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道偶遇解诗谜brbr宁静的古道上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9

(一)古道偶遇解诗谜

宁静的古道上,一个书生背着书箱独自行走,冬天刚刚离去,冰雪消融之后,嫩生生的小草被燕子唤醒,怯生生地探出头来,茸茸的绿色在清风中舒展着。书生看到这里不由得淡然一笑,暗叹道:“这可真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啊。”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却听见远处传来了一个少女的说话声:“诗是好诗,不过,却是不通得很啊。”
那书生微微一愣,回转身去一看,见是一位二八女郎,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一派娇羞模样,甚是可爱,他便笑着说道:“敢问姑娘,如何不通呢?”
“你看这里的草,茎叶儿都抽出来了,不管远看近看,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怎么叫做‘草色遥看近却无’呢,而且,凑近了看,不仅看得更加清楚,还能闻到草香味儿呢,你说,这是不是不通得很呢?”
“哦?那照你这么说,这首诗莫非是退之先生瞎写的不成吗?”书生听得有趣,便有意和那少女抬杠。
少女却抿嘴笑道:“退之先生才华横溢,他自然不会胡说,人家那是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的。”
“是吗?那照你所见,退之先生看见的又是什么呢?”书生好奇地问道。
“他看见的啊,不是真正的草,而是草色。”少女笑着解释道:“我寻思着啊,他看见的不是真正的小草,而是和草一样颜色的青苔。他从远处打眼那么一看啊,就看见绿油油的一片草色,可是凑近了一看,却一株草都没有,只有一片青苔,所以才写了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啊。”
书生闻言哈哈大笑道:“姑娘你可还真是会瞎掰啊。”
那少女闻言却不高兴了,噘着嘴巴说:“谁说我瞎说的,你没有听谚语说吗:‘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江’,这青苔啊,最喜欢阴湿之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冬雪一化,它们还不都钻出来啊。”
书生听着更觉有趣,于是便拱手道:“姑娘高见,高见啊。”
那少女得意地笑了起来,咯咯地说道:“你还挺有自知之明的吗,这样吧,我看你也挺有悟性的,不如,我就收你当个小徒弟吧。”
“这?”书生闻言微微一愣,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了另一个女子的声音:“娇儿,休要调皮。”那也是一个好听的声音,听起来比那少女略显年长,不过却多了几分成熟的魅力。书生抬眼一看,见远处又有一女子款款走来。
“这位先生,有礼了,小徒无礼,还望先生恕罪。”女子来到近前,翩翩一礼。
书生连忙还礼道:“岂敢岂敢。”
那娇儿却不悦道:“师父,你又打击我的积极性了,你不是说了,学诗要活学活用吗?我刚刚这不是用得挺好吗?还有,我正打算帮你收个徒孙呢,替你开枝散叶,难道不好吗?”她说着又对书生笑道:“喂,书呆子,这位可是顶顶有名的清安居士,而我呢,就是她的顶门大弟子左娇,怎么,怕了吧。”
书生微微一愣,两只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清安居士,忽然一躬到地道:“原来是清安居士,在下喻恩有礼了。”
“喻恩?”清安居士微微一愣道:“我倒是曾经听说过一个叫喻恩的人,据说此人才高八斗,然则对科场的舞弊徇私深恶痛绝,在考场上愤然投笔离开,自此就再也不走科举一途,他的功名就止步于秀才,可是,世人却仰慕他的才华,尊称其为‘天下第一秀’,都称呼他为喻秀才,莫非,这位喻恩喻秀才,就是阁下您吗?”
喻秀才微微一笑,再次拱手道:“居士谬赞了,正是在下。”
“啊,平日里就素闻先生傲骨,今日里能一睹先生风采,清安真的是三生有幸啊。”清安居士说着又行了一个礼。
娇儿却在旁边看着不高兴了:“师父,他就算有名,你也不必如此谦虚吧。”她说着又对喻秀才横眉冷对道:“喂,你有什么了不起啊,本姑娘我可是出身名门呢,我左娇乃是左思的后人,‘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那说的就是本姑娘啊。我们左家怎么说也是出自于春秋齐国公族之后,乃是左公子的后人,这些东西都是《晋书》里记着的。”
喻秀才微微抿嘴笑道:“左 有礼了,在下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了不起啊。”
“哼。”左娇仰起头看向一边,不再理睬喻秀才了。
“喻秀才,清安这里有一首小诗,据说,里面隐藏着一个秘密,清安才疏学浅,一直都参悟不透,不知道能不能请喻秀才帮忙参详呢?”
