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漫思唐代女子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23

【李冶:至深至浅清溪】

纵览唐诗,每有佳句触动心扉,诗人的容颜便会穿透千年的时光,如水般漫上心头。李冶是唐代不多的女诗人之一,每每读她的诗句,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发髻高挽一袭青衣的形象,飘然不惹红尘,静若出水之莲。

她是中唐的女道士,工翰墨,善弹琴,幽居之间常以诗句自娱。每天每天,她独对寂寂山水,闲暇之时便抱琴而弹,“一弹既罢复一弹”,直弹得松风无语、明月高悬,才怅然而起,让微不可闻的叹息融入长夜。她亦时常揽镜自顾,青丝红颜依然,而心已秋。于是回想前尘,挥不去的种种如潮漫涌,躲得过凡尘,却躲不过寂寞。

孤高出尘的李冶,常自喻为巫山神女,可见在她的生命之中,亦曾有过至情至性的火热。而云烟散尽,耳目清明,心却陷入云中雨里。那段了却了的往事,辉映着她绝美的年华。那个时候,她如许多女子一样,在心底编织着最美的初相遇。而那一刻终于来临,她却于猝然之间不及去抓住点滴的感动。透过岁月的风尘,我始终看不清那个叫朱放的男子的身影,却知定是深情之人。李冶曾写过几首送别的诗,于其中一首里,我窥见了真情流淌。“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那份相思,如月色弥漫,哪管人间天上,无远不至。只从留别之中,便可见其情之深、情之浓、情之不可断绝。

可是世事沧桑,那个让李冶念念情深的朱放,终是一去不返。守望而无望之后,李冶垂眉黯然。她的命运因其才华而迥然,她六岁那年,写下了一首诗,其父看后既惊且忧,惊其才,忧其心,认为她小小年纪便春心萌动性情不宁,此后必为失行妇人。便于她十一岁那年,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做了女道士。那一次的美丽相逢,就是在李冶为道后情窦初开的年龄时候。那些清规如枷锁般,将一颗渴望爱情的心困囿。

李冶在最美的年华里,心中情感的河挡也挡不住,当时的一些名士才子,如刘长卿、陆羽等,都与她相从过密。可是繁华落尽之后,剩下的只是世人的白眼,李冶终于了悟,恍若从一个梦中醒来,尘世间的熙来攘往,在她眼中如尘埃飞舞。于是在一个柔柔的春日,走出了玉真冠,离开的那一刻,那些美丽过和美丽着的,在她身后纷纷凋零。

李冶真正地远离了尘嚣,过了一段无扰的时光。如果能与高天明月为芳邻,让岁月于拂弦浅吟之间逝去,也算是静美。可是天地之大,风雨无孔不入,况乃她又涉世一遭。她心动之际,去长安寻访一闺中至交,却不想正值朱某之乱。也有流传说,她去长安是奉唐玄宗之召,不过细思之,似是不妥,卸尽铅华超然物外的她应该不会再入宫门一遭,况乃她此时已年过不惑。总之她是到了长安,而长安却如飘摇之舟。她目睹流离,上诗给朱某,浅吟间有劝诫有点醒,却无意间触及了唐王朝的痛处。乱平后,德宗鉴其上朱某之诗,大为震怒,下令将李冶处死。至此,她情深情淡的一生走到了尽头,在生命的最后,用一腔热血绽放了最美的一朵花。

在去长安之前,李冶数尽前尘,终运慧剑斩断羁绊,唯长安一愿未了。当她最后一次将往事在心中重演后,纵目四望,微笑着写下了这首清浸后世的名诗《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我似乎能看见她当时的微笑,那眼波流转千年,如一泓清溪,而她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是深情,如是纯净,敢爱敢恨,出世入世之间,皆是浓得化不开的眷恋与凄清。

【鱼玄机:夜夜灯前欲白头】

在唐代的女诗人之中,最是惊才绝艳,最是惹人非议,又最是坎坷凄凉的,莫过于鱼玄机了。这个美丽的女子,涉入红尘一遭,又遁入道观,却终是难逃浊世纷扰。虽然她短暂的一生历经过许多男人,可她最后所思念的,必定是最初的相遇,是少年时心中既敬又爱的那个人。

鱼玄机出生于江河日下的晚唐,自幼身负父亲深切的希望,苦读诗书。她原名幼薇,字慧兰,幼而聪慧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十一二岁时已名满京华。在十三岁的那年,一个暮春的午后,她见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那个男人。当大诗人温庭筠踏进那所破落的小院之时,还不知他正走近着一个小女孩未知的命运。当时鱼父已经谢世,玄机和母亲在这娼妓云集之地艰难度日。及至看到玄机已渐长成的绝世身姿,温飞卿感叹于她与此境的格格不入,就如陷入淖泥的美玉。他以“江边柳”为题试其才情,玄机以手支颐,片片飞絮如轻梦过眼,凝思片刻,便在花笺上写下一首五律,中有“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之句。

