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从写官场到情感婚姻并非转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01

王跃文

他被称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他的《大清相国》因 的推荐而卖到脱销,公务员队伍中大受追捧,他的小说《国画》在畅销书榜上停留了很长的时间,至今依然受宠。他是著名作家王跃文,他笑言自己就是“畅销作家的命”。最近,王跃文将视角从官场转移到情感,写了一部《爱历元年》,这部小说通过一对知识分子夫妻的情感婚姻生活轨迹,对中国人过去二三十年间的精神走向、灵魂沉浮、情感形态等进行回望,也对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社会世相的种种变迁作了勾勒。7月25日,王跃文带着这本新作亮相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千人大礼堂,并以“江湖与庙堂”为题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与生活,其幽默生动的表现,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新作《爱历元年》

“往回走,看看那些狂奔的人们丢失了什么?”

谈及新作《爱历元年》,王跃文坦言从有想法到动笔完成总共经历7年时间。他指出,这本书描写的是家庭情感生活,里面有危机、有挣扎、有包容、有宽恕,还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词汇 “出轨”。该书写的是一对夫妻,丈夫名叫孙离,是个非常有名的推理小说家,他的太太喜子是一位大学教授,后来成了图书馆的馆长。他们年轻的时候很相爱,也过得很浪漫,把自己相爱的那一年定为元年,因此就叫“爱历元年”。后来因为生活的复杂和波折,各自都有情感出轨,然后又回归。

王跃文表示,他之所以要写这部小说,是因为他观察和思考了中国最近二三十年发生的一些变化。过去这些年,中国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了,大家有钱了,也富裕了,但是人们从精神到灵魂到情感方式包括到生活方式,其实都还没做好准备,该发生的和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他认为现在该到了往回望一望,回头看一看的时候了。王跃文说:“当这个世界被辨识不清的洪流裹挟着往前走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貌似向前狂奔的时候,我会慢下来甚至往回走,看看那些狂奔的人们丢失了什么?”正因为如此,王跃文直言新作《爱历元年》的主题可以是回归。谈及新作是否是其转型之作时,王跃文表示不是转型。他认为,好的作家应该具备处理各种题材的能力,他“写过官场小说、历史小说、知青小说、乡村小说,现在又写情感小说,这不是什么转型,因为作家都应该有丰富性,好的作家他必须具备处理各种题材的能力”。

成名作《国画》

只有一个故事是真的,其他全虚构

50万字的长篇小说《国画》是王跃文的长篇处女作,他本人更因这部小说而一举成名,并收获了“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的称号。谈及这部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小说,当日亮相深圳的王跃文透露,这本书并非他最满意的作品,他本身甚至还因为这部小说而丢了工作。

据王跃文介绍,《国画》基本上都是虚构的,并没有j影射什么社会现象,但每一个看完这部小说的人,都难免说书中的人物极像身边的人,对此,王跃文直言,这不能怪作者,只能怪生活本身。他指出,《国画》中只有一个故事是真的,就是书中有个市长因为水灾视察工作,遇到一位70岁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担着一担子土救灾,他马上过去问:“老人家,你多大年纪了?”结果这位老人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此后,这位市长走到哪里都会提及这位老太太,称其为“多好的群众啊”。王跃文将这个真实的故事放在小说里,揭示的却是中国很现实的一个规律,“因为所有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时再怎么牢骚满腹,但只要一个话筒往你面前一递,你说的全是联播里面的话。”在《国画》里,处处可见人的愤怒与内心的挣扎,“因为人性被腐化、被扭曲、被掏空,这其实都是人性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当中,王跃文却因此从政府里被“分流”出来,被迫下岗。他表示,从此获得职业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我是一个很规矩的人,结果内心很旷野,只是表现很规矩而已。“假如我在官场里面工作又继续我认定的做事准则的话,我到现在肯定会更穷,如果一直在湖南做那样工作的话,我今天的年收入不会超过10万。”据王跃文透露,即便不出新书,他每年的版税收入都在百万以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为作家与做公务员相比,在经济和心灵上,给了他双重自由。[NextPage]

