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读史札记说客杂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09-28
历史上,说客是一个重要的职业。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那些有名的学者,大都有当说客的本领。孔夫子,孟夫子,他们的弟子,也都从给别人让门客、客卿,从上门推销学说思想开始谋生的。说客当然也不是单单是能说会道,他必须有思想,有理论,懂历史,知得失,有进退,有脸皮,能吃苦,熬得起,经得住,有辩驳能力。看苏秦,“出游数次,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过得日子连一般贫民都不如,家里人都以为他只是游手好闲摇唇鼓舌之辈。先跑到秦国推销自己的强国称霸之术,人家不听;跑到魏国去说富民兴国的打算,人家也不理,直到后来跑到燕国,才落住脚,有了一步步从赵国到韩国以至齐魏楚的“合纵”理论的实践机会,使得“秦兵不敢过函谷关15年”。可别说他容易,说服每一个国家的国君,有多么不容易,看了司马迁的记述就知道了。苏秦的成功,带动了他们家的其他两个弟弟,苏代,苏历的,也学他做说客。苏秦在先,他们要想混出些名声来,自然不那么容易。
与苏秦作对手的,是他的同门兄弟张仪。张仪出道,受过苏秦的恩惠,但好像后来张仪并没有给过苏秦什么好处,而是在推销“连横”时处处贬低苏秦。可见说客为了个人利益,是不怎么讲礼义道德的。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对他们都不怎么看好,专门提醒读者“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张仪的出名,当然是他端秦国的饭碗,专门破坏苏秦的“合纵”而实践自己的“连横”思想的。张仪使楚怀王一次次上当,让当时的楚国皇子屈原义愤填膺,可以说,是张仪直接间接地谋害了屈原,逼得他投江自尽。张仪的“连横”理论要比苏秦的“合纵”战略成功。因为战国最后是以秦国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结束的。但统一中国的实践又不能说是“连横”的成功,只能说是秦国治国理政的成功,运用人才的成功,而“连横”只是让齐楚燕韩赵魏这些国家“事”秦而已,跟统一国家完全是两个概念。
说客成功说服对方将领或者国君的事例,《史记》里比比皆是。我们学过的古文课程里,就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左师触龙一番入情入理的言论,让开始“谁说让长安君为质就唾谁面”的赵太后同意让长安君到齐国为质,齐才发兵救了国家的危难。还比如12岁的甘罗,跟随秦相吕布韦,为吕说服张唐出使燕国,又说服赵国割让土地给秦,攻下燕的21城;大梁大夫须贾一番话,就让围困大梁的魏穰侯退兵等等。有些说客也同时是思想家战略家,比如秦国的商殃,齐国的管仲等人,君主用好了他们,就能实现富国强兵。
说客以语言为生,当然是察颜观色会说能说善说。看这些成功说服领导人的人,一个个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非如此还真不敢在人家皇宫里行走,也不足以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印迹。要说语言是门学文,他们最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看了那么多说客的故事,我的感受,一个是被说的那些国君们,他们能够听得进去那些“外来人”的建议,让人看出那个时代的领导干部是够思想解放、虚怀若谷、善于倾听的。不能说所有建议都是建设性的,但成功的案例却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智慧结晶。自然,也不能说什么人的话都有好处,有些就是反间计,一些领导人经不住别人的鼓动离间,还有些是通过贿赂实现这种离间的。比如吴国的太宰嚭就接受越国的好处,成功离间了吴王夫差与伍子胥,让伍子胥冤死在吴,倒致吴国的最后失败。楚怀王几次三番被张仪戏弄却不吸取教训,只能说明他做国王的执政能力太差了。本来,分辩谁说的话对国家有利,那些计策可能是有害的,对说客们的取舍完全是国君要负责的事情。
另一个就是强烈感受到在那个时代,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且人才的使用也没有地域、国家、年龄的区别。谁行就谁来,在那个年代没有丁丁点的问题。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但他后来挂上了六国的相印;张仪是魏国人,在秦国做高官,他服务维护的全部是秦国的利益。管仲是颖上人,到齐国作相国,他奉行富民强国的好政策,让齐称霸诸候百余年。楚国人伍子胥为吴国算是献出的生命。甘罗12岁当了秦国的上卿。这些都让人很感动。看看20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社会生活里的老乡观念,家族集团,户口条件等等,死死地困扰着人才流动和使用。前边说秦国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其实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才原因。他的智囊集团的人不分南北,他的军事集团中的将领谁能打仗用谁,他的谋士中谁的点子好用谁的点子。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环境,天地地利人和全有了,焉有不胜之理?别的国家为什么败,从他的反面就一目了然了。当然,国家统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转移的,只可能是秦,或者是其他六国中的某一国家统一;或者最多是提前或者推后一些时间的问题。
