只能分成好习惯或者坏习惯。我们当然应该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老师和家长平时告诫大家的一点错都没有。问题是怎样培养好习惯?怎样克服坏习惯?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既然习惯是“重复”而成,那对的就应该“重复”,为了养成好习惯;错的就要避免“重复”,错误不犯第二次,一般就可以避免养成坏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会受益终身,养成一种坏习惯也会贻害无穷……关于习惯我们不做更深入分析,同学们只要记住这个结论,记住今天我们讲的是“关于习惯”就可以了。
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写作文既然是写作的基础,为什么一个作家反到教不了学生作文了呢?一个更深刻原因就是他们成为作家出新成了习惯,这出新正好“破了规范”,那对学生作文并不是好事,起码可能影响了作文现实考试成绩。如此说来写作出新是不是就是个坏习惯了呢?也不要这样理解,这里的问题主要出在学校教育与社会衔接上,是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存在问题。社会大环境我们现在还改变不了,那就只能适应,我们不是制定规则的人,我们就只能遵守规则。我觉得学校这次组织学生与社会人接触就是个好事,这起码是给学校这个象牙塔开了个窗口。
学生作文要求规范,文学创作又必须出新,这两者在衔接上是有问题的,但现实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个人要实现这样的衔接,就必须变通习惯,写作文时要尽量规范,写作时又要努力出新,只有在这两个领域里分别遵守不同习惯的人,才能在两个领域里游刃有余,这说着容易其实很难做到。一个作家很难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一个语文老师又是不是很容易成为一个作家呢?一样很不容易。理所当然的想法是:语文老师文字基础规范,改行写作应该轻而易举……实际却是大多语文老师改行写作后很难出新,表现在语言熟稔、结构完整、太史公曰等等,一点差错没有就是最大问题。
比如散文为什么叫散文?很多人会说因为“形散而神不散”,这强调的是中心思想不能散了,也就是“神不散”。那“形散”呢?很多人可能就不了解了,其实“形散”才是散文成为散文的根本,一篇散文必要有“散笔”才能叫散文;小说又为什么叫小说呢?也是需要“闲笔”它才能成为小说。一部成功的小说,它的逻辑要织成一张而不是一条线,否则读起来会索然无味……这些在语文老师感觉上就属于结构混乱了。从一种习惯转换到另一种几乎对立的习惯何其难啊!那要有两种习惯的养成,还要有明确的认知才成为可能,很多人是一生都难以实现的。
以上我说的这些只供同学们“赏析”,知道写作文和写作有这些差异就可以了,这可以让同学们对以后有些心理准备,但目前我们还是要先遵守作文的规范,为了作文考试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好在作文与写作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有些写作方面具体技巧大家也可以参考,但究竟能不能参考以老师判断为准。我在作家协会分属散文和报告文学组,文学创作方面也主要是散文和报告文学,其中报告文学属于记实性质,与作文相通之处比较多,我这里就以报告文学为主要蓝本和同学们聊聊一般写作技巧。
要写一篇报告文学作品,第一项工作就是采访,第一次采访就是占有资料,无论针对一件事还是一个人,要尽可能多地听取对象和有关人的说明和介绍,加以必要资料索取和观察验证,回来后要从一大堆材料中提炼中心思想,草拟创作结构。第二次采访就不会漫无边际了,草拟好的结构里差什么找什么问什么,需要的材料够了就行,多了还要舍弃。第二项工作是创作,创作中有什么疑问快捷沟通。第三项工作是修改校对,我一直认为文章功夫在修改,修改润色之后一篇报告文学就新鲜出炉了,这和同学们写作文是不是大体类似?写作熟练了也是熟能生巧。
还有就是一些特别具体的技巧,比如文章分段,长短不一是一种美,差别不大比较均匀也是一种美,但一篇文章最好一以贯之,尽量不要这两种混搭。段落一般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句子也不要过长或过短,自然语长就好,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讲究,这个要求正确规范,要注意的比如不要一逗到底,问号感叹号乱用等。句子成分要求基本完整,但可以口语化,引用允许使用“病句”,据实或符合对象身份就行,这可以克服语言熟稔的问题。书面语和口语可以分别用,也可以混合用,但一般推荐要口语化。书面语要尽量少用联词,比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联词使用太多会延缓语言节奏,读起来不够流畅,文章修改润色时最好默读一下,感觉是不是像正常人说话。的地得三个字要用得恰如其分,尤其“的”字要尽量少用,效果与尽量少用联词相近……
至于结构完整、用词得当、词汇丰富、修辞炼句、语言优美、修辞方法运用等等,这些就要下熟能生巧的功夫了,我建议同学们读几本好书,也有这方面的用意。写作文与写作很多地方不同,但在这些具体方法和技巧上有很多相通,基本上都可以学习参照。这些技巧上要达到出神入化,那需要用心体会。比如鲁迅的《秋夜》这样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直接说有两株枣树不行吗?再看捷克斯洛伐克革命作家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庞克拉茨监狱267号牢房的这段距离,我用脚不知量了多少遍……孤独苦闷与渴望自由的情态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这两个例子异曲同工,都要用心才可能体会。
