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成都周边游之流水帐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2-16

前些日子与老伴一起作了一次远游,到四川成都周边转了一圈。虽然记流水账是写文章的大忌,但我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记录一下此行的所见所闻和旅途中的一些感受。或许对于想去那里旅行的人能提供一点借鉴。

2015年5月8日,我们开始了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车票是一星期前就买好了的,从苏北大平原到成都大平原要穿越整个河南、陕西还要经过甘肃的东南角,距离可不近。正好扬州有一趟开往成都的快速列车,说是快速,其实在现在的动车时代它就是一趟慢车,2100多公里的旅程要走 0多个小时。好在我们买的是两个下铺,对于我们这些闲云野鹤的人来说也无所谓时间长短,毕竟两张车票才化了800多元钱,还不到一张机票的费用。

两个年过七十的老人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个神往已久的峨眉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我们先是就近去过了普陀山和九华山,去年又去过了稍远一些的五台山,如果再去一次峨眉山,就算是朝遍了四大名山了。我不信佛,老伴倒是有点信,但也算不上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充其量只能算是信众吧,去那里既不是许愿也不是还愿,与那些三步一叩首伏地跪拜上山的人相比,我们也只是普通的游客,说白了也就是凑凑热闹而已。

因为还算是刚出发不久,卧铺车厢内还空着的铺位,显然是留给前面几个大站的 计划 。车厢里很安静,隔间有几个从泰州上车的男女游客在打扑克,他们是结伴去西安旅游的。原以为,成都与我们这儿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如果一直向西途经武汉有一条便捷的铁路线,距离要近得多(其实南京至武汉已经通了高铁)。前几天才知道我们这趟车仍然还要绕道北边的陇海线,再从宝鸡进入宝成铁路。走的是一条传统的老路,如果不是前些年才建成通车的这条新长铁路,我们还必须要先向南绕道南京。想到以前长江上还有客轮通航时,走这条路可以先从南京乘大型江轮去武汉,然后再从那里转小一点的船去重庆。那时江轮票价特别便宜,五等舱的票价还比火车座位票便宜得多。可惜现在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虽然现在长江上还有客轮,但那是豪华游轮,普通人可乘不起(后来才从长江沉船事故的报导中得知,现在江上也有经济型的游轮可乘)。

夜里,列车一直沿着陇海线西行,好长时间才停靠一回站,说它是高速,就是因为它只停靠地级市和一些处于交通枢纽间的县城,大部分小站都是穿站而过。这条路走的次数太多了,除了五十多年前曾数次往返于江苏甘肃,去年去山西时途经洛阳又走了一回东段。这是一条国内最早建成的东西大通道,现在早已在新疆那边连通了中亚,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太平洋边上的中国连云港向西,一直通到大西洋港口荷兰的鹿特丹,又因为它的走向多与古丝绸之路重合,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新丝绸之路。

第二天,列车在宝鸡西转弯向南进入宝成铁路,这是一条我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行前从上得知,正是由于这条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铁路才结束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当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数万国防军放下了手中枪组建成铁道兵。工程的难度是令人难以想像的,铁路要穿过漫长而崎岖的秦岭山区,在近700公里的线路上,光是长短不一的隧道就有 04座,大小桥梁1000多座,桥、隧总长达到110多公里。我们在车里也感觉到隧道的密度前所未见,有些路段,列车刚刚穿过了一条很长的隧道,出头一闪,又进入到下一个隧道中了,好像是一个潜水前行的人,露出水面只是为了喘上一口气似的。还有时,列车钻出隧道只是为了过一条河,一过河便又钻进另一个隧道里。那条不大的山河据说叫嘉陵江,好像跟铁路线纠缠着,时而出现在左侧,一会儿又到了右侧。因为正是枯水季节,极少见到有一段较为宽阔的河面,大都是只有中间一线湍流,河床上裸露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车窗外的景色是很美的。青山如黛,满目苍翠。即使是那些非常陡峭的高山,也一无例外地披着醉人的深绿,不由让人惊呼:这儿才是真正的天然大氧吧!前年此时,曾去过一趟浙西、皖南,那里的山没这里高大雄伟,但同样是满眼的绿,不同的是,那里的山上大都长着有经济价值的竹、木和茶树,而这里,看起来长的全是一些野生的灌木和荒草。人工培植的经济林好像微乎其微。

傍晚,出现在路两边的农田和村落才开始多了起来。山村中的农舍建筑风格有点像皖南的民居,大都是白墙黛瓦马头墙,不过远不及皖南民居那样规整、气派,屋顶上的马头墙也不是家家都有。有些成片的农田里,农妇们正在栽插早稻,载得较早些的,秧苗已经长得快要封行。这情景,在我们那里还是三十多年前见到过的,现在已没人家栽种早稻了,全是清一色的小麦套晚粳稻。

