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第一村迎来一周年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29

位于东莞樟木头镇的“中国作家第一村”,从成立迄今已有一年。也许当初挂牌时,很多人并不觉得这个“第一村”会有多大生命力。但这“第一村”却生机勃勃地走过了 65天,作家村的村民从起初的10多人,现已增加到 0多人,集结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如王松、葛水平、陈启文、王十月、乔叶、雪漠等。

了解到,作家村不是什么组织机构,只是一个松散的“村落”。起初是几位签约东莞文学院的作家,看中了樟木头镇低廉的房价和山清水秀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为了方便创作便在这里购房入住。樟木头镇镇政府由此发现了提升本地文化形象的契机,便挂上“作家村”的牌子,并聘请评论家雷达担任村长。

作家村的阵容越来越壮大,与樟木头镇镇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相关,仅一年多,他们就投入了190多万元用于作家村的建设和活动。摆在面前的一套四卷本《中国作家第一村精品文选》,就是在镇政府的全力资助下顺利出版发行的。更值得称道的是,樟木头地方镇府竭力为村员们提供服务,为他们营造舒心的创作环境,并不要求作家们作出什么功利性的回报。镇委书记李满堂的一句话显示了他的胸怀和眼光:“樟木头不需要作家为本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因此作家们在这里生活、写作,并不因为受到特殊礼遇而有什么负担,他们的写作,不受本地政府的任何干扰。同时,他们进出作家村,也完全自主选择。村民们在这里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举家在这里落户,有的则如候鸟般来去自由。据介绍,作家村还将准备一些“作家公寓”,提供给那些想集中精力创作的作家短暂入住。

或许,刚开始落户樟木头的作家并不觉得,这样一个“作家村”的挂牌对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渐渐地,他们越来越感到这个“村”也让他们获益匪浅。这“益”不仅指物质利益的支持,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收益。平时,“村民”在创作之余,经常串门聊天,在创作理念上可以相互交流、碰撞、砥砺,这对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创作的思想境界,无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作家村不定期举办作家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来作专题研讨或演讲,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深度思考和文学新潮的信息。村办公室把这一年中“村民”的创作业绩做了一个统计,颇为鼓舞人心:不仅数量可观,且不少作品获国家级和全国性大奖。如王十月的《国家订单》获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曾小春的儿童小说集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

“中国作家第一村”与作家,他们越来越感受到相互的吸引力。有不少影视制作公司和文化公司,看到了这里潜在的文化商机,也已经或正准备落户作家村。9月28日,东莞文联主席林岳在作家村签订了有关电视剧的创作协议。“作家村”作为多媒体时代文学生态的新现象,值得持续关注。

(:刘云飞)

如何补充人的精气神

人的精气神如何产生

人为什么会精气神不足

孕期腰酸背痛正常吗
如何治疗甲型流感病毒
小便黄是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