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摄影作者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2
残荷韵悟
脱去了盛装的荷花,展现出的是不一样的神韵。也只有经历过风雨沧桑的洗礼,才能显示出特有的峥峥傲骨。
或许,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喜爱拍摄荷花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残荷,怀着希望,守候着她生命最后的时光;
残荷,坚定执着,甘愿化塘泥换来世的绚烂;
残荷,豁达勇敢,面对着过去、现在、未来…
盛开的荷花是美丽的,衰败的残荷却有着另一番韵味,给人以凄凉之美。眼前盛开的荷花,有的已经开始凋零,荷花万分的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莲子。
历经沧桑风雨磨砺的残荷,在我眼里依然是那样的美丽和风姿绰约。
如此静谧,远离尘嚣;
往事随风,初心依旧。
残荷,虽没有了盛开时的光彩夺目,却也道出了残荷的美、残荷的韵、残荷的神、残荷的梦。
残荷,虽然现在把美丽收藏,没有了落霞与孤鹜的高远,却也将其芳心入梦,留待了来年、明春。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我以为,残荷是不会在乎人们的赞美与否的。
时过境迁,风光不再,又怎样?一切都会从另一种姿态开始。
残荷虽退去了鲜活的光泽、亮丽的身姿,换来的却是,脱胎换骨的成熟和更加刚毅的张力。
荷花由盛开到落瓣,塑造了她不卑不亢、老而弥坚的傲骨。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领悟了维纳斯女神的残缺之美,你也就真正理解了残荷内在的无穷韵味和人生哲理,这样的境界甚至是超出了所谓的完美无缺。
世间万物,总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变化。残荷,也并不是代表生命的终结,而是正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
“芳心入梦待明春”到了来年,逝去的残荷依然会开出更加高贵美艳的花朵。
盛开与衰败之间,荷花自不会苦求留韵,我们行将老去的生命里,是否也会如眼前的残荷一样,昂扬从容。在生命的最后守望中,是否也会像残荷一样有着别样的凄美。
残荷虽无言,我却已心领神会,因为荷塘见证的,也曾是我们人类的成长历程。
喜爱残荷,就试着去发现残荷特有的美,就试着去学会感恩、宽容,学会放弃,学会懂得珍惜。
残荷的美,美在她的坚韧与不拔、端庄与明朗,美在她的浩气荡荡、铮铮傲骨,更美在她的孤傲与高洁。
一枝枝的残荷,有谁会去介意它的过往,可也有人却偏偏喜欢。
我喜爱残荷的风骨,喜欢残荷的凋零,喜欢残荷颓败的姿态,更喜欢残荷孕育生命过程的坚韧不拔。
入目一派残荷的美,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最具有悲剧美的特质的。
看着残荷败落残破的样子,让人想到了残荷昔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的繁荣盛景。
眼前,映入眼帘残荷孤冷的形象,却让人充满了对残荷的痛惜、哀惋、怜爱,甚至是深深的敬意。
摄影讲的是光影的效果,残荷却是有着上佳的艺术质感。
平日里,很少有人能拍出残荷的沧桑、傲骨、高洁、以及凄美的模样的。抑或与礼佛没有太多的深缘,我也很难甚至就不能拍摄出有质感的残荷。
残荷的质感,或一片片枯叶,或一朵朵莲蓬,或一枝枝茎骨,倒映池塘,与水共舞颇有几分的禅意。
残荷的颓势、孤零、冷峻、残破景象,注定会让不少的人远离。或故此,凄美的残荷,也就很少人去写,很少有人去画,也很有少人去摄了。
喜欢荷花,不仅仅是我的出生月和荷花花开是相同的,也都是六月。
或许是喜欢满池塘里粉嫩娇艳的荷花,或许是喜悦那如衣裙飘荡一片片的荷叶,抑或是喜欢荷塘月色的幽静、以及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喜欢荷花,
缘定了今生,
会与你藕断丝连…
残与美,一优一雅,生命的轮回不屈不挠;
残与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美还在延续。
荷花再美,也有残荷时。荷花化为了淤泥,不是颓废,而是为了来年更好的吐艳。
待到了来年初夏时,又是菡萏满池塘,到那时众花喧哗,你依然是我最爱的那一朵。
荷花,纵然是凋零了,飘落在碧叶上的片片花瓣,也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尽显着她固有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后记以上拍摄的这组残荷照片,是我在普者黑万亩荷塘拍摄的。为了强化对所拍摄照片的视觉美感,对所拍摄照片进行了适当的后期调整。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残荷
"小说类型贵爵爱恋内容简介你是否曾在一个空无一人的窗口听着一首忧伤的乐曲
摄影
文摄影Photography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phos(光线)和γραφι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