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字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2
1.面对文字,我总有一颗敬畏之心。我觉得,文字一旦形成,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着质感和血温。作为一个有灵魂的张扬着个性的生命。我无法不尊重它。
2.白居易说:歌诗因事而作。而事虽共,心则异。因此,写作实在是极具个性化的劳作。一篇命题作文,一百个学生会作出一百种来。文字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思维和情感的熔铸过程,虽然它以表述的形式出现,以叙述事件的表象出现。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事,但也必须追求“言为心声”。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至少属于低能创作。至多呢,就是摩仿吧。
咀嚼文字,是一种享受。
.在文学文字中遨游,如在大海中游泳。你能体会到惊涛骇浪的冲撞和惊怖,你也能体会到在摇篮中婴儿的那种安适和愉悦,那里有色彩、温暖、馨香和仙乐,更多的是“妙处难与君说”的美感。
4.有时候,我们会被物象或世象惊呆:我们的全部学养在它面前,有如弱智一般无能。即使妄图用文字表现,也显得干瘪,缺乏生命的活力。第一次见到大海,我就这样呆呆地坐在岸边礁石上,四个小时,我失语甚至失去思维能力。
文字需要酝酿,如酒。
5.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华丽从来不是“文”的最美形态,恰如美服从来不等于美妇一样。平实、平和、中行,是儒家追求的中庸之道。于文字中也是最高境界。著文的人,如果在运用文字上,也分出层次来的话,那么,第一层次是寒酸,捉襟见肘;第二层次是华丽,多见诸学生作文;第三层次则是冲淡平实。自古及今,凡成得上大师级人物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字都不尚靡丽。
6.我只懂一些汉字,因此,我对外文没发言权。然而,我听说,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是其它语种难以比拟的。我的一位拿了绿卡的朋友,用英文写了一部长篇传记式的小说。翻译了前几章给我读。我曾建议他:用中文写,再用英文翻,恐怕会更好些吧。当然,我大体上算是无知的妄说。但我相信汉语文字对描写使用汉语的人们的生活有着特殊的优越性。
我一天也离不开读和写,汉字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亦忧亦喜。
7.把文章写短,看似不是问题,然而最吃功力。一位西方作家倡导并实行“站着写作”,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读一篇文字,对篇幅长些的,先就产生一种莫名的畏惧。至于“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的,读之如受刑。好像鲁迅说过,宁可把小说缩成缩写,也不要将缩写拉成小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文字的简约是搞文字的人的恒久追求。
短而臭,可怕。但毕竟耗费你的生命要少些;长而臭,更其可怕!
8.读书时,每每会产生一种情绪,一种欲望。就是纠错。甚至读大师的作品也曾有这种心态。看到一段话,我会想,如我者,会怎样表述?多了哪些字,少了哪些字?主谓宾、定状补会有怎样的整合?比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比如给刘胡兰的题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等,我都曾有过疑问,甚至试着纠“错”。
我想,这不是狂妄,而是给自己定位,更进一步,是给自己纠错。
9.世象和物象,有些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经验;有些人只是把它们看成烟云;有些人把它看成素材——粮食,然后把这粮食打磨后,做成饭,是为文章吧;有些人把它们酿成酒,是为诗吧?
10.鲁迅先生说:写不出来时不硬写。写不出,有两种,一种是无文字表达能力。另一种是酝酿不够成熟,没有寻找的有如的“爆点”或突破口。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酝酿时间从来长于写作时间。即使是有了写作的冲动,也有文思滞涩之时,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离开案头。我就是读书,读最旁不相干的书,往往获塞翁之福。因为你在做别的事情时,念兹在兹的还是你的文字。
11.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鉴赏水平与写作水平虽非必得在一个水平线上,然而也绝不可能差距很大。我一向认为,眼高,手不会低的。
如果眼低,手断不会高。
1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文章毕竟是千古之事。凡流传久的,必是经典。它的理由就是一点:有用。有趣也在有用之列。因此,文章中,废话少说便是亘古不变的大实话。
1 .文字的气质是内在的,正如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字的气质也是一篇文章综合素质的考量。存于内而发乎外,是自然而然的事。时人多不愿下笨功夫读书,文字的小家子气自是难免的。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浮大舟也无力。”
14.文字从书写到键盘,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文字本身没有质的变化。因为汉字是表义文字。不过,技术的“霸权”是不可以忽视的。因此,书写从来是中国人的必修课。对于文字工作者学写些繁体字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你对汉字的本义、引申义的理解。进而对于字词的排列组合发生兴趣。文字的进步就是语言的进步。文学大师没有不对本国语言文字发生重大影响的。
15.抄写古文、古诗词,虽不同于背诵古文古诗词,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背诵也许只是少年时的事,而抄写则无论老少。少年时的背诵,也许并不理解,并不感觉到它的美,但成年以后,你才会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甚至化腐朽为神奇,百炼钢作绕指柔。
16.天造地设之山水风景,好就好在一个妙手天成,毫无做作之气。大家文章亦然。如我辈者,不能不踌躇,不能不雕琢,然而文章无滞涩之碍,文字无雕琢痕迹也就不错了。
