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温馨的村庄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17
我一直以为,我的老家流川,那个居住了多年的叫乱路根的村子,是极为祥和安宁,美丽温馨的,其历史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
据《康乐县志》载,宋神宗熙宁六年(107 年)四月,王韶在洮河上建成浮桥,命名“永通桥”,越洮河筑康乐城、刘家川堡。五月,诏命康乐城为康乐寨,刘家川堡为当川堡,隶属河州。其名称几经变更,由当川堡而党川,最后成了现在的流川,为一乡政府所在地。原来的当川堡遗址,在以西一公里左右的川原大地上,现名叫古城,是流川乡的一行政村。路过的陌生人,问这是什么地方,上了年岁的老人,就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当川堡,当川堡啊!嘴上常常挂着老地名,似乎改不了口,难以割舍似的。
我村处于高大的长龙山脚下,有三十多户人家,或零零散散分居,或家家户户连在一起。老旧的庄窠墙头,由于常年风吹雨打,岁月剥蚀,变得坑坑窝窝、高高低低的,有些还歪向一边,要倾倒的样子,用半截椽子斜斜地顶着。高高矮矮的墙上,架起了一捆捆包谷杆、土豆草、柴禾,晒得灰黑灰黑的。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了不少杨树、花椒树、柳树、果树、核桃树、杏树等,密密匝匝的,守护在家园周围。到了冰雪消融的季节,和风轻拂,万物复苏,村庄里的花草树木,吐翠的吐翠、开花的开花、飘香的飘香,显得绚丽多彩,馨香醉人,美丽无比,像幅非常漂亮的风景画,铺展在广袤的山川大地上。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碎石遍地,是二三百亩的一片沙滩,十分荒凉,无人居住。后来,偶然路过的一位异地大户,看到这里地势平坦,背靠高高的大山,前有宽阔的公路,清澈的河水,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最适宜人居,就赶紧托关系搬过来,筑起了庄院,盖上了房屋。不久又联系自己的外甥、舅子、侄儿,单门独户的一些好友,来这里修建了家园,先后住下来。经过多年的辛勤耕作,繁衍生息,户数逐渐增加了,人口也慢慢多起来,大多养着牛、羊、骡、马、鸡鸭等,吵吵闹闹的,不断发展变化,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我爷爷年轻时,把家也搬了过来,修在与苏家村接壤的,村庄最东面的康广路边。模糊的记得,当初我家是大户,家中修有四合院,房间里摆满各种各样的东西,极为阔绰,殷实,整天人进人出的,应酬不断。我爷爷是有名的阿訇,脸上长着雪白的胡须,在附近的清真寺开学。伯父赶着肥壮的骡马,驾着当地少有的木轮大车,甩出清脆的鞭声,常年拉运货物,四处奔波。
正如人们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这样的好景没过多长时间,就发生了错误的反民族特权运动,强制穆斯林养猪,禁止宗教活动,限制阿訇的人身自由。我的爷爷和伯父,是在乌云沉沉的一个夜里,被偷偷抓走的,先是送往公社,后来到了县上,再后来就不知下落了。直到几年以后,才从人们的传言中,得知我的二位长辈,被送往远远的临夏,进行劳动改造,受尽了百般折磨,最后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先后殁去了。
后来,我家修建老旧的房屋,安装新大门时,发现触地部分的庄窠墙,竟然厚达一米左右,异常牢固结实,感到很是稀奇,都说从未见过这么厚的墙。父亲听了回忆说,这里的房屋和土墙,是在自己很小时,虎关三十铺村的信教群众,看在爷爷是他们清真寺开学阿訇的份儿上,自愿来了二十多人,用去一个多月时间,才砌筑修建的。后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墙根裂开了口子,大大的,怕雨水灌进去,给牢牢地堵住了。
许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当地的人们,很重视教育和文化。在我读小学时,流川街上就有阅览室,三间房子那么大,在街道以西的北面,靠近流川大桥附近,逢集时开门了,跟其它销售商品的铺子一样,人出人进的,很是热闹。在迎街对开的门扇顶上,用油漆写下的“阅览室”三字,经多年风剥雨蚀,变得旧旧的,看起来有点儿不大明显。我在集市办完了父母交待的事儿,常要到这里来,混进青年小伙中间,去翻翻看看的。
整个流川大街上,这小小的阅览室,在我看来是最为醒目的,是一个耀眼的亮点儿,常吸引一些文化人,中小学学生,年老的退休教师,抽空儿来到这里,翻翻书,下下象棋,消磨时光的。在阅览室窗口位置,摆了一张棋桌,戴眼镜的三五个老人,围在一块儿下象棋,忽而高声吵闹着,忽而又鸦雀无声。北面靠墙的地方,是长长的一排桌子,似是学校里用剩退下的旧课桌,上面整齐地码着一本本书刊。书籍多是科学种田,农作物栽培方面的,有二三十本,封面封底都已破损,被管理员用胶水细细地沾过。杂志一律是过期的,很旧了,一两年或三四年的都有,是县上看过后分配下来,给了公社的阅览室,上面盖有“康乐县文化馆图书室”的字样。
