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大院的思考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9-04

巍巍大别山除了神奇的嵩山峻岭,这里古名宅,深厚的文化底蕴随处可见。今年春节期间徒步徽楚古道,观赏了金寨县果子园乡姚冲村姜湾组,当地人称作姜家大寨,乍一见,好像电影里的情节再现,只见120余间明清古屋,整整齐齐端坐在深山老林,具有大别山地区典型的人居格局,历经数百年繁衍传承,形成相拥而居的庞大村落,让我们为之振奋。9月24日烽火狼烟户外俱乐部组织40余人的群友,再次踏入金寨红色的土地,在领略了峡谷瀑布,奇石峻岭以后,走进金寨长岭乡界岭村沈湾组,却被这里一片残痕碎瓦所震撼,曾经的沈家大院风光不再,遗留下的岁月,让我们遐想连篇,周围千年银杏树,见证当年悠久的历史,繁华的景象,让我们把这段历史再现,让后代人更加明白前人创业不易,后人守业更难。

下午我们走进长岭乡界岭村沈湾组,缥缈氤氲的雾气笼罩着山野,新修的水泥路直通茂密的银杏树下。那些掩映在田野上、山垅中的村庄,四周高山峻岭连绵不绝,银杏树枝叶繁茂,气象万千。我们被眼前一棵古银杏树倾倒,只见树高26米,胸围500米,要六人合围,树型成伞状,自然舒张,枝叶繁茂,挂果累累,极具欣赏价值。银杏树被当地百姓保护起来,四周围上了铁栏杆。银杏树的右侧是一半月形池塘,传说池塘里曾经有一棵高大垂柳,轻风拂动,柳絮飞舞,蓝天白云,倒映池中,景色美哉。想象一下,小时候我们在村头,老人树下下棋,妇女树下缝衣服,孩子树下玩耍,一边是枝叶繁茂的大树,一边是清波荡漾的池塘,晚霞余晖,一幅和谐幸福快乐的人间乐园跃然眼前。池塘前面是一块道场,走过道场,眼前就是一片残痕狼藉,也是我们要看的沈湾沈氏古居。据了解,沈氏古居主人郁宏公生于嘉庆年间,当时朝政腐败,灾荒连连,郁宏公为求生计,由湖北英山县板桥畈,迁居到此地,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他们迁居此地,呕心沥血,历经沧桑,创立了沈氏基业。他们以道德为本,忠厚为基,孝悌为荣,与当地先民们关心融洽。两百余年来,人丁繁盛,瓜瓞绵延,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望簇。沈湾沈氏古居原有住房108.5间,上下两个门楼连成一体,分设祖堂、中殿、前门大厅(大厅里设有戏楼,供重大节日和唱戏时用),全系砖木结构,画壁雕梁,气势恢宏、古朴。现在看见的是,由于近来拆迁、改造,原住房只存一个门楼和老堂屋,其余面目全非了。只见门楼为避风水,左边另开一门,想必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怎样的福祉。而今,几经翻修的大门尚在、院落尚在,那些贵为一方的贤达、丽影、孩童恐已无所踪迹了。走在遗留下废墟里,脚步在和青石板接触时,你会听见水声,叮叮咚咚的,淅淅沥沥的,并不古老的明清以及明清时的人们,还会和你擦肩而过,他们或是去天堂寨,或去燕子河,离开了家乡,走到了远方,化作了一幅幅朦胧的剪影。穿过古居,后面是巍峨的狮子山,古木参天,每逢春夏之交,枝叶浓郁,山花烂漫,景色宜人,三棵两千年银杏树向人们述说这里的故事,陪伴着郁宏公和先人们安睡在这块洞天福地之中。这些古朴、原始的景色,给前来游玩的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沈家大院风光不再,但是它给后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先祖创业难,后人守业更难。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兴旺发达,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给我们留下了鲜活的教材。

共 1 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巍巍大别山,徽楚古道行。随着文思的展开,紧跟作者走进曾轰动一时的沈家大院,昔日的风光不再,眼前的残痕遍布。徜徉在雾气笼罩的山野,看四周高山峻岭环绕,千年古银杏树下水色潋滟,这一片自然风情怎不叫人欣喜?只是,曾经的故居早已面目全非。留下的只有斑驳的痕迹,只有想象中万千繁盛。读罢此文,不禁慨叹: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味地改建扩建,一味地推翻重来,真的有必要吗?正如文中作者所说:先祖创业难,后人守业更难。是的,保护文物,势在必行。值得关注的话题,欣赏。【:文如烟】

1楼文友: 17:42:44 文中的古居,令人向往;文章的主题,更叫人深思,值得关注的话题,问好作者。 赐予我一双明净的眼睛,来欣赏美丽;赋予我一颗温柔的心,以保留纯净……

2楼文友: 18:22:21 谢谢关注,谢谢支持,刚来欢迎指导

小程序免费制作平台

小程序的开发和发布

微信制作小程序免费

云南生物谷发展历程
悦而维生素D3多少钱
老人补钙哪个牌子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