17.文字的存在与消亡,自有其合理性。我为我使用的汉字而骄傲。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如果我们的汉字也像其它古文字一样消亡的话,我们对古代文化就需要重新认识。因为,文化,就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因此可以断言,埃及也不是有很多人懂得楔形文字,正如印度的梵文一样。文字不传,文化的传承自然受阻。
18.文字除表达狭义的思想外,也表情达意,表明一种状态、一种情绪。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品的价值就是审美价值,包括思想感情也包括艺术美感。二者在作品中浑然一体,相互依存。强调思想不如强调审美。文学作品的终极价值是审美。
19.时常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多看看,多想想,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观察之细,源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将观察的世象物象化为心象意象,就是体悟,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永远也不会停止。浮光掠影,自以为是,离开了事物本质,当然感悟就会出现偏差。
20.作者是厨师,读者是食客。食客赞不绝口,厨师固然欣喜;食客挑肥拣瘦,厨师应当理解;食客大倒胃口,厨师也大可不必去说:呶,你做做给我看。
21.现代诗所以称之为现代,在于审美趋向的超前和引领。我曾经不喜欢过朦胧诗,但是现在我极喜欢北岛。口语化现代诗出现后,我也不甚喜欢。但我想,也许像朦胧诗一样,以后我会喜欢。至于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则无论其是古体、现代,也无论其为诗为文,我都不喜欢,而且会永远地不喜欢。
22.好的文字,悦性与功用性是一致的。正如文字的可读性,与它的审美性、思想性并不矛盾。问题是作者的追求和倾向能否与读者契合。超前和引领读者的恐怕只有大师的大作吧。
2 .夸张是艺术手段或修辞方式。如果把手段和方式绝对化,成为文章的主体,则是文字的末路。
24.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搞社会科学的,不妨学学自然科学,反之亦然。我想,文字工作者要学蜜蜂而博采。如果只叮在一朵花上,结果可想。
25.文字的音乐感,包括韵律与节奏,也是文字工作者的追求之一。虽然通常意义上,内容决定形式,然而一种语言形式的形成,本身便是内容。文字的特殊魅力就是这种介乎于内容与形式之间。譬如,它是美,它也表现着美。排比、骈句、古文运用得当,增强文字的艺术性和乐感,也增强表现力。但我的主张是慎用:弄巧成拙者多。
26.思想倾向在小说散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问题是怎样表达。小说是用形象表明思想。它无法直接宣布。散文中的记人、状物、写景、叙事性散文,也应当是用形象,而不是作者站出来,像一条鱼跳到岸上宣布思想一样,然后再跳入水中。你会觉得极其可笑。随笔类散文,因其属议论性散文,因此思想倾向较为明显。即使如此,也应当多用形象,否则就不如直接去写论文。而论文是应用文体,与文学文体是有明显区别的。
有人说:“哲学与思想只能作为文学的遥远的背景,推近到纸端,文学会烧焦、冒烟的……”我觉得有理。
27.写作,无论在写谁,无论是写与自己相干或者毫不相干的事,但也像蚕一样,抽出的是自己的丝。
28.陈学昭有一部小说叫《工作着是美丽的》。胡适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后来被人引申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用吾手写吾口,吾手写吾心,也是美丽的吧。
共 47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沐浴着传统文化,吸收着当代理论智慧的灵气,洋溢着艺术性灵与诗情,深得美学的精魄!好像在写诗,承载着美的意象,美的节奏和韵律,有起承,有转合,有玲琅满目的建筑之美。当然更有诗人的悟道与灵魂!也好像在散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的计划,没有系统的系统。看似和逻辑不相容,其实包含着逻辑。好像内容不多,但精深和博大已在其中;形式好像很特别,那就看卞之琳的《断章》吧,它本身就是一个圆满发育成功的“小宇宙”。散步时的优雅从容,散步时的冲淡平和,散步时神来之笔。散步有别于学院派的枯燥乏味,艰深莫测,能更多化抽象与具体,理性与感性中。灵地的缅想!灵性的璀璨闪耀!吉光片羽,弥足贵珍!隆重推荐!【文璘】【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1:49: 9 其碎乎?不碎也! 寒冰在近,孤寂无边
2楼文友: 12:41:40 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文字,欣赏了,问安老师。 王者的忧伤
回复2楼文友: 14:44:4 感谢菊惆老师。碎语,语碎理不碎,也许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祝编安!
楼文友: 14:4 :15 感谢文璘先生诗性的按评。这是几年前的文字。一位文友写了一篇有关文字的断想,读着心里一动,就在他每条后面,写下了我的感悟,然后发出来,没有想到受到众文友的好评。我想,如果我现在写,恐怕会有更多的话罢?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 北师大一位讲《写作概论》的教授如是说。写作实践,令人积累,积累难免升华,由形象而抽象。但真正使自己提升,仅靠不停地写,想来也会自我封闭的。因此,阅读,从来都是写作不可或缺的 功课 。再次表示感谢! 退休公务员,唐山市作协会员。
4楼文友: 1 : 7:04 一条条读来,文章和按语都值得细细品味、、、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5楼文友: 14:59:56 一篇理解很深刻的文章了,符合作者的内心,也符合读者的内心.
防城港治疗癫痫病医院河南癫痫病医院
孩子发烧39度手脚冰凉
上一篇:谒无锡灵山大佛
上一篇:周日见公路督察车闯红灯
- [励志文章]情感之公事,合则双利
- [励志文章]教育部提出4要求,统筹顺利进行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 [励志文章]从“狗玩的”到“人玩的”:飞盘在年轻人当中爆火,却离商业化很远
- [励志文章]哪有什么真直男 都是装直男 他发觉你生气了 需要哄 也发觉消息要及时回 也发觉要关心你 给你买喜欢的
- [励志文章]成都偶遇迪丽热巴拍戏,皮肤白皙身材纤细,云鹤大为近照发福引热议
- [励志文章]宝宝为啥总喜欢拽小女孩头发,挠小女孩?看完背后的原因觉得好暖心!
- [励志文章]梦想律动,舞出闪亮青春——瑞香书院举办瑞香周末之夜·舞蹈之夜第40期
- [励志文章]奥比中光通过注册:年销售额4.7亿拟募资19亿 蚂蚁集团是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