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高原看云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20

在陕北高原看云,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陕北高原的云,春夏秋冬不同,阴晴雨雪各异,晨午暮夜悬殊。一般而言,春云逸,夏云躁,秋云高,冬云虚;阴云如砥,晴云如丝,雨云瓷实,雪云蓬松;晨云高而简,暮云低且絮,午云清丽如仙,夜云诡谲如巫。如果让各种情境交错起来,那就变化莫测,千姿百态,难描难画了。但,这样情境下的云,才有特点,才有看头,才有诗一样的韵味,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神奇。

春日清晨,雨后初晴,陕北就是一幅山水画。地重了,像沉睡着的婴儿;天轻了,似水洗过的屏幕。地上升腾着薄雾,天空游动着流云。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薄雾和流云慢慢地融合为一体,站在山峁上一望,只见雾缠近山,云绕远峁,一崖一畔皆为奇景,一草一木竞抖精神,使人恍惚间如入仙境。

随着太阳升高,雾气散去,地下的一切还原了本来面目,天上的景色却壮丽起来。先是云丝满天,匀匀地铺开,颜色有轻有重,有浓有淡。清淡的,如蝉翼、如面纱、如少女颈部的淡妆;浓重的,如蓬棉、如皂沫、如壮士隆起的健肌。清风一吹,云丝游走如飞,丝连成条,条叠成带,带缩成团,团列成阵。横看像一条云河,纵看像无数云山。云河逶迤,云山奔腾,浩浩荡荡,横贯天空。那阵势,一会儿像群像浮雕,人物千姿百态,看了让人惊叹;一会儿像恶斗战场,千军万马捉对厮杀,看了令人动容;一会儿又什么也不像了,只有高天湛蓝,白云无边,呆呆地看着高原上无边的春山。

夏日正午,烈日如火,小河枯竭,大河如线,山生烟色,黄土呛人,干旱少雨的人们盼雨心切,时时望天。这时,天上要么没有一点云丝,要么就是飘一块干疙瘩云。干疙瘩云的特点是块头大,结构松,颜色淡,变化快。总是从天边突然生出,一出现就“格冒冒”地一团压着一团,一片连着一片,一下子就能占满半边天。人们正指望它下雨时,它却散开了,飘走了,好像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不见了。当人们正咒骂它时,它在天边又“格冒冒”地升起来了,一如从前地反复着。

夏日最能下雨的云,来势猛,速度快,开始时,云并不多,住在山沟里的人,刚发现它,雨就下开了。这种云的特点在下雨时才能显现,事先看不出来。下雨前,空中会出现一些扑马云,这是离开云层的浮云,一会朝东飘,一会向西荡,一个来回不到,雨就来了。下雨时,扑马云不见了,云层底部会竖着生出一些絮子状的雨幕来,像家户挂着的竹帘子一样垂了下来,垂得很低,紧贴着远山,像瀑布一样。这时候,人们很难分清哪一块是云彩,哪一块是雨幕,哪一块是远山。等你分清了,雨也停了,满天的乌云风吹散,天空又蓝格瓦瓦的。

秋季最有特点的是连阴天的云,铅灰色的,平板板的,像讨债人眼神,像糊涂婆姨的脸。这种云很沉、很低,稍稍有点风就下开了,一下就是多半天。但总会在晌午前后退开来,露出蓝天和太阳。人们总以为天要晴了,纷纷上山准备干活。刚到地头,蓝天就不见了,那云比先前更沉、更板了,那雨也就没完没了地下个不住。这种云最顽缠,一来就是两三天,有时甚至半月二十。人们央告、咒骂全不起作用,直到它自己觉得无趣了才散开。散开时多在夜间,前一天傍晚还黑沉沉的云,第二天早上就像“贼娃子”一样溜得无踪无影了。

雨过后,秋更深了,天更高了,云也就显得格外的悠然、寡淡、高远了。在田野上漫步,望一望空灵轻盈的白云,看一看花红叶黄的山野,听一听啼鸟婉转的啁啾,顿觉周身清爽,心旷神怡;一股凉凉的山风吹来,身体的疲惫劳累、心情的烦躁郁闷,都随着那淡淡的云丝飘向了遥远的天际。

冬天到来,山秃河枯瘦,处处北风吼,天地间一派萧瑟。此时的云,没有春云的活泼、夏云的任性和秋云的空灵,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样肃穆庄严。尤其是黄昏时分,天上的云、半空中的云霭和地上暮气融为一体,看了不由让人生出几分惆怅。这种景象一消失,雪就不远了。下雪时,云更低了,更虚了,虚得直往地上瘫,紧紧地罩住大地,寒风一吹,云和雪搅为一团,天地混沌成一片,远山切入云里,近山化进雪中,山山峁峁、沟沟壑壑融入迷迷茫茫的白色世界。

