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土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31


土屋,低矮昏暗,到了夜里更是伸手不见五指。孙子铁蛋儿像只泥鳅,在土炕上打滚儿哭闹,“闹鬼,爷爷屋里闹鬼。”
铁蛋儿爹闭着眼,啪啪在儿子头顶的炕沿儿上糊两巴掌“闹鬼,闹鬼,闹你个大头鬼。”转头,打起闷响的呼噜。媳妇一把把铁蛋儿的脑袋塞进怀里,哭声熄了,东厢房里的火头儿嗖地消失殆尽,传来韩老汉声嘶力竭地咳,如同狼嚎一般。
韩老汉七十有余,腿脚还算灵便,每天拄着拐杖倚在胡同口的土墙边儿。日头暖,上岁数的人就冲着这扎堆。一,俩,仨……凑到一起,老头儿,老婆儿地嚼日子。四傻老头儿———村子退下来的老支书,嬉笑的险些把假牙咽到肚子里。
“俺傻儿命好,媳妇把俺当祖宗供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一段佳话是每日话题的领场,日日必听。韩老汉逢听到此,便耷拉下脑袋,沿着墙边蹭到墙角。目光发狠,满脸的皱纹像上紧的发条。
“别这样,命由天定,儿女自有儿女的事,我们这不一样天天见个面。”靠在一边儿的马老太说。
“恩,恩,命啊,拗不得。”
韩老汉在墙上蹭了蹭身子,摇摇脑袋预备回家,马老太轻声说“再呆会儿!”
韩老汉就真个靠在墙上一动也不动了。他也说不清自己咋会为了一句“再呆会儿”就心里发暖,比头顶的日头还暖,比四傻老头那一段铿锵动人的佳话还暖心窝子。
马老太没有再作声,韩老汉也不作声。墙根儿底下那一窝儿人儿还在东家西家地论说,马老太听不见,韩老汉也觉得听不见。靠了一炷香的功夫,马老太和韩老汉一起起身,顺着胡同挪进各自的家。
马老太和韩老汉打小在一个胡同口长大,相差1岁,一前一后到半山坡割猪草,放鸭,捡麦子,村子里从头传到尾:铁定的一家人!谁成想韩老汉的独眼娘看中了邻村的薛家姑娘,比马老太身子骨壮实高大,有劲儿,利落。庄稼人靠的就是这,娶个庄稼好手,一辈子捧个金窝窝。薛家姑娘进门的日子,马老太挎起篮子跑到半山坡割猪草,漫山坡的白雪把马老太的眼睛耀得生疼,淌出昏哗哗的泪。
马老太在外一个人,回到家还是一个人,老伴死得早,又无儿无女,早早地回了娘家。娘家好啊,娘家有条黑胡同,娘家有个韩老汉,娘家有扇窗户看得见韩老汉,马老太多年打心眼儿里这么想。这一想就是四十年。年轻那会儿是脸上心里都敢想,老了,只有窝在心里偷偷想。
胡同口就成了俩人见面的地儿,一窝子人在这里杂七杂八地念叨,没人会多注意,马老太守着韩老汉啥都敢想。
马老太说“媳妇最近好脸儿了没?”
韩老汉点头,又摇头。
“你一个人咋?”
“一个人清静,就是夜里空的慌儿,人老啦。”
韩老汉指指街上溜过一条黄花狗“养只这,做个伴。”
“前段日子养了,谁知道阳寿短,没了,人能受得了这死死活活的?”
韩老汉咧开嘴笑,又觉得腮帮子酸。
“晚上我给你照亮,给你壮胆子。”
马老太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像个孩子。
韩老汉慌了神儿,“老伴儿,哭啥呢?”
马老太含着泪花子笑“你说啥,你再说给俺听听。”
韩老汉收起拐杖,挪出人堆儿,把马老太远远甩在身后。
从此,夜半,韩老汉住的东厢房亮起一柱光,呲啦,亮了,窸窸窣窣又灭了,在韩老汉的东窗户上飘忽。隔窗相望的马老太见了亮,抹把脸,湿乎乎地揪过棉被,睡下。
七十三岁那年冬天,韩老汉夜里摸出火柴,哆哆嗦嗦,呲啦,冒出一点火星,呲啦,火柴拦腰斩断,呲啦,呲啦,呲啦……
马老太望望黑糊糊的窗户,再望望,再望望,窝进被子里。
清晨,硬冷的韩老汉被抬出东厢房,孙子铁蛋儿拾了一口袋折断的火柴棍儿。

共 1 5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情深不寿,就如韩老汉与马老太之间,曾经的一往情深终是难全而过早夭折,直到岁月的长河涤尽青春的气息,迟暮之年,两人依然能够对那份感情呵护备至,面对家里琐事多的韩老汉,马老太则细心而温柔的劝说着、宽慰着,面对失去丈夫的寡妇马老太,韩老汉则坚守着亮起自家房里的灯以慰藉马老太孤独无助的心直至自己死亡!世间最美的爱情,大抵正是如此罢!纵使不能在一起,却可以望着彼此慢慢老去,纵使不能携手,却能白头,纵使不能相濡以沫,却能相互宽慰!如此,足矣!文章言辞朴实凝练,结构严谨,短小而精悍,饱含真情挚意!推荐共赏!【编辑:绝域莲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240020】
2 楼 文友: 2016-06-24 22:25:25 老师依旧将笔触指向生死病痛,但这篇小小说比较以往作品,多了几分欧亨利式的色彩,令情节和内容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我只是记下我的心情与哲思得以释怀
 楼 文友: 2016-06-24 22:44:12 世间很多事情可遇不可求,爱情也如此, 铁定的一对 终究还是相忘于江湖,只剩下暮年的默默相守 小说言语朴实生动,感人至深。拜读欣赏!!!
4 楼 文友: 2016-06-25 05:57:14 能够相伴到老,天天相见,万幸足矣!佝偻病引起的o型腿
临沂中医癫痫病医院
小儿脾胃虚弱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