经过 0多个小时的跋涉,晚上10点过后,列车才从华东经华北进入大西南重镇----成都。按照此行的计划:一开始不在此停留,第一站先去乐山、峨眉山,从峨眉山下来后再去都江堰、青城山,最后游成都市内的诸多景点,尔后从这里返程。因此我们就在车站旁边随便找了一家旅店,虽说是标间,但卫生条件极差,好在只是临时落几个小时的脚,无所谓条件好坏。

天一亮,我就起身去买回程的车票,令人有些出乎意外的是一星期内的卧铺票已经售磐,只好买了17日仅剩下的两张中铺,很后悔没有及早订好回程的车票。行前就从上得知,成都有好几个长途客运站,火车北站旁边的那个客运站没有发往乐山的班车,要乘公交到小南门车站去,那里去乐山、峨眉山的车班次很频。其所以选择第一站去乐山主要是因为顺路,乐山是计划中要去的几个景点中最远的一处,那里离成都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从那里回程去峨眉山只要坐40分钟的车。几经辗转,到乐山时已临近中午,我们就在肖坝旅游车站附近的一家家庭旅馆住了下来,挺干净整洁的一个标间,要价才60元。乐山市有好几处长途车站——只有在这里更方便去峨眉山,每隔半小时就有一班发往峨眉山的车,而且旅店门前就有去乐山大佛景区的公交车。

下午歇了会儿就乘车去了大佛景区。景区在市郊,与市区隔江相望,虽不是节假日,但游人还不少。门票每人90元,我们照例是凭身份证免票入场。正好有一个人数不多的旅游团与我们一起上山,那个年经的女导游像背书似的为游客讲述着这里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也沾了些光。

这座大佛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唐代,位置处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传说以前这里有个妖魔经常兴风作浪,过往舟辑常在此处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崖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当时有个海通和尚在在这里的凌云山上结茅修行,遂立志在此凭崖开凿一座弥勒佛像,仰仗其无边的法力,减杀水气,永镇风涛。于是他遍行大江南北募化钱财。海通圆寂后,他的徒弟们又接力营造,前后历时90年,终于凿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在山路边的崖壁上,有许多石刻佛像和名人题字,虽然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但仍能从残存的石刻中窥见不同凡响的盛唐风貌。听导游说,山上有数百种名人石刻和数千尊造像,其工艺之精妙不亚于中国的三大石窟(甘肃的敦煌、山西的云冈、洛阳的龙门)。

山不高,没多会儿就攀爬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凌云寺,大佛的佛头就在寺门旁边临江的崖壁上。老伴先到寺里去上香磕头,我就先在寺内寺外拍了些照片。从上面向下看,大佛正襟危坐,造型庄严,设计巧妙。大佛双脚一直伸到岷江边,听导游说: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像通高71米,肩宽24米,佛头的直径10米,还有一双长达7米的耳朵,整座佛像雍容大度,气魄宏伟,历代文人都将其赞为“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佛身旁边的崖壁上有一条崎岖曲折坡度极陡的石级通道,有从佛脚码头游船上登岸的游客在向上攀爬,与我们一起上来的旅游团里,也有几个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向下走,说是为了下去摸一回佛脚,没能力下去的人中有人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也未必会给他多少好处。”上面的人摸不着佛脚,就千方百计地摸佛头上的五官,说是摸哪一处都能得到菩萨保佑,还有一套顺口溜,可惜我没能记住。旅客的手是够不着佛头的,只是象征性地以佛头为背景拍照留念,照片中的手与佛头上的五官重迭就算是摸着了,其实是有一些游戏的成份在其中的。

大佛坐西朝东面对岷江,在它的身后左右都僻有较为宽阔的观景平台,据说在节假日里,游客们为了一睹大佛的风采,平台上人头攒动,盛况空前。站在平台上向东望去,江那边整个乐山市尽收眼底。乐山是个地级市,这是一座有着 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它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史书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市区的规模,虽然看起来要比沿海地区的地级市差一个档次,但也颇具大都市的风采,有不少高层建筑估计都是近十多年建成的,那天天气睛好,气温也不低,那些高低错落着的建筑物都静静地沐浴在西天的阳光中。听导游说,乐山的市政建设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就是所有的高层建筑都不得超过大佛的高度——71米。

大佛附近还有东方佛都和佛国天堂等诸多景点,因天色不早,而且还听说那些景点大都是人造的,没什么看头,于是就下山回住处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点后,我们就上了去峨眉山的班车。峨眉山市是个县级市,在乐山的辖下,距乐山只有 6公里。从市区到景区报国寺的山脚下还有不到十公里的路。从这里发出的车是直接到报国寺的,那里有个旅游车站,上山的观光车就从那里发出。峨眉山市在乐山的西边,附近有个叫沙湾的地方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出生地。