温庭筠深为赞赏,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此,他常步入那所小院,指点鱼玄机诗文,如严师,如慈父,如挚友。而在玄机少女的心中,对这个比她大上近三十岁的男人,却有着一种最美好最朦胧的情意。由于有了温庭筠,她的名气和才气与日俱增,朝野上下莫不相闻。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正值寂寥的秋日,鱼玄机第一次开始了对一个男人彻骨的思念。那些朦胧于心间的,终于在日复一日的相思中涌动萌发,她写了一首《遥寄飞卿》给温庭筠,那是她少女心间绽放的第一朵莲,纯白芬芳。而温庭筠手捧这朵洁白的莲花,虽明了少女心事,却终是不能让那缕清香洇染生命。温庭筠虽才高志大,却面目丑陋,再加之年龄的差距,使他竟不敢与少女那清澈的心事猝然相通。

虽无温飞卿半字回复,鱼玄机却终不愿让此心事虚化,秋去冬来,长夜冷寂,而她的心中依旧涌动着脉脉的温情,于是又写了一首《冬夜寄温飞卿》,再度将心迹表露。其中“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之句,幽婉辗转,如泣如诉,令人动容。当时她以手支颐,窗外清冷的夜空中,有一弯微红的月。而温庭筠终是不敢踏出那一步,虽然他的心中早已风起云涌。

两年之后,温庭筠回到长安,此时的鱼玄机已成婷婷少女,若一朵开到极致的花。再度的重逢,鱼玄机已将心事深敛,眼前的这个男人,成就了自己的才名,却又辜负了自己的深情,那朵出水之莲早已于叹息中片片凋零。一日,二人游览崇贞观,鱼玄机于壁上题诗,抒发了自己虽具才情却身为女儿、无法与须眉一争短长之慨。而此诗却为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李亿所见,从此展开了她悲惨命运的起端。贵公子李亿,入京为官,深为鱼玄机才情所动,却终是无缘一会。直到有一次,他在温庭筠家中见到鱼玄机题的一首诗,才拉开了相知的帏幕。李亿的心事没有逃过温庭筠的眼睛,他见李亿年方二十二岁,深具才情,又官至左补阙,倒是难得之人。便从中撮合,李亿与鱼玄机一见钟情,正是金童玉女一般。而鱼玄机一颗如柳絮飘飞无依的心,终于找到了一个栖落之处。

两人度过了几个月柔情蜜意的时光,每一天都缱绻如水,可最美的时光总是走得最快,当李亿的夫人裴氏来京,对鱼玄机妒不相容,将其痛殴一顿,惧内的李亿终于将玄机赶出家门。碎了春江散了梦,走投无路的鱼玄机只好到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三个月的两情如一,却成了她一生中最后的甜蜜时光。虽身伴青灯,她的心中仍记念着李亿的好,她知李亿亦深念着她,虽不能相伴白头,能有如许相通的思念,也足慰寂寞了。三年的日复以夜,她就让这份思念在心中疯长成林,才不致使心境荒芜。可谁知苦恋的李亿竟携妻出京而去,对她无片言相留,她心中赖以青葱的爱,纷纷枯萎憔悴。从此陷入无法排遣的苦闷忧愁之中,在一个酷似当年的夜里,写下了那首《秋怨》: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对于爱情已经绝望的鱼玄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不再枯守青灯,不再死守寂寞,一个又一个有才情的男人在她身边来来往往,她于不真实的放纵与欢笑中,体味着一种虚幻的繁华。只是,这一场荒唐的梦,却猝然惊醒。她因怀疑侍婢绿翘与一个同自己要好的叫陈韪的男人有染,失手将其打死,而她也因此被处死。行刑当日,鱼玄机反而无比的清明,利刃临头,她忽然于围观的人群中见到了须发皆白的温庭筠,那一刻,所有旧日的时光都鲜活如初,回望前尘,二十六年的尘烟散尽,她隐约间又看到了当年心中那朵最美的莲。

正如她闻知李亿绝情离京后,于悲情中写下的千古名篇《赠邻女》: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是啊,在那个时代,能用诗表现如此风流浪漫的情感,是对当时的封建道德的一种带着血泪的反抗和控诉。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虽一生未历衰老,可她的头发却早已经白了。

【薛涛:花落不同悲】

在唐代最负盛名的三个女诗人中,薛涛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她得了一个善终。而那李冶和鱼玄机,皆是在利刃下香销玉殒。抛去结局,薛涛和她们的命运以及那种在命运中挣扎守望的心境,却是相同的。

薛涛的一生都在蜀中度过,那里,有过她最美好的童年。那时的薛涛,父亲薛郧在蜀为官,她自幼貌美聪慧,通晓音律,深具诗情,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可那时的她还不知晓,正是自己所拥有的那些曾让她骄傲的东西,成为她日后凄凉命运的诱因。以致于她想要过上一个平凡女子的生活,都艰难得如隔云端。

所有的美好都在父亲去世后消散了。失去了庇护的薛涛,就如一朵在风中摇曳的花,无依无着。在落魄与无奈之中,她沦为乐伎。这个时候,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韦皋在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听闻了薛涛的才名,便将其召入幕中,诗酒相和,歌乐相娱。而那个时候,薛涛正是十七八岁绝美的年华,却正式成了官妓。那韦皋本身也是个诗人,当时的一些名士常集于府上,诗宴繁华,而薛涛便时时在侧,或歌或诗,顾盼之间,便已让那些清高的文人名士倾倒。诗人王建曾在诗中称其为“扫眉才子”,可见薛涛才名的远扬。