“哦,居士有命,喻恩怎敢不从。”喻秀才笑道。
左娇在一边不悦道:“师父,那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以告诉他,他万一……”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就被清安居士拦住了,清安居士笑道:“娇儿,喻秀才乃是一个正直之人,所以,我想这东西应该让他看看。”她说着又对喻秀才道:“喻秀才,这首诗是我的父亲留下来的,据说,在这诗中隐藏着一个宝藏的秘密,清安非为获取宝藏,只是为了看看先父究竟留下了什么,若是你可以帮我解开的话,宝藏自可分于先生。”
喻秀才淡淡一笑道:“居士将我当成贪财小人了?喻某从小就喜欢诗谜,自当努力为居士解答,只是这报酬一事,居士不必再提了。”
清安居士微微点头道:“好,喻秀才果然堪比许由,那你听好了,‘贾生空落泪,王粲又登楼,蓬阁无青鸟,蓝田有莫愁。’”
喻秀才将这几句诗记在心里,默默地念叨了好几遍,最后突然背着手对清安居士说道:“居士,喻某以一片真心相待,希望居士也不要对我有所隐瞒啊。”
清安居士微微一愣,旋即笑道:“喻秀才何出此言呢?”
“我想,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内容其实和宝藏无关吧。”
“喻秀才,你这话是怎么说的,‘蓬阁’暗示蓬莱仙山,而‘蓝田’以玉石闻名,这不是预示着有宝玉藏在深山吗?”左娇插嘴道。
喻秀才却淡淡一笑道:“这首诗谜中大多数的典故都是出自于李商隐的诗,没错,李商隐的确是有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还有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但是,你们不要忘记了,这诗谜说的可是‘无青鸟’啊,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蓬阁’和蓬莱山是不是说的一个地方,不过,很显然,出题人是告诉我们谜底和它无关,所以,关键应该在‘蓝田有莫愁’上。”
左娇摇头道:“其实,我师父也曾经这么猜过,不过,我们去蓝田看过,蓝田在长安,有玉山,可是我们去那里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有人叫‘莫愁’,甚至连任何和莫愁有关的地方都没有。”
喻秀才摇头道:“不,你们搞错了一件事情,戴叔伦曾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所以你们如果直接去蓝田找,那就等于是迫近眉睫之前,自然是找不到的。”
清安居士微微点头道:“此言有理啊,那么,我们应该去什么地方找呢?”
喻秀才道:“这就要说到李商隐的另一首诗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蓝田有莫愁’的‘莫愁’应该出自于此。莫愁乃是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蓝田找莫愁,而应该从莫愁入手,找蓝田啊。或许,我们应该去洛阳,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卢姓人家,或者有没有什么和莫愁、蓝田有关的信息。”
清安居士闻言微微点头道:“喻秀才果然有见识,不过,你又是如何知道这首诗谜和宝藏无关的呢?”
喻秀才笑道:“居士如此说,是承认了?这就要说到这首诗的前两句了。我们先说‘贾生空落泪’,李商隐这个人很喜欢贾谊,在诗中屡次提到他的名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名诗就和贾谊有关,不过,这里说到了‘落泪’,所以我想涉及的应该是另外一句诗吧,那就是‘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这里连王粲也提到了不是?”
清安居士点头道:“这是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诗怎么了?”
“贾谊在汉文帝的时候曾经官拜太中大夫,但是为大臣诋毁,最后贬谪成了长沙王太傅,而王粲则更倒霉,东汉末年北方大乱,他流落到了荆州依附于刘表,不能够得到重用。这两个人都是心怀家国,但是壮志难酬之人。”喻秀才道。
“是啊,就和李商隐一样。”清安居士点头道:“李商隐无端被卷入牛李党争之中,仕途上很不顺利,这首《安定城楼》就是他寄居在岳父家中的时候所写的,他的心情和贾谊、王粲应该是一样的。”
“不错,李商隐以鹓鶵自居,表达了他的志向高远,他赴博学宏词试,但是却因为遭到排挤而落选,他因此而郁郁寡欢,写下了这首诗。李商隐以王粲、贾谊自喻,而你的父亲则是以李商隐自喻啊。”喻秀才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
听到这里,清安居士的身子猛地一抖,惊愕地问道:“什么?此话怎讲?”
喻秀才道:“清安居士可知道喻某为何放弃了科举考试一途吗?”
