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斋21人生感悟10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03
难得糊涂是人生的大智慧。
清人郑板桥有句至理名言:难得糊涂这糊涂之所谓难得,是因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糊涂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孔子的中庸”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墨子的非攻”佛祖的忘我”此乃皆为糊涂”也。然世间万事惟糊涂最难。
季羡林先生在《人生难得糊涂》一文中把糊涂分为两种:一个叫真糊涂,一个叫假糊涂。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尝到一点小甜头,便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碰到一个小钉子,便忧思焚心,眉头紧皱,前途暗淡,哀叹不已。他们是真糊涂,但并不自觉。
至于假糊涂或装糊涂,则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最为典型。郑板桥一流的人物是一点也不糊涂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又迫使他们非假糊涂或装糊涂不行。
难得糊涂表面上似乎说的是糊涂”其实说的是难得”难得”在于学会装愚守拙、大智若愚,这种难得”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一种大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学会装愚守拙。
智者谦恭,装愚守拙,不露锋芒,是非曲直任人评说,庸者骄横,炫耀张扬,凌驾于人,不知天高地厚。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该糊涂时则糊涂,绝不能时时处处锋芒毕露,聪明反被聪明误。
红楼梦的宝钗就是装愚守拙的典型。俗话说:为人学得乌龟法,该缩首时且缩首宝钗这号人,与王夫人一般无二,把一套乌龟法学的相当到位。王夫人在贾母面前装傻,博得老太太赏识;宝钗在王夫人面前守拙,为的也是让王夫人能早日提拔她做宝二奶奶。因为王夫人自己曾说过:我最不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打扮!所以宝钗一到贾府,就把握住了姨妈这个脾气,亦步亦趋地刻意掩饰自己。因为她心里明白,想嫁到贾府里去,没有王夫人的认可是绝对不行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便说明的事情,人人都看透了认准了,可就是都不愿去说清楚、道明白,你若争着去说了,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能糊涂时则糊涂,看透不说透,亦不失为一种人生哲学。当然,有关大事大非的原则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难得糊涂可以退为进。
人生在世,进固然不容易,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是人们都明白的事情。可退也同样不容易,特别是有序有节的退就更不容易把握。就好比上山与下山,各有技巧需要掌握,掌握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堪收拾的后果。
当你处于弱势时,要忍住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暴露自己,而要凭借着良好的外界形势,壮大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强势的同时,最好学会装糊涂,不让人猜透你的用心,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强壮,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康熙十四岁亲自执政后,鳌拜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康熙想除掉鳌拜,但迫于他的权势,只好先装模作样。他用一切时间学习政治,用一切机会实践政治。同时,他还要作出依然不懂事的样子,傻玩傻闹,绝不让鳌拜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康熙用隐忍之法,以退为进,利用训练有素的少年武士除掉了鳌拜,重新夺回了政权。可见,处于劣势时的忍耐、退让,实际上则是不断前行。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
聪明人不糊涂,做糊涂事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聪明人首先是要有能力,有了能力之后也要审时度势处理问题,做事情该聪明处理就聪明处理,该糊涂处理就糊涂处理。
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它是一种超越、一种策略、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的思维不要糊涂,而是为人处世却是糊涂一点的好。心胸开阔些,心情平和点,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坦然面对一切,以静养心,那便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太较真,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却觅得人生的大滋味。太清醒的人注定活得辛苦,总有看不惯的,总有放不下的,苦苦挣扎;糊里糊涂的日子照样可以过,却潇潇洒洒。
聪明人有处世的实力,有宽容的胸怀,容人容己, 对于一些无关大雅的事情可能会难得糊涂地处理或让别人处理。没有能力的人整天嚷嚷着难得糊涂这是真糊涂。
如果一个人有一定的能力,有宽容人的胸怀,有审时度势的眼光,有糊涂小事的懒惰,有处理大事的果敢,这就叫做: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
难得糊涂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的气度。
在生活中,我们同亲人、朋友、同事相处,难免会产生小磨擦。但是,吵吵闹闹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如果我们各自都糊涂一点,对他人的缺点宽容点,与别人的争吵就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糊涂一点,心灵就安静一点,幸福就多一点。多一点糊涂,就多一片清静的空间。多一点糊涂,就多一方愉快的氛围。
难得糊涂,只是修养自己的身心、适应环境、自我完善、自我排解的思维方法和艺术。
糊涂的是表象和行为方式,豁然的是内心,是大度,是超脱,是不斤斤计较;收获的是坦然,是开朗,是快乐,是睿智,更是做人的大度。
难得糊涂是一种大智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于何种人最聪明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凡事精明算计,乃为聪明;另有人说,懂得见风使舵者,不失为一种聪明。但所有的看法,却都不及苏轼的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来得透彻、深刻。
古人的智慧实在不可小觑,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至理名言。当楚庄王三年不鸣时,其身边又有几人不认定他是一位糊涂昏君?而终到他一鸣惊人之时,四周之人方才恍然大悟,赞叹之声随之接踵而来。这便是糊涂的智慧。
难得糊涂是糊涂中不乏聪明,聪明里夹杂着糊涂;是一种大智若愚式的糊涂,蕴含着宽恕、包容、理解和忍让。糊涂能使人少生烦恼,益于身心健康。
人生处世,需要难得糊涂,对他人要擅见其长,不拘于其短;对事情能总揽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抑恶从善;在小事上则不过多计较,不小题大做,宽容大度,顺其自然。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难得糊涂是一门让你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地获得成功,又不致遭人妒忌的学问。要做到难得糊涂,必须要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糊涂的精髓就在于大智若愚,知道后退,懂得前进,在一颗宽厚之心里带着随机应变的智慧与谋略。在生活中,糊涂使人变得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因此,糊涂不是昏庸,而是韬光隐晦,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真正的聪明人都是懂得糊涂的道理的,他们遇到任何事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发议论。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真正活得明白,活得潇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应该承认,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所以人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但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