所以我们今天能够知道为什么美国能当老大,他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什么总在领跑。
还是回到说客本身。不要以为嘴皮子油滑能说会道的就能当说客,也不要以为能够投其所好吹牛拍马就能发挥作用。不可否认,说话需要一个起点,比如拿什么话题开头。一般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些好话来肯定人家国君的工作,归纳一下一国的优胜之处,都是必须的。这与我们总结工作中说成绩是主要的,不过还有些小小毛病不足,希望做的更好是一个道理。再说,谁不希望听几句好话。如果苏秦到那些国君面前都是一付教师爷的神态,上来就说你这儿不行那儿不对,什么事情如果那样就不会这样云云,那还不被人家喝斥出去或者砍了脑袋?有了开头,还要有语言的支点。这个支点其实就是你要说服人家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从人家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方面阐述如何才能避免灾祸、如何才能保证国家安全的一些道理与建议。如果我们想说服别人听你的,就应当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对别人、对单位、对社会的好处,而不能只是从自我出发倾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要求。虽然自己的想法与要求是必须明确的。
一点也不能把过去的说客等同于今天那些跟在领导后边直不起腰来的跟班秘书或者下属们。如果相似,政协或者研究室之类的机构到相似于过去的客卿什么的,经常给政府首长提出工作建议,参与督查督导工作落实,通过一定的管道畅通沟通渠道,发挥一定的作用。外交部的大使特使到是像彼时的门客说客,有事了派出去出使一下,说服对方,促进交流。当然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世界,一切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从《史记》等文献中仍然可以让我们领略曾经的说客世界,从那些历史里了然到人们曾经的思维特点、语言逻辑、生活习性、治理结构、国家战略等,以及今天是怎么回事情,这一切都从哪儿来的等等。
历史上的说客们名声都不怎么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说起话来没有一点良心道德,没有正邪之分。今天说这样,明天说那样,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他们讲的是“术”,以成功为目的。现在没有职业说客了,但这样的人还在,这样的“术”还流行,但都不是正路子。想做一个现代条件下的说客吗,那就好好付出心血刻苦学习锻炼吧。苏秦与张仪都师从于鬼谷子,现在哪儿还有那么有学问的师傅呢,这才是个大问题。
2014年 月29日
共 277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古有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今有美国领跑世界的科学技术。苏秦、张仪二人无可非议是成功的”说客“,而美国可以比喻成某种意义上的君王。说客善谏,取其道避其锋端,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虽然其中少不了迎合以及不道德之处。而对于国君而言,首先应由较强的执政能力,善分辨,何人言之有理,对自己的国家有利;何人又是故意溜须拍马,只为离间和名利。这些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应该做到的。再者,分辨之后则是能够广纳善言,善听,综合得之,才能在各方争霸之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位。文章结尾古今对比,强调,作为一名说客,最重要的是有才识,能够以事实服人,走正路。文章旁征博引,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作为一名说客也应有属于自己的过人才识,方能让自己立于成功之路。问好,好文荐赏!【责编:浅黛眉妆】
1楼文友: 06:42: 9 问好之中,近来工作有点忙,编发晚了,还请见谅。
2楼文友: 06:44:27 大量的历史事实作为基准,慢慢读之感觉思维之缜密,浅黛佩服。之前编发此类历史性杂文较少,按语不到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
回复2楼文友: 20: 4:40 感谢,学习着写点儿想法,费心了!
轻微心肌缺血吃什么药最好
老人心肌缺血怎么办
中风病人注意事项
佝偻病吃什么好什么减肥药效果最快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