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有奖金征文又见遣唐使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8-24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那天,唐人装束的日本“水手们”驾驶着仿古的日本“遣唐使船”,也驶进了上海世博会。这条委托张家港造的仿制木船停在了十六铺码头,偏巧1862年日本来华的考察船“千岁丸”也在这一带停泊过,同样也是在黄梅季节。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等人在此接触了不少国人,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生活、思想的记载。作为他们的翻译,突然也有了记录这些来世博会日本人言行的冲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那天,唐人装束的日本“水手们”驾驶着仿古的日本“遣唐使船”,也驶进了上海世博会。这条委托张家港造的仿制木船停在了十六铺码头,偏巧1862年日本来华的考察船“千岁丸”也在这一带停泊过,同样也是在黄梅季节。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等人在此接触了不少国人,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生活、思想的记载。作为他们的翻译,突然也有了记录这些来世博会日本人言行的冲动。

首先是报纸上报道的日本的世博会超级粉丝山田外美代老人,她居然要在上海世博会的184天会期中,每天都要入园参观!于是我想,这位匪夷所思的奇特老人也许可以告诉我一些有趣的想法。

主办这次“遣唐使重现计划”的角川文化振兴财团,与理事长角川历彦介在一边闲着,就上前与之聊起了“遣唐使船”船尾“苏州港”三个简体字有些画蛇添足的话题。一转眼见有人与神社的人搭话,居然正是山田老人!从了解山田老人的日本人那里,我已经知道先前想要问她的话头,对作为仅仅是世博粉丝的她来说是不可能回答的,当然也就只好搁过一边不再提起了。我感兴趣的还有一些当年遣唐使的一些航海细节,所以特别去船上拍了几张祭神舱内布置等的照片,本来应该在日本港口做的出发前祈祷平安的法事,也移到了世博会外的十六铺码头,所幸请来做法事的日本神社,还是当年那个日本独自回去的路上,又经过停泊着“遣唐使船”的十六铺码头,不禁让我想起1862年,同样也是在黄梅季节,也是在这个码头附近,日本来华的考察船“千岁丸”也在此停泊过,维新志士高杉晋作等人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生活、思想的记载,而我却突然觉得,自己也有了记录当今来华日本人士活动的冲动。

的人,据说做法也还是和当年一样的,所以饶有兴趣地观摩了一番。

忽见他们随行的一行中,还有个有点眼熟的人,一打听,果然是有着“日本魔幻小说超级霸主”之称的著名作家果然是有着“日本魔幻小说超级霸主”之称的著名作家梦枕獏。为了听他说说有关写作的心得,就和他们一起去鼎泰丰吃了晚饭。

无论怎么说,遣唐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无论是民族还是国家,如果不能虚心接受别人先进的方面,都是极其悲哀的,为此他们不怕惊涛骇浪,不怕死亡过半。期间还发生过被李邕劫杀的事件,仍然阻挡不住。

唐人牛肃在他的《纪闻》中说“日本国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载国信。有十船,珍货数百万。”李邕安排他们住下,并提供了很好的招待,只是不允许他们随便外出。到了晚上,“尽取所载而沉其船!”第二天告诉大家说“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国船尽漂失,不知所在。”然后向朝廷做了报告,得到的指示是要他另造十艘船,配备五百名水手,好将使者送回日本去。船造好后,他又对来辞别的水手们说“日本路遥,海中风浪,安能却返?前路任汝便宜从事。”于是水手们大喜,心领神会地在船行数日后,夜里就趁其不备,将他们杀了。这样,既能躲过波涛之险,又可以发一笔横财,朝廷对朝贡者的赏赐总是丰厚的。

所谓“载国信”的,当然就是遣唐使的船了。《娑罗树碑记》是李邕的书法代表作品,上面明写着“开元十一年(72 年),海州刺史李邕书。”与这个时间最接近的遣唐使船,是开元五年(717年)那一次,之前、之后几次他都不在场。日本方面记载这次派遣是717年 月授权,由从四位下的多治比真人县守为押使,从五位上的阿倍朝臣安麻吕为大使,正六位下的藤原朝臣马养为副使,以及上一次已经来过的伊吉古麻吕为翻译,一行共557人,坐了船四艘。奇怪的是,与其他几次遣唐使不同,此次的出航日期、到达地等等都没有任何记载。