在陕北高原看云,不同的年龄有不同收获。孩提时看云,云像一个万花筒,一会儿像形形 的动物,一会儿像精美无比的玩具,一会儿像梦中的仙境,变化无穷,兴味无穷;年轻时看云,云像一首抒情诗,一会儿像通往成功的金光大道,一会儿像走向幸福的致富之门,一会又像纯洁美丽的意中人;中年时看云,云就像一个生命的驿站,她劝你:停一下脚步歇一歇;而在老者眼里,那云又成了一棵历经千年的古树,每一片叶子上面都写满平淡和无奈。

不同心境在陕北高原看云,能生出完全不同的感觉。得意时看,它像一群群列队欢迎你的人们,像一条条任你骋驰的坦途;失意时看,它像一条条遍布荆棘的荒径,像一口口深不见底的陷坑;思乡时看,它便成了故乡的老屋,村口的古树,门前的小溪,倚门盼归的父母……看着,看着,你的思绪便掠过千山万壑,向着故乡、向着童年飞去。

不同环境看,你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飞机上俯着看,云显得特别厚重,一团团、一簇簇连在一起,成一块,浓得分也分不开,像一块硕大无朋的棉絮铺在高原上空。站在高山上仰头看,云又显得格外大气磅礴,漫卷而来的云层,仿佛是波涛汹涌的海潮;凌空奔腾的流云,活脱脱所向披靡的天兵天将。在山沟里看,它就有点神秘了,一会儿像玉带,曲曲折折缠绕在山腰;一会儿像皇冠,端端正正戴在山头;一会儿像薄纱,轻盈盈地拂过山梁上的老树;一会儿像骏马,一步一个山头地奔向远方。

霞是云中的精灵,美丽得无法形容。陕北人把大片霞称为火烧云,小片霞称为天边绛,这只能在日出或日落时分看到。太阳刚冒花子时,站在山头上向东边一望,你就会看到天边的云由黛青变为紫红,由紫红变为橙红,由橙红变为一片火红。这火红的云洒在哪里,那里景色就奇妙无比。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把天边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红,一片金黄。在晚霞的照耀下,本来光秃秃群山,变得像一尊尊硕大的雕像,金光闪闪;本来瘦弱的小溪,变得流金溢彩,银辉点点;就连那些码在地里的庄稼捆、暮归的牛羊也都美丽得神神秘秘,玄乎异常。

陕北高原的云啊,一幅让我看不够的山水画,诵不尽的抒情诗,听不厌的信天游……

【陕北看山】

陕北的山,山连着山,沟套着沟。山如群象野奔,沟似九曲连环,一山有一山的风姿,一沟有一沟的神韵。要去看她,其中大有讲究:季节不同,山色有异;时间不同,山态迥然;角度不同,山势有别。

初春看山,须平须静:平静气息,平静心情,持平常心态。先看近处,再望远处,先看低处,再眺高处。只有看清枯蒿根部的紫青,河柳稍头的鹅黄,坡洼马兰的嫩绿,崖畔山椿的褚蓝,才识得春意萌动,春情勃发,春山雄伟,春水妩媚。只有看清了远处,你会觉得,春山像万千临盆的孕妇,生命的躁动如地火般汹涌,天雷般迅疾,烈焰般无坚不摧,势不可挡。从而提人精神,壮人胆气,催人奋进,激发人的哲学思维。

晚春看山,须稳须定:稳住脚跟,除去浮躁,持达观心境。先观远处,再看近处,先看轮廓,再看局部。只有看清四面苍山如海,万千连山深沉,才不会被粉红色的桃花迷醉,雪白色的梨花误导;才会知道韭菜的翠绿、榆钱的晕白、河柳的舒展、春花的灿烂,只是万中之一,远不是普遍现象。才会明白,“人生之路漫长,仍需倍加努力”,从而去虚荣之心,立务实之志,引导你全面地看待问题。

盛夏看山,须思须辩,须比须较:思物之消长,辩人间是非;比盛衰之大数,较泰否之常情。新生秋稼田田绿,蕴含无限生机;越冬小麦垂垂黄,感叹一路艰辛。山道弯弯,驮麦毛驴喘烈日;山梁迢迢,锄禾农人嘘凉风。这时再看远山,风景倏忽改观:肥了的是幼稚,枯了的是成熟,胀了的是背阴,剔了的是向阳。暴晒下黄土生烟,烟尘直入云天;朦胧处山翠水碧,翠碧铺满大地。万物营营,如泥丸竞走;高天痴痴,像哲人沉思。

秋日看山,须谐须谑,随眼随心。春种秋收,是劳作者的光荣;多子少寿,为禾稼辈的宿命。秋山虽肥厚,架不住小小铁镰寸寸割;秋树曾繁茂,耐不得飒飒西风频频摇。物虽纷争,天有定数。总能见,受尽供奉的先被刈杀:收割过的庄稼地里,黄土之外无余物;出尽风头的先褪铅华:落叶后的开花树木狼狈之中显尴尬;无人照看的独享天涯:无边荒草拳拳立,储势根须待来年。目极秋山远如梦,耳闻秋声玄胜经。阵阵秋风长叹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奈夕阳望流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冬日看山,须宜须懂:只有宜者才能去看,只有宜者才能看懂。因此,人有宜看和不宜看两种。大致说,宜英雄、好汉和天真洒乐之人;不宜小人、奸佞和蝇营狗苟之徒。前者看山,正如与山交心,能看到寒风中苍茫群山的壮观大气,大雪后银装素裹的妖娆神韵,直看得壮志凌云,胸有四海,气冲九霄;后者看山,恰似被山审问,总整得心如死灰,面如土色,股颤齿磕。好在英雄难辈出,小人自灭亡,总是平常人居多。平常人只看出天高地阔,山苍水瘦,鹰出暮云,雀缩败草,没有太多的感叹,只当是大山脱去了衣裳,不做过头的联想,坚信那句理想主义箴言: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他们为此而得意,全不见群山在苦笑。

