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那一份体系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3-11

只有成为圣人,才能懂得平凡

一辈子把一件最热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兴趣爱好太多,精力分散,面面俱到,反而一事无成。《道德经》曰:少则得,多则惑。

一个人的成就和境界,和他效法的榜样关系很大。以佛陀为榜样,读佛经、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一念清静一念佛,念念清静念念佛。

没有超越三界之外的信仰,再怎么折腾,都是苦海牢狱中的凡夫,依然在生灭和轮回之中,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不敢树立信仰,不想成为圣人,就不可能真正平凡,只能更加平庸。不懂圣,就不会懂得凡;没有承担,就不会有放下;没有专注,就不可能入道。

平庸的人说人人都很平凡,于是平庸得很自豪。然而佛陀却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我就是光,我就是道。

圣人往往表现得很高调很狂妄,凡夫却喜欢表现低调和谦虚。

眼要高,手要低。成大事的人能看到小事,认真做小事,处处自我约束,遵守规则制度,完善细节。

成不了事的人眼里看不到小事,心里没有细节,灵魂没有境界,时时放纵自己,一切公共道德,我行我素。

一个人能走多远,能攀多高,从第一步就决定了。

2017.11.10。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圣人

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大意是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如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基督宗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会、圣公宗、东正教会)、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圣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圣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汕头中医男科医院白带多应该吃什么尿酸多少算痛风

旅游出行必备药品
抗快速心律失常首选药
孕妇腿疼才补钙是不是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