中国《册府元龟》记载当年“十月丁卯,日本国遣使朝贡。戊辰敕曰:‘日本国远在海外遣使来朝,既涉沧波兼献邦物,其使真人莫问等宜,以今月十六日于中书宴集。’乙酉鸿胪寺奏日本国使请谒孔子庙堂礼拜寺观,从之,仍令州县金吾相知,检校搦捉示之以整,应须作市买非违禁入蕃者,亦容之。”虽然日本的遣唐使研究学者上田雄等人找到的记载表明718年11月20日,多治比真人县守到达日本九州太宰府,12月1 日回到平城京。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有关的其他记载极其缺乏。而《续日本纪》有上次未回的遣唐大使坂合大分,和早在65 年就到中国的留学僧道慈法师同船回国的消息;还有,2004年西安发现的井真成墓志铭说井真成开元廿二年正月,“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死于官第,说明他已在中国为官,那就不可能是开元二十一年(7 年)八月那次才来的遣唐使了。因为本来就是官,才可能“赠尚衣奉御”的皇帝近臣官号以示恩宠,这也表明他也是开元五年来的,再之前就太年轻了。《新唐书》则载“开元初,粟田复朝,请从诸儒受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即鸿胪寺为师,献大幅布为贽,悉赏物贸书以归。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

唐玄宗初即位,李邕被召为户部郎中。张廷珪、姜皎等人想推荐他当御史中丞,但遇到了姚崇这样的对头,于是被赶到地方上去当了括州司马,结果为陈州刺史,至开元五年当上海州刺史,所以时间上是可能的。船数夸大到十艘,也可以理解为需要配备一对一的杀手;井真成、朝衡可以不知情,或者正因为知情而不能回去。造船期间遣唐使去了长安,穷得只有“献大幅布为贽”,也是可以想像的。令人费解的是,多治比真人县守、坂合大分、道慈法师居然回到了日本,难道是漏?抑或因为失职而故意隐瞒,不愿再提起?

当过岳州刺史的牛肃在《张去逸》一文提到“肃宗张皇后”,唐肃宗是乾元元年(758年)册立张皇后的,说明牛肃此时还在世。他女儿牛应贞“年二十四而卒”,留有《魍魉问影赋》,“其序曰:庚辰岁,予婴沉痛之疾,不起者十旬。毁顿精神,羸悴形体。药物救疗,有加无瘳。”庚辰只能是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因为加上牛肃生女儿需要成年的年龄,他最起码已经60岁了。《太平广记》还说“开元二十九年,牛肃之弟成,因往孝义,晨至西原。”虽然《元和姓纂》没有像他的另一个弟弟太常博士牛耸一样,将牛成列名在册(可能是无官职,或是堂弟),这些都说明牛肃与死于747年的李邕是同时代人,所以不像是没有根据的编造,那也不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话头。而既然牛肃与李邕同时代,晁衡、井真成也可能知道此事......

以前常说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现在知道所谓“封建”的事实,春秋以后就名存实亡了,所以姑且称之为权贵社会。千方百计地要跻身于权贵的行列,为了维持和利用权贵的地位,也无所不用其极。李邕也是个信奉爱拼才会赢的人,武则天时,宋璟曾弹核张昌宗等反状,他见武则天没有作声,就立阶下大言道:“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离开朝堂后宋璟好心对他说:“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李邕的回答是:“不如是,名亦不传。”他和父亲李善都有学问,还擅长写文章、碑颂,为此前后就收钱上万。还“讨岭南贼有功”,也因“陈州赃污事发”而下狱。《新唐书》说他“天性豪放,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终于因此而败毁”,最后被李灵甫所害。他还“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以上种种,都使人觉得,他对五百遣唐使进行了劫财害命是可能的,但仍然有不少可疑之处。

虽然如此,作为泱泱大国,也有像鉴真那样愿意帮助异国文明进步的人,其经历中同样可歌可泣,其中有些细节也并非广为人知。

赞宁的《大宋高僧传》本来就比较简略,而且那时离鉴真的时代较远,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久,又发生了“安史之乱”,所以留下的资料不多,不免使他写的《鉴真传》显得枯燥,还出现了一些讹误。对比日僧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则不仅让人觉得翔实可信,还可以从中得知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从中可以知道他带去日本的物件中,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而鉴真一行的东渡,具体是“五度装束,渡海艰辛,本愿不退,至第六度过日本。”而真正出海的只有三次,《大宋高僧传》则把它们合并在了一起。

该书提到唐朝寺僧“皆以戒律为入道正门。若有不持戒者,不齿于僧中。”于是竭力学习唐人文化的日本,因为没有传戒高僧,就派荣叡、普照来留学,希望在他们学成后“拟为传戒者。”但荣叡和普照留学了十年,仍然没有担此重任的信心,就提出要回去了。他们走的是上层路线,不仅有宰相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家僧”道航同行,还有李林宗令扬州仓曹李凑造大舟,备粮送遣的书信。当荣叡、普照到扬州请到鉴真后,却正因为这个道航,直接导致了鉴真第一次东渡的失败。