清安居士微微皱眉,摇了摇头。
“有一半就是因为你的父亲啊,我知道,居士的父亲乃是国之重臣,但是却因为揭露官场舞弊案而得罪了权贵,他在上京弹劾权臣的路上被人暗杀,可惜当时审理此案的官员乃是权贵一党,所以他们硬是将你父亲的死说成了意外。但是明眼人谁都知道,他就是被那些奸臣给害死的。”喻秀才说到这里提高了声音,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他就是我的榜样。”
清安居士不由得垂泪道:“当时我发现父亲身上的衣服被人翻了个遍,我就猜想必然是有人想要从他的身上找到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找到了。我回家后,就发现了父亲留给我的这首诗,我觉得父亲定是想要告诉我些什么,不过,我揣摩了很久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喻秀才道:“我猜,他们要找的应该就是你父亲收集到的证据,他们多半没有找到,因为,你的父亲很聪明,他没有将它带在身上,而是留在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并且将这信息写在了一首诗里头,告诉你,他的女儿。”
清安居士身子猛地一震:“你说什么?这首诗难道,难道隐藏着一个地名,那个地方收藏有至关重要的证据?”
喻秀才正色道:“不错,正是如此。居士,如果你信得过在下的话,在下愿意效犬马之劳,帮你将证据找到,呈交朝廷,以巩固江山社稷,同时也为你的父亲报仇。”
清安居士含泪点头道:“好,谢谢你,喻秀才。”
左娇却在旁边不合时宜地打断了两人的话:“我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找啊?是洛阳吗?”
喻秀才却微微摇头道:“不,我想先去泾州看看。”
“泾州?就是当年李商隐写《安定城楼》的地方?为什么要去那里呢?”左娇不解地问道。
“如果谜底真是洛阳的话,那么头两句诗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喻秀才皱眉道:“安定城楼就是泾州城楼,我们还是过去看看吧,而且,我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青鸟。”
这回就连清安居士也不解地问道:“你不是说和青鸟、蓬莱没有关系吗?”
“不,‘蓬阁无青鸟’,是说青鸟不在蓬莱,那么,青鸟应该在哪里呢?”喻秀才微微一笑道:“就在泾州。”
左娇摇头道:“胡说,怎么会在泾州呢?”
喻秀才道:“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物,所以,我们实际上要找的是西王母所在的地方,西王母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据说黄帝、尧、舜、穆天子等人都曾经见过她。那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见面的呢?《穆天子传》中有大致的记载,穆天子当时从成周一直走到了大旷原,而大旷原指的就是今日的陇东一代,那里有高原,也就是所谓的大旷原。根据穆天子的行程,我们可以知道当时西王母很可能就居住在泾河上游,泾川的回山,平凉的崆峒山附近。而回山还有王母宫,据说是西王母降生之地,西汉元丰年间就已经建成了。而安定城楼就在泾州,北魏神麚三年于安定郡城置州,治安定县,州因泾水得名,西王母也是住在泾水附近的,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喻秀才一口气说完,就连左娇都不由得佩服道:“哇,说得好有道理啊,那我们就去泾水附近看看吧,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黑白双水寻莫愁

一路布帆无恙,三人来到了甘肃泾水,途经泾渭两河交界之处,但见远波浩荡,黑白分明,左娇不由得赞叹道:“天啊,好壮观啊,清浊分明而不混,难怪杜甫老爷子说过‘浊泾清渭何当分’,这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呢。”
清安居士点头道:“‘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早在《诗经》之中就曾经描写过这样的奇观呢。”
喻秀才却和左娇打趣道:“左 ,听你这话,你对杜甫的诗还挺了解的啊。”
左娇自豪地仰起头笑道:“那是当然,我好歹也是得到清安居士真传的,这点我能不知道吗?不过,杜甫的诗我不是太喜欢,过于抑郁深沉,和本 这天真烂漫的性子合不来,我还是喜欢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啊,这叫做爱屋及乌,因为喜欢李白,所以就顺便喜欢一下杜甫啰。”
“哦?那李杜二位先贤能够得到左 的青睐,他们还真是幸运呐。对了,既然你那么喜欢李白,就不如给我们说说看这李白的事情吧。”喻秀才笑道。
“好啊,那你就听好了。”左娇笑道:“说起这李白,和这陇东陇西还有些渊源呢,因为,太白居士的祖籍就在陇西成纪,虽然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不过,都占一个‘陇’字,也算是差不多地方吧。”

共 0062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小说。文章以唐诗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寻找证据,扳倒祸国殃民的权贵的故事。这篇小说,情节丰富,转折颇多,高潮迭起,读来让人觉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小说结合了传统武侠和玄幻小说的优势,将两者融合一起,更增添了几分传奇之感。而小说中解读的一首首诗词,更让人眼界大开,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欣赏。推荐。【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 09001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1007第492号】冠心病服用什么药好
成都十佳牛皮癣医院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和防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