那一段时光,薛涛虽是锦衣玉食,才情也得以发挥,可她的心境却是凄清黯淡的。就如困囿于金笼中美丽的鸟,虽羽翼鲜艳,歌喉婉转,终是供人欣赏玩乐的。她那甜美的笑容,却是用来出卖的,其中又隐藏了多少泪水哀愁。是的,一个人的眼中究竟有多少泪,只有自己知道。

对于韦皋这个男人,薛涛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这个男人之于她,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虽然只是在官为妓,可韦皋对她的宠爱和赏识还是真心的,毕竟他也曾为薛涛争取过“秘书省校书郎”一职,虽然最后没有成,可时人还是称她为“女校书”,可悲的是,“校书”一词,最后竟因此演变为“歌伎”的代称。她对韦皋,也是伤心和失望的,在那些往来的名士之中,她总是能遇见心动的吧,韦皋对于这一点十分不满,就连她在诗中稍露与人双栖双飞之意,都会遭到韦皋的斥责。这让薛涛于暂时的沉醉中清醒,忽然明白,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自己只是在别人掌上轻歌曼舞,艳名才名,皆是虚名,唯一真实的,就是 的身份。

在韦皋离任之时,思想所有的前前后后,薛涛写下名传后世的“十离诗”。将一腔幽怨与自怜尽情挥洒,只是不知那个男人看后,心中是否会如风展水。

告别这种困居官场的生活时,薛涛已经四十岁了。那是武元衡对她的怜悯,后来虽然她也经常出入幕府,依然诗乐酬唱,可是却是以清客的身份来往。不久后,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终于出现了。

大诗人元稹出使东川时,正是三十岁的大好年华。高官大才,春风得意,闻知蜀中有如此一位才女,元稹当然是要前去拜访。没有想到,这次如细柳逐风般的相遇,却是开始了一场旷世的缠绵。这一年,薛涛已经脱尽铅华,四十一岁的年龄本就该沉敛如水了。可是这一泓静静的水,却被元稹扰乱了。

那些日子,是薛涛一生中最最柔情似水的日子,也是她一生中最最流连的时光。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的相聚,却足以抵得过她虚幻的一生。只是,却没有想到别后的相思会那样漫长,直至她老了所有的回忆,也没有等到元稹再次微笑而来,入梦的,只是那些旧日的缱绻与缠绵。而那个元稹,风流诗人,曾一度把这个大他十一岁的女人淡忘。及至再想起来时,已是十年过去。于是想把她接到身边,可是于途中,他却遇见了另一个有名的才女刘採春,这一耽搁,又是七八年的光阴飞度。而此时的薛涛,早已在等待中,谢了心里那朵最美的花。

在无尽的等待岁月之中,薛涛并没有将心过多地沉缅于回忆与希望之中。在浣花溪畔,她结庐而居,终日在溪水边制作精致的粉笺,然后在那些短笺上写下美丽的诗句。如今“薛涛笺”已名传千古,却是薛涛于等待中所体现出的平和心境,而她的灵心秀手,宛若春花,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绽放着。虽然那时的元稹仕途一帆风顺,再无重来之日,虽然那时的薛涛已年老色衰,再无青春年少,可她却没有太多的悲苦,也没有更浓的慨惋,心境如水映花,从不曾让沧桑来浸染。正如她所写的那首让后人为之一叹的《望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若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薛涛这个传奇的女子,虽一生在风尘中辗转,可她却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留下了一处最纯净的角落。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把别人认为是坎坷的命运看得淡如云烟,所以她不像同时代的那些沦落风尘的才女般,在自怜自艾中,让那份幽怨漫漶千古。这个传奇的女子,这样的一生,任人评说,她却从容走过,因为她心中有爱,因为她心中无伤。

共 506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唐代星光灿烂的诗坛上,女诗人所占比例很小,其中能够与须眉抗衡的更是寥寥无几,李治、鱼玄机、薛涛三位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虽身世各异,性格不同,却都是貌美如花、才情卓绝、浪漫多情的女中凤凰,且都情路坎坷、命运多舛。李冶和鱼玄机皆辗转于红尘与道观之间,最终皆在利刃下香销玉殒。只有薛涛,过尽千帆之后,凭着她的冰雪聪明,得以云淡风轻度过余生。文本将三人的经历娓娓道来,在赞叹她们的风华绝代、惊世才华之时,更多的是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谴责了封建道德对女性的禁锢和践踏。文章经络分明,语句优美,值得品读。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燕剪春光】【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9171 9】

1楼文友:201 - 15:42:07 唐代女诗人大多才貌双全,但她们的行为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甚至不齿,那些风流才子也只是把她们当做玩物,故她们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楼文友:201 - 16:4 :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骨关节炎肿热敷好吗

老年痴呆的护理要点

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3

手指类风湿不能吃什么
手机微信微店怎么开
鲁南制药盐酸索他洛尔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