山是灵物,随境而变。春晨看山,充满希冀:东方霞如火,群山早沸腾,布谷催种忙,农人山头耕;初耕土地褐带黄,新吐草芽绿泛青,山山呈新色,处处显生机。让人未识山形,先得山韵;令人飘逸,催人洒脱。夏晨看山,妙在清新:空山鸟儿鸣,田野草成茵,庄稼列成阵,树木枝叶盛;草尖露珠如洒银,晨光初照似铺金,山川一幅水彩画,村村院院入画屏。看了,令老者得意,少者忘形。秋晨看山,亦幻亦真。人在山中,山在雾中,眼前无山有雾,胸中有山无雾。雾起时恰似沧海波涛,沟沟渠渠填饱,一山一峰如孤岛;雾退时如紫气东升,梁梁峁峁缠绕,一川一岭似梦中。老者看了如仙道,少者看了似精灵,半痴半醉,半醒半梦。冬晨看山,让人清纯:天高云白,山枯水瘦,雪压树枝,风清气正。总是未等人看山,山已把人看,直看得懒散人变成勤奋人,贪婪心变为仁慈心。从而,理想更高远,信心更坚定。

气象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不同。暮雨时看山,类似于看画:远处雨如帐,山在帐中,气多色少,像大军挺进;近处雨如织,山色俏丽,移步换形,如美人娇憨。雪夜看山,朦胧有诗意:无月时如在九曲灯场中,地下一片白,天上无底黑,令人迷乱,令人心寒;有月时如入处女地,如在月球中,寒天与雪地对视,清辉共冷色相持,只觉山在、月在、雪也在,只是不识自己身在何处,意欲何为。晴天看山好,最佳秋雨后。长天如镜,万里无纤云;群山似浪,千里走波澜。向日处草闪金辉,背阳地土泛油光。一道彩虹接天地,无边清爽沁人心;涤尽无数杂念,只留一点通透。人生大痛快,有此足矣。落日时看山,如人到晚年:太阳似火球,山头如火燃,背洼如墨泼,迎日染桔红;沟壑黑白清,行人影子长。这是陕北的山最美的时刻,也是最不耐久的美景,总让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看山者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不同,心情也大不相同。低处看山,只见“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处处像绝境,时时悲凉生。看的人,总觉山高大,人渺小。高处看山,只见远山生黛色,近山缀野村,垄沟通天际,绿树栽浮云,浩然有正气,胸中无纤尘。看的人,总会一览众山小,无功人自雄。但真正能看懂山的地方,是飞机上。万米高空云如海,谁能想起山的存在?无垠长天碧如蓝,有什么高山大川?只有在飞机下降时,才忽然看到群山,记起群山,想起自己和山的联系。这时候你再看山,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看不到高山,只看见丘丘黄土撮连撮;这里看不到深沟,只看见如水脉乱合分;整个陕北高原像一片枯干了的树叶,河为茎脉,山像浮尘!随着飞机的降落,山越来越大,沟越来越深,这时你又恢复了对山的崇拜,对水的敬畏,但也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山太高,是自己站得太低。这就是陕北的山,什么时候都有景色让你看,什么时候都有哲理让你想。

共 47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来不知道云会这么多变换,在作者的描写中,那云朵在眼前像幻灯片一样不停演示。让人不由得感叹:这陕北高原的云啊,是一幅看不够的山水画,诵不尽的抒情诗,听不厌的信天游。陕北高原的云,春夏秋冬不同,阴晴雨雪各异,晨午暮夜悬殊;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环境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陕北看山】陕北的山,季节不同,山色有异;时间不同,山态迥然;角度不同,山势有别。山是灵物,随境而变。气象不同,景也不同。那山连着山,沟套着沟。山如群象野奔,沟似九曲连环。这些不是简单词汇的累加,而是作者对家乡那份浓情的畅快淋漓的渲染。文章结构清晰,描写细腻,语言极富韵律,让这云、这山,一层层,一座座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问好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倾情推荐!【:平淡是真】 【江山部·精品推荐1 】

1楼文友:201 - 2 :08:19 有机会一定去印证一下作者描写,真的那么吸引人吗?相信,我必定会有好多收获的。

2楼文友:201 - 09: 6:0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热淋清颗粒功效

阴部潮湿吃什么药来调理呢

小便发黄好治疗吗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孩子挑食怎么办
全身骨关节炎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