在报国寺旅游集散中心下车后,有个中年女人要想请我们去半山的农家乐住宿,说那里更方便上山,被我果断地回绝了。因为行前就打算住在山下,这里既有上山的观光车,又有直接去成都和都江堰的长途车。而且我们今天不想上山,山脚下有好几处景点已够我们从容不迫地转一个下午了。这里虽然游客的集散地,在街上闲逛的人大都是从旅游大巴上下来的外地游客,但这里除了有几家旅游用品、纪念品商店外,几乎全是旅店和饭店,惨烈的竞争使服务价格变得很实惠,二楼的一个不错的标间,经砍价说好了住两晚160元,听说如果在节假日里每晚的房价至少需要120元。

下午,从住处步行20多分钟就到了山脚下的第一大寺——报国寺。听导游说,这座庙始建于明代,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也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山中许多重要的佛教活动均在此举行,曾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名人、佛教团体。虽不是节假日,但游客还不少,这里是进山的门户,又是一个知名的景点,虽不是节假日,但游客还真不少,不时还会看到有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出没在人群中。山门外有两尊明代的石狮和一座铸造于嘉靖年间的大钟,据说钟高2. 米重10吨多,钟声能传到 0里开外。

整个寺院是一个占地五、六十亩的大庭院。寺内有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普贤殿四重大殿,皆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得十分雄伟自然。寺外楠树遮空,红墙围绕;寺内佛殿巍峨,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梵音不绝于耳。前殿有一座高7米14层的紫铜宝塔,塔身铸有众多佛像,据说有4700多尊。因为塔身上还铸有《华严经》的全文,所以此塔就叫华严塔。我们在藏经楼下还看到一尊明明代瓷佛,形态逼真,生动大方。寺里还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据说是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遗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堪称活化石。

曾听人说过,报国寺里还设有一个叫“峨眉山文物管理处”的单位,内面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陶瓷玉石,文献字画、金属器皿和战国时代出土的兵器、工器。可惜那天关着门,没能进得去。

距报国寺一公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寺庙叫伏虎寺。幸好市内有一趟公交车到那儿,只有一站路。在车上听人说,这座庙始建于晋代,原来只是一座小庙,唐代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原名虎溪精舍(寺旁有一条山河名虎溪),后因附近多虎患,遂改名伏虎寺(一说是因为寺后有一座山,状如伏虎)。清顺治年间再度扩建,成为全峨眉山最大的寺院。到那儿转了一圈,还真的名不虚传。寺院占地广阔,估计应该有百亩以上,它依山傍水,殿宇重叠,巧夺天工。万株古树名木蔟拥着的整个寺院。这是一座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除了传统的山门、牌坊、弥勒殿,大雄宝殿等殿宇,还有两处较为特色的地方就是“离垢园”和罗汉堂。

“离垢园”又名御碑亭,听导游讲解说,伏虎寺虽然常年被树木掩映,但奇怪的是屋顶上从来没有枯枝败叶,信佛的康熙帝就亲笔御赐了墨宝——“离垢园”。后来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伏虎寺四面被绿山秀水环抱,气流反复回旋,形成风卷残云,连飞鸟都难于在屋顶落脚,自然就藏不住枯枝败叶了。罗汉堂里有999尊罗汉的塑像,让人有些不解的是,常说五百罗汉,怎么会有999尊?据说其实是一千尊,塑像者本人也是一尊。那么多罗汉济济一堂蔚为壮观,而且塑造精美,神态各不相同,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愁眉苦脸,还有的凶神恶煞,皆栩栩如生。

共 14164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次成都周边游,将身心放回到大自然中,与自然山水亲密接触,体验名山胜景之美妙,感叹自然之神奇,领略人文历史之深邃,了解当地民风之淳朴,真乃是一次神仙之旅。风景不胜枚举,令人心旷神怡。这流水账记得详细周密,不难看出游人心境的愉悦,累却快乐着。游记写得有条不紊,但有过于沉长之感,如果对材料进行略微缩略精简,会更精彩!佳作,推荐共赏!祝好作者!【:树阴凉儿】

1楼文友: 09:11:21 跟老师一次成都周边游,顿觉心旷神怡,真是一次神仙之旅!佳作,欣赏学习!祝老师雅韵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回复1楼文友: 10:41:47 谢谢树荫的点评与鼓励,我也觉得文章写得太 流水帐了 ,谢谢指点。问好。

2楼文友: 12:44:59 拜赏老乡朴实的文字!问好!遥祝老乡雅韵笔健文丰,创作愉快!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回复2楼文友: 10:02:40 谢谢老友关注,有日子见不到你的新作了,最近还好吗?

楼文友: 14:49:48 谢谢老乡牵挂!源于现在一直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安心写作,为此已有一段时间未有新作出炉。不过,请老乡放心,待今后有空闲时间,一定还会继续放飞文字梦想的。问好老乡!祝福端午节快乐!雅韵写作愉快!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回复 楼文友: 08:2 :57 问老朋友好。

小孩子半夜流鼻血危险

儿童小便黄

小孩老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孩子中暑症状
舒尔佳减肥效果怎么样
热淋清颗粒多少钱一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