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哈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2-01-22

我市积极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

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主动发现机制建设是做好“救急难”工作的内在要求,对于整合救助资源、提高救助效率、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在宿豫区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机构建设、开发社会救助平台、探索主动发现机制建设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努力推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设,以实现社会救助便民、及时、高效、精准的目标。

一是在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探索。部分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先后成立了相关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本地区社会救助事项的统筹、转办和管理等工作。泗阳县民政局经县编办批准成立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宿豫区民政局经区编办批准,依托社会救助科挂牌成立了社会救助中心。宿城区民政局依托低保科自行成立了社会救助中心。同时

,各县(区)指导乡镇(街道)依托服务大厅,积极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 窗口,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北京经济的内部结构更优化 二是在社会救助工作载体上进行了探索。目前宿豫区和宿城区已建成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工作平台。宿豫区工作平台涵盖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14类救助项目,民政、教育、住建、人社等7个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初步实现络互联互通,目前拥有救助政策查询、救助申请录入、救助办理、归档管理、统计分析等6项功能。宿城区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集扶贫开发和各类救助为一体的“大爱宿城”社会救助平台,将11个部门14类救助事项进一步融合,初步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三是在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如泗洪县朱湖镇由民政办牵头,会同信访、司法、综治等条线成立“急难愁盼”办公室,每个村(居)明确1名格员作为联络员,不定期对特困群体开展走访,对发现的急难对象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困难。乡镇以每人每月500元为基数,根据各联络员信息上报及问题处理情况予以奖励,多劳多得,较大地调动了联络员的积极性,在急难对象的主动发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一季度,该镇共解决群众各类诉求547件,群众满意率达100%。(社会救助处 杨婧)

唐山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南昌哪家医院白癜风医院好
南平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