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6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诗鉴赏

《赠别》二首作于大和九年,当时杜牧离开扬州淮南节度使府时赠别当地一位容貌出众的年轻歌女。

第一首深情赞美对方的艳丽轻盈,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抒写两人别夜离席的伤感情怀。

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以议论的方式陡起。多情,指离别的双方本来就有真挚感情,此刻在离席别筵之上,更是思绪万端,黯然销魂。也许诗人应当表现两人缱绻缠绵的柔情,但实际上,却是默然相对,无以为语,看起来像是素不相识的路人,所以说总无情。总字强调,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多情反好像无情呢这是因为,在惜别情绪的高潮中,一般的惜别言语、动作乃至表情统统不足以充分表达深浓的离绪,而离别的伤感痛苦又使双方的表情近乎铁血心肠;也许是最多情的人反而会有这种漠然无情的表情。说却似,又正道出这无情的表象下蕴藏着多情的实质。这多情与无情的矛盾统一绝妙地反衬出情之深刻,刻骨铭心。

接下来一句惟觉樽前笑不成,樽前相对,为了宽慰对方,缓解离绪,彼此都想努力装点欢容,但由于离绪太苦,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强颜为欢,结果仍然是无言相对,难以欣悦却似无情了。但这种无情,正是太多情的结果。惟觉二字于无可奈何的口吻中透见惨然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正面描绘别夜离情,似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但诗人反而绕开,借离筵蜡烛来侧面表现离伤愁绪。这两句的好处在于用赋比兴的手法,将眼前蜡烛的形象与黯然销魂的离人形象融为一体。离筵上点着蜡烛,蜡烛燃烧时脂泪流溢,这是赋实;由蜡泪联想到离人伤别之泪,由蜡烛有芯联想到离人的有心惜别,并以前者隐喻后者,这是由兴而比。将本来无知的蜡烛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感情,这就使得形象的比喻旨意、无穷,而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以致很难分清是借物寓情还是直接以物拟人了。蜡泪一般比喻惜别伤离之泪,如庚信《对烛赋》:铜花承蜡泪。李商隐《无题》: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以议论和拟人化的比喻暗透别时情景和心境,眼前景和联想、比喻、赋比兴、拟人化等艺术手段的结合,使这首诗成为惜别伤离之作中的独特佳作。

经期不准吃什么药
自然瘦身减肥方法
儿童止咳药用药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