常来这儿看书,我极为熟悉的一位,是我们同村儿的,名叫马奈阿达,戴着黑边儿眼镜,文绉绉的,显得与众不同。稍微大了点儿,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他以前是公家的干部,流川公社里工作,后因出了点什么事儿,受到牵连,被刷下来,下放到队里,跟社员一同参加劳动。路上碰见读书的学生,他就格外高兴,停下来问这问那的,说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很是热心。到我考上了学,接到录取通知书,他见了就眉开眼笑地说,好啊好啊,你为穆斯林争了光,要是村的学生多考上几个,该多好啊!过后常在一块儿时,给我讲古城村的历史,讲远古的传奇故事,讲回族中的杰出人物,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村里的人们,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和东乡族,是虔诚的穆斯林,男的头顶白帽,女的戴着盖头、围着纱巾,穿戴整洁,为人谦和,善良朴实。念经开学的阿訇,如郝雅阿訇、陔积如阿訇、萨利赫阿訇、海尔散阿訇、马文阿訇等,为人正派,威信很高,赢得不少好评。许是应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说法,村里的许多男女老少,受到长期的耳濡目染,都能懂得礼貌,尊老爱幼,待人客气。村里上班的人多,外出做生意的人多,小孩们都在读书,家境都还可以,人们和睦相处,彼此关爱,是一些邻村所不及的。
村庄周围,是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一条条穿行的土路,一簇簇茂盛的树木。铺了柏油的康广公路,七八米宽,沿东西方向延伸着,弯弯曲曲地通到了远处的康乐、临洮、广河、临夏,通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一有空闲时,人们走出家门,三三两两来到路边,围在大树底下,聚在老墙跟里,拉家常,谈农事,说发家致富的事儿,谁帮了贫困户的事儿,谁和谁消除了误会的事儿。
到了逢集日,人们吃过早饭,彼此吆喝上,相互做个伴儿,拉着架子车,提着竹篮,扛着蛇皮袋,三三两两说笑着,亲如一家似的,朝流川集市走去。遇上主麻日,散了集后,男人们到流川清真寺,听阿訇讲瓦兹儿(宗教知识),要大家依照《古兰经》的规定,为人做事,诚实正派,行善干好,时时净化心灵,端正自己的言行。站在礼拜毯上,真诚地忏悔、祈求、祷告,求得真主的原谅,饶恕。
凡是人生活的地方,都会有矛盾的,就看如何看待,怎样处理了。村里的矛盾,无非是张三掏了李四的地埂,李四的庄墙占了王五的路面,我的树影遮了你家的麦田,你的小孩踩了我家的菜圃,等等等等,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好多人根本不放在眼里,觉得是无所谓,可以忽略不计的,有人却牢牢扣住不放,以为自己吃了大亏,是受害者,斤斤计较着,非要跟你讨个说法,见个高低不可。
这些脑子一根经的人,就因一点儿小事,心里憋着气,怀恨在心,彼此结了怨,不理睬对方,都很难为情,不好意思。村里都是穆斯林兄弟姐妹,在一个庄上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双方一直不说话,这样僵下去,有时突然碰见了,是很尴尬的。
有些心直口快,能说会道的人,看到邻里之间有了一时的不快,在闹别扭,就热心地找上门来,劝说劝说,开导开导,前前后后打个比方,就慢慢想通了,觉得自己小肚鸡肠,不该冤枉了好人。有的在邻家念经祭祀,或去清真寺礼拜时,听了阿訇的宣讲,对照检查自己的作为,看看做得是否合理,对方能不能接受,公正不公正,这样前后左右一想,觉得理亏,错怪了别人时,心里很内疚,不安,十分过意不去,想要好好地悔过。
没过多久,便备上一份厚礼,冰糖、桂圆、茶叶什么的,提了重重一大包,来到对方家中,说说情,赔礼道歉,求得原谅,给个口唤。被冤枉伤害的人,也都上了一把年纪,土快埋到脖子了,看到对方上门来了,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也没啥想不通的,是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这样想着,赶紧出了门,笑脸相迎,说塞俩目问候,双方就这样和好了,关系处顺了,全村和和睦睦的,活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一年一度的开斋节,是村里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全体穆斯林喜庆的日子。凌晨四时左右,人们早早起了床,穿上新衣新裤,收拾干净,迎接节日的到来。许是父亲当过多年队长,威信高,全村的人跟着阿訇,首先来到我家,互相说塞俩目,坐在炕上诵经,品尝端来的馓子、馃馃、油香等食品。过后,所有的人跟着阿訇,热热闹闹的,相互说笑着,追逐着,在黑黑的夜里,摁亮手电筒的光,走东家串西家,挨门挨户地走动,问候,品尝各家端来的食品。到天亮时,就走完了,都来到长龙山下的墓地,跪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诵念《古兰经》,祈祷真主的护佑,宽恕,带给人们幸福,平安。