道航的特殊身份使他自视甚高,所以看不起同行的高丽僧如海,说了一句“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的话,被激怒的如海失去了理智,裹上他的光头,去衙门诬告报复说“道航造船入海,与海贼连。”将引“五百海贼入城来!”结果他们在“大明寺捉得日本僧普照”;“荣叡师走入池水中仰卧,不良久,见水动,入水得荣叡师。”最后躲在老百姓家里的道航,也被捉来关进了大牢。结果是荣叡、普照等被关了四个月后,“其所造船没官,其杂物还僧。其诬告僧如海与反坐,还俗,决杖六十,递送本贯。”二年以后的天宝三年,越州的一些僧人不愿意让鉴真去日本,就到州官那里告状说“日本国僧荣叡诱大和上欲往日本国。”山阴县尉遣人搜得荣叡,枷送去京城,路过杭州“荣叡师卧病,请假疗治。”结果忽悠说是病死了,也就不了了之把他放了。

天宝七年鉴真一行漂泊到了海南岛,振州别驾冯崇债不仅派兵四百余人把他们迎入州城,留住了一年,还强认了鉴真为舅。然后把他们送到了万安州。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请住其家,三日供养。”这位冯若芳的作为是“每年常劫取波斯舶三二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若芳会客。常用 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竟然是亦官亦盗,官盗相安共处!而鉴真的失明,是因为在端州“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目,加疗治,眼遂失明。”遇到了一个外国庸医,把眼睛治瞎了!

鉴真与弟子间的关系也很有趣,“在扬州大和上弟子僧灵佑,及诸寺三纲众僧同议曰:‘我大师和上发愿向日本国,登山涉海,数年艰苦,沧溟万里,死生莫测,可共告官,遮令留住。’”于是在永嘉禅林寺中,“捉得大和上,差使押送防护,十重围绕,送至采访使所。”不过官府也并不为难他们,只是“依旧令住本寺。约束三纲防护曰:‘勿令更向他国。’”而已,鉴真则“呵责灵佑,不赐开颜。其灵佑日日忏谢,乞欢喜。每夜一更立至五更谢罪,遂终六十日。又诸寺三纲大德共来礼谢,乞欢喜。大和上乃开颜耳。”祥彦是一个鉴真的爱徒,当鉴真问谁愿意去日本弘法却没人答话时,祥彦说出了大家的心思“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祥彦临死“于舟上端坐,问思托师云:‘大和上睡觉否?’思托答曰:‘睡未起。’彦云:‘今欲死别。’思托谘大和上,大和上烧香,将曲几来,使彦凭几向西方念阿弥陀佛。彦即一声唱佛,端坐,寂然无言。大和上乃唤彦,悲恸无数。”

最后一次鉴一行二十四人,在黄泗港上了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的船,但大使等人觉得一旦被唐政府发现,将难逃罪责,所以又让他们又下了船!而对此感到义愤的付使大伴古麻吕,在夜里悄悄把他们带上了自己所在的第二艘船,结果他们比较顺利地到达了日本,而藤原清河所在的船漂流到了越南,受到当地人的袭击死了一大半,只有大使和阿倍仲麻吕等十余人,幸免于难又回到了长安,并再也没能回日本去。

《大宋高僧传》说记载详细的《东征传》为同去的弟子思托所著。思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和经历,撰写了《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并在鉴真圆寂以后,约请淡海三船利,也就是元开,用他所写的《鉴真传》,改写成《和上东行传荃》,即今之所见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但看来赞宁并没有读过此书。

共 47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叙述散文!在古代,日本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并使自己强大起来,必须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此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向唐朝派遣自己的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作者描写了上海世博会上再次见到遣唐使的感想,由对来世博会日本人言行的纪录和当年遣唐使的一些航海细节的拍照了解,思绪穿行在历史的甬道,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做了详细叙述,肯定了遣唐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作者认为:无论是民族还是国家,如果不能虚心接受别人先进的方面,都是极其悲哀的。作者思路开阔,行文如水,历史知识丰富,有理有据,分析透彻,遣唐使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推荐赏析!【:红叶摇秋风】

1楼文友: 10:21:49 遣唐使已成为历史,但它促进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对今仍然有借鉴。

回复1楼文友: 10: 1:41 是啊,我在想中国开放的力度是否应该还要加大一些。

2楼文友: 07:22:16 文化没有国界,加强文化交流有很深远的意义!

楼文友: 07:24:4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很快,力度的把握要适合国情。问好老师,祝冬褀!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多少钱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好吗

悦而维生素D3滴剂价格

功能性便秘怎么办啊
云南生物谷药业产品
血糖高吃中药管用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