《大清相国》

通读顺治18年至康熙61年的历史

说到曾被 推荐而在公务员中广为流传的小说《大清相国》,王跃文表示,这部作品此前曾受到不少读者的质疑,比如,书中内容是否真实?是否为胡编乱造?对当下历史有没有参考等等。对此,王跃文表示,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虚构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事实依据,就像写现实小说要有现实依据,写历史小说自然要有历史依据。据王跃文介绍,为了写《大清相国》,他把顺治18年至康熙61年将近80年的历史事件一件一件翻看了一遍,“文中所写的都发生过,但是未必发生在主人公身上,对历史小说来说,这种创作是允许的”。那么,这样的小说,对当下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呢?王跃文说:“我们写历史小说,我们看历史小说,并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就像我们看《西游记》不是为了变成猴子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小说中吸取古代历史的一些经验。”

关于《大清相国》,曾有读者质疑清朝并无宰相,并称这本书的书名就是一个错误,对此,王跃文坦言,他有诗为证:康熙皇帝和陈廷敬有过很多次的诗词唱和,有一次康熙皇帝给陈廷敬写了一首诗,共有八句:“横经召视草,翼鸿毛。礼仪传家讯,清新授紫毫。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何以升平相,开怀宫锦袍”。诗中提到了四个古人,“房”是指的唐太宗的房玄龄,“姚”是指的武则天的姚崇,“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第三句讲的就是书中主人公陈廷敬是太平盛世的宰相,“宫锦袍”就是穿着一身宫锦袍,旁若无人、骄傲自如,这是《旧唐书》里面对李白形象的描述,诗中康熙皇帝把陈廷敬既比作太平盛世的先相,又比作李白杜甫那样的文豪。

据介绍,《大清相国》中的主人公陈廷敬是康熙年间的一个名臣,山西阳城人,他是16 9年出生,1712年去世,享年7 岁。陈廷敬的一生,可以说他既是一位兼济天下又能独善其身的开明宰相,也是心机缜密而又胸怀开阔的廉吏能臣。陈廷敬为何一生能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的原因,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一书中是这样总结的:“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能将这“四官”集中一身,陈廷敬无疑是当下官场的榜样人物,这也是 向各级官员推荐学习这位大清相国的初衷。很显然,《大清相国》是一部十分接地气的书,从2007年至今,销量早已经超过100万册以上。

对话

不接受“官场小说第一人”这一头衔

:你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如何看待这个称号?

王跃文:我不接受这一头衔,原因有四个:一、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不是我,而是司马迁,司马迁的《史记》中写的那些人物传记有很多故事情节、很多的对话甚至人物的描写,这就是官场小说的笔法。二、所谓的官场小说并不是严格学术概念,并没官场小说这一说。三、这是典型的标题党的做法。四、最近一二十年的官场的小说特别繁荣,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就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小说放在这一类小说当中让人评说。

:你的书都很畅销,但有友表示 “中国读者的层次很低,好小说的发行量不大?”

王跃文:我不能容忍那些蔑视我的读者的人。事实上,古今中外,一般经典文学名著都是畅销书,比如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绎》、《水浒传》、《金瓶梅》,等等,不仅畅销,而且畅销了两三百年了,还要永远畅销下去,你说这些不是通俗读物吗?谁敢说读这些小说的人层次很低?

:在教育孩子上,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王跃文:不要让孩子去争第一,去考清华、北大,因为状元、第一从来都只有一个,如果当不上第一,就会被认为是失败者,若是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那么孩子会没有自尊,就会带着失败感去生活。我觉得要让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平凡的人就好,让孩子自由一点。

(:王谦)

腹胀不排气吃什么药

饭后腹胀屁多怎样治疗

引起腹胀的原因有哪些

拼团小程序
小儿风寒感冒吃什么药
老人尿液浑浊怎么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