我因为研究哲学,对“文以载道”的体会尤其深刻,总觉得一篇文章叙述事件、表达情感是不够的,还要说明或隐含一些道理,叙述的事件要符合“物性”,表达的情感也要合情合理,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分量。什么是“物性”呢?“物性”的说法见于洪汛涛的《童话学》,延伸到一般写作包括作文,也就是合理性,比如写一个“雪人”,可以让他在严寒中战天斗地,却不可以让他在烈火中来去自如,因为“雪”一遇热就会融化……换到一般人呢?你不能让孩子说大人话,也不能让农民伯伯说官话,那样一看就假了,说话做事都要符合当事人的身份才行。一篇文章中,不同人物要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千万不能大家都说一样的话,那不是作品里的人在说话,而是作者在自言自语。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疑问:要是当事人真说了不像他身份说的话,干了不像他身份干的事呢?这在一般写作中可以调整,在作文中我觉得也应该可以,虽然作文一般都要求真人真事,但毕竟艺术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符合“物性”的调整理当允许,否则一个脏话连篇的人说的话又该怎么写?难道也原样照搬?这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
此外还有作文是不是允许合理虚构?套用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里侯耀文的说法,虚构和瞎编是两码事,比如符合“物性”的细节如果没有,可不可以虚构上去?几个人身上分别发生的事,可不可以移到一个典型人物身上?这些都有待商榷。如果可行,学生作文就相对容易写了。我一直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但在当学生时,很多作文都是这样写的,包括当时入选《北京市优秀作文选》第一篇的那篇范文。
关于作文具体方法和技巧,可谈的东西太多了,泛泛的说,说不准也说不全,还是针对具体的指导更有效。同学们还是学生,许多所谓技巧不熟练可以不用,只把最基本的规范和一般方法记住就行了,尤其考试的时候不熟悉更千万不要乱用,弄不好就弄巧成拙了。今天同学们更要记住“关于习惯”,怎样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还有习惯有时候需要转变等等,习惯是认识的基础,成为习惯也可能妨碍认识,所以习惯也是一种围城。习惯有时候非常可怕,不管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知识,教育最终要是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教育就是失败的……
共 401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养成好的个人习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的文章。此文信息量之大,思维之连续,让人叹为观止。作者从老师与作家的不同开始写起,交待出写作与作文的不同之处便是一个要求规范,一个要求出新;然后说到人们“习惯”对写作的重要性,出新与规范在各种习惯中游刃有余的运用重要性;小说的闲笔与散文的散笔的区别等;然后将笔锋一转让学生们在学习以上内容的同时趣味性地加以“赏析”作文的引导,使人字生动活泼起来。然后,又说到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文章分段、长短不一的差别之美、结构、用词、词汇量、修方法和写作技巧等的在创作中的作用;文章除了要叙述事件、表达一定的情感外,是文以载道,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整篇文章让一个“习惯”贯穿整个文章结构,最后归结出怎样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并将个人的好习惯融入这些写作方法中,形成有个性的文章。此文在写作理论中举各种例子加以说明,增加了文字的趣味与可读性。谢谢刘老师的讲座,读此文让人受益非浅。。:长袖伊人
1楼文友: 11:25:10 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写作思维习惯影响作文的内容和美观,读此文,可知道怎样将个人习惯运用到写作技巧上,都是可以一试为而之的。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2楼文友: 19: 4:27 一直在看刘老师的 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作文基本功与技巧、作文与写作的差异 对我们初涉写作的人来说非常受益。学习了。
楼文友: 00:50:25 我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受益良多!再加一句就是,还想听。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4楼文友: 10:56:19 受益匪浅!
孩子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两岁宝宝积食怎么办
两岁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奥利司他片效果怎么样宝宝腹胀的症状
经期延长吃什么药物
上一篇:梧桐随笔心情的落脚点
- [经典语录]6月26日,广州市旅游零售业职业学校2022年特长生招生面试启动
- [经典语录]困住友商?红米Note11T系列进一步被认定,用料全是性能向
- [经典语录]自觉是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
- [经典语录]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 [经典语录]新增5个准入地!2022年法考准入条件地方名单汇总
- [经典语录]碧桂园成功面世5亿元公司债 票面利率4.5%
- [经典语录]每经14点 | 国家医保局:继续降低乙型肝炎、核酸检测等价格;雄安新区为拟挂牌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管
- [经典语录]恒指夜期本公司(7.6)︱恒指夜期(7月)报21505点 低水8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