挨门逐户说塞俩目,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因芝麻大点儿的小事,结了怨而不说话的人,在这天你来我家,我去你家时,相互道塞俩目问候,向对方说个不是,恩怨纠葛就消除了,彼此和好了,你说我笑的,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儿。
我家西面的老坟上,有上百亩地,平平展展的,能灌上渠水,土质肥沃,每年能打好多粮食,养活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在人们眼里,是看得很上,最为重要的。不足的一点儿,就是当初没有留下车路,运送粪肥和拉回庄稼,得要手提肩扛的,很是吃力,成了人们心中化不开的一个结。后来,人们试着开了几次,不是多占了这家的地,就是离那家的路远,这个说不划算,那个说吃了亏,七扭八撬的,一直没有开通。
一年前的深秋,弟弟从老家打来,说老坟地里的路开通了,从瓦给布家门口,一直通到康广公路上,宽宽的,又平又直,走过的人们都说好,说这路早该开了。我听了后,心里像推开一扇窗子,清新的空气吹进来,舒舒服服的,敞亮多了。接着细问时,才知道是弟弟带的头儿,做通了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叫上村里的年轻人,补偿的补偿,对换的对换,划地的划地,用了两个半天时间,才挖通了。
弟弟一直做春草生意,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思想开放,西宁、那曲、拉萨,都留下了奔波的足迹,锻炼了意志,增强了能力。在开路一事儿上,他亲自到每个占地户家里,从伊斯兰教门、人情伦理道德方面,劝说,开导,终于一个个同意了,有的还说修桥补路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自己做的不够,怎么还能跟人作对,故意设置障碍呢。人们如此通情达理,想得开通,支持开路,是我没有想到的。
农闲时的人们,在村路口、麦场边、集市上、流川河岸,随意的寒暄,说村里的新鲜事儿来,比如谁的后生做黄金生意发了,赚了不少钱,给自己的母校捐了款;谁的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亲朋好友都去贺喜,鞭炮噼噼啪啪响了好半天;谁家婆媳关系很好,亲生母女似的,媳妇乖乖顺顺,婆婆善解人意,处得极为和顺,赢得人们的夸赞;谁的儿子建筑学校毕业,在外地承包了一项大工程,带着村里的十多个人,去赚大钱,说回来要修洋楼呢。人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都在议论如何发家致富的事儿,村上不断变化的事儿。
掐指算来,我离开老家已有二十多年了。有时感到前路迷茫,困惑不解时,就止不住地想起村里的许多人事来。等到春节、国庆、五一等节假日,就急急地带着家人和孩子,从自己生活的小城临夏,乘车去流川老家,随意地转转,看看,跟乡亲们问安、闲聊,看蓝天飞过的大雁,听公鸡清脆的鸣叫,嗅花朵扑鼻的芳香,觉得那里的一切,是多么的熟悉亲切,安适温馨,恍如时光回到了从前,使我重新活在人畜共居的乡村岁月中。
共 464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于家乡村庄的记忆,从关于村庄的历史传说开始入手,之后,是关于诸多亲人的回忆,以及对于自我小时候的事件的陈述,整个作品表现的非常的丰满。散文的文字,在叙述上颇有 ,特别把自己的记忆和亲情穿插在一起的叙述,让人感觉到文章的厚度,以及作者对于村庄的情感流泻。所谓的村庄的温馨,正是有了情感的寄托,正是有了那些印刻在脑海中的回忆,一切都才变得那么的有意义吧。倾情推荐。——履泽。 【江山部精品推荐1 】
1楼文友:201 -05- 1 10:28:18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2楼文友:201 -05- 1 1 :0 :11 美文拜读了,欢迎赐稿江南烟雨
灯盏花制剂怎样
灯盏花制剂好用吗
灯盏花制剂管用吗
弥勒灯盏花药业简介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哪里有卖
青岛双鲸维生素D滴剂多少钱一盒
上一篇:描写悲伤的词语大全
上一篇:雪心话说婉转与直言杂文
- [励志文章]情感之公事,合则双利
- [励志文章]教育部提出4要求,统筹顺利进行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 [励志文章]从“狗玩的”到“人玩的”:飞盘在年轻人当中爆火,却离商业化很远
- [励志文章]哪有什么真直男 都是装直男 他发觉你生气了 需要哄 也发觉消息要及时回 也发觉要关心你 给你买喜欢的
- [励志文章]成都偶遇迪丽热巴拍戏,皮肤白皙身材纤细,云鹤大为近照发福引热议
- [励志文章]宝宝为啥总喜欢拽小女孩头发,挠小女孩?看完背后的原因觉得好暖心!
- [励志文章]梦想律动,舞出闪亮青春——瑞香书院举办瑞香周末之夜·舞蹈之夜第40期
- [励志文章]奥比中光通过注册:年销售额4.7亿拟募资19亿 蚂蚁集团是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