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宁的新天地评介走向文学新天地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01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评论家石一宁先生把自己近 5万字的文艺评论集命名为《走向文学新天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开始我不以为然,一是有些怀疑,就这么大个林子,啥鸟没见过呢?能有什么新天地呢?二是觉得不够新锐亮眼,没“雷”语,太空泛。时断时续地看完后,才发现石一宁起的这个书名真好,既平实朴素,又得当恰切。评论家嘛,最忌是大而无当、抢眼而虚空。石一宁的这本评论集所谓的“新天地”,我理解乃指大多数评论对象为新人新作,是对新人新作的品评鉴赏、说长道短,算不算新天地呢?我以为——信也,然也。

据媒体载文介绍,每年仅长篇小说的出版量,就有两千多部,而能入当代知名评论家“法眼”的作品有多少呢?在我细观回顾看来,每年不超过50部。那剩下的谁来“观照”呢?加上报告文学、非虚构作品和散文、诗歌等等,等等,多如牛毛的文学新人新作,当然也是渴望广大读者阅读,评论家们来推介、广播的,总不能“大狗狂吠”而“小狗噤声”,令如草芥般的新人与新作自生自灭吧?这样看来石一宁还真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一个“草根”的位置上,草根作家们大多渴望听到认真的内行的评论家的意见,并不介意是否评价有多高,而是希望通过评论家内行的条分缕析,使他们获得新的创作冲动,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而且新人新作就未必没有值得大说特说的高妙与优长之处。在我看来,有些新人的新作还更有可能成为经典大著,而其中包涵的思想艺术的含量,未必就不是新异超拔、渊深宏阔的——当初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必定也是新人,而当下公认的知名作家哪一位又不是从新人新作中脱颖而出的呢?

石一宁的评论集分九辑,第一辑“文坛放眼”,收12篇文章,除对贾平凹的评论之外,其余均是对当下较少被人关注的民族文学、海南小说与台湾文学现状的品评与议论。第二辑“小说密林徜徉”,收42篇评论,是收入文章最多的一辑,所评者除刘醒龙属后来荣获茅盾文学奖成为“明星”及另几位名作家之外,其余亦不妨称作新人。读罢石一宁对这些文坛新人所写的评论后,我伏案漫想,如果没有石一宁这样的评论家将这些文坛新人的作品当作“经典”来解读,恐怕这些作家很难再得到这样深钻细研的评论。假若这些作家日后成了莫言、阎连科,成了世界知名的作家,我想,他们当不会忘记自己的“文学之初”吧?

第三辑“散文原野漫步”收15篇评论,所论之作家亦多为新人。加上第四辑“诗海航行”、第五辑“纪实文学潮管窥”与第六辑“理论思维的思维”中的许多篇章所论之作家、诗人、评论家,也都是“青口”俊彦之作。说心里话,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这里强调石一宁所关注与品评的多为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领域的新人新作,并非仅仅是一种罗列,而是立字为证。因为石一宁对每位新人新作的诚挚与内行的研究与评论,我若说:令我震撼,恐怕有人会以为我矫情,但我却是实实在在地被震撼了。我在想,假若石一宁把对这些新人投入的精力转移到小说创作上,那会收获一些什么样的成果呢?据我所知,石一宁的理想之初就是想写小说,然而鬼使神差,命运使然,竟令这位怀揣小说梦的作家一步步地成了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与评论家。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写小说的一线创作的梦想,他才格外关注与研究一线创作的文学新人与新作,他才能够不薄新人重后人,能够不趋与不屑热衷于对名家的追逐而专心致志地为新人们作立论漫评,其内心的公平、温良与虔敬草芥的胸怀昭昭,着实令我敬之仰之。再打个比方,如果石一宁以同样的阅读量与深度研究,以他对人性深度的思辨能力与文字的清晰入理的表达,是完全可以成就另一番事业的。可惜,他积厘垒寸地为新人新作张扬其长,慢道其短,为他人浇了心血,做了牺牲,却是真真切切地误了自己建功小说创作的青春伟业。然默想之,如果没有石一宁这种不计得失推重新人的文学评论,当代文坛只是那么几位名家在“你方唱罢我登场”,那又有什么意思呢?石一宁为新人们创造着成为大家的“神话”,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通向这个“神话”的一个路径、一个假设、一个可能性的提示。在我看来,谁又能说这不是在为当代文坛出新出奇出异——创造着名家大家诞生的可能性呢?文学需要天才,但更需要天才成长的氛围与环境,而石一宁的评论写作,就正是为天才们提供氛围与环境的一种写作——为此,我心悦诚服。

事实上,石一宁已经完成了作为一位优秀学者的论著。他的 2万字的《吴浊流:面对新语境》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台湾版名为《真实的追问》)后,就广被学界人士赞誉。而在这部《走向文学新天地》第八辑“台湾文学探幽”中限于篇幅,仅只收入了对杨逵、吴浊流、陈映真、蓝博洲的四篇评论文章。然仅就对这四位台湾文学重要作家的评论而言,我发现石一宁对日据日期的台湾文学以及之后至今的台湾优秀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守与创作,给予了热诚的研究、品鉴与推介。石一宁说,“随着民族和国家认同危机的加深,台湾文学当前呈现出复杂和紊乱的征象。在文学研究方面,重新解释台湾新文学经典作家和作品成为一股思潮。”他洞悉这股思潮下的分裂祖国的台独企图,所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当,对一些被划入异类的、打入冷宫的作家作品,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优质的评论文章。他在《真实的追问》一书中说:“如果我的写作存在着某种‘雄心壮志’的话,那就是对真实——文学、历史和人的真实的追问”。这位平时说话都含蓄得慢条斯理的文弱儒生,在这里却毫不含糊、锋芒不掩。这令我讶异非常的同时,也看到了石一宁先生心底的正义与为文的风骨。而他对台湾文学的四位大家的推介与品评,就大陆一般读者和文学界对台湾文学的陌生程度来说,也毫无疑问地构成了“新天地”。

最后的第九辑“艺苑品论“,收入16篇影视、戏剧和美术评论。指用心、找亮点、道妙处、批瑕疵,文涉古今,潇洒自如。这对石一宁来说,属文人小品;而对读者和专事文学的作家们来说,看看这些充满美学笔意与理趣的文章,不亦犹如入了回“新天地”吗?

支气管炎肺炎吃什么好得快

小孩积食严重中药调理

孩子积食口臭吃什么药

灯盏花药业经营产品
宝宝腹泻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