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入学傍高官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14
金风拂面,丹桂飘香,新的学年开始啦!
早饭后,妻子送儿子去学校报名,我撵着儿子的脚后跟再次唠叨那些不可或缺的“老生常谈”。随后,我顺便提及:“你吃住在外公外婆家里,离校三几里路远,交通车不能直达,你是否骑单车来回?”儿子不暇思索地答道:“我走路!”他的态度明朗,语气坚定,令人无不觉得他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是呀,儿子自四五岁起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辗转东西,他的童年经历与城乡多数孩子相比不一般——
1998年,当我们举家住在湖南长沙市时,儿子正好是入学适龄儿童。那时的“寄读费”昂贵,如家长双边都是外籍户口,其“寄读费”应一次性缴纳全额(4000元人民币),如单边户口则减半。在这都市里生活,全家人只靠我打工赚钱维持油盐酱醋、吃喝拉撒,哪能还会有余钱?我们只好求助市教委、省教委,可问题还是问题。我们又直接找到学校去,可校长与教务处的解释“口径一致”:学校的规定一视同仁,新生务须缴清“寄读费”后才能报名注册。咋办?钱从哪里来?借吗?贷吗?向谁借?向谁贷?有谁愿意给我们借贷?然而,已满六岁半的儿子哪能不上学读书?瞧,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象潮水似的涌向小学校,我家小子也背上书包吵着闹着要上学呵!
在排解忧闷的翻读中,我读到了一篇有关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省长杨正午同志的报告文学。这位土家族汉子,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实事。由此,我斗胆地设想窗外的那片曙光、那抹朝霞也会照临到我的头上:若“高官”知道了我们家的“民情”,蓝天不就云开雾散,晴空万里!妻子疑惑地说:大领导管大事,那顾得上我们家这“小事”?非亲非故的,竟连人都不认得,他有啥、义务牵挂“打工仔”!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说:试试看吧,如若运气来了,兴许这“竹篙”也就够上去了!于是,几页心泪涌动、措辞恳切的“求援信”,夹带着“秋老虎”的烦闷与躁热,飞往了杨正午同志的案头。
等啊,盼啊;彷徨,焦急。凉爽的秋风吹来了,“喳喳”的喜鹊亮嗓了,我家隔壁的桐梓坡小学给我儿子颁下“特例入学”通知书啦!年轻的校长客气地说:省领导指示我校务必落实好这事,你们带孩子报名注册去吧!办好儿子的入学手续后,我牵起他的小手说:你成为一名大都市的小学生啦,这是杨正午爷爷为你叩开的第一座校门,你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他妈也叮嘱他要牢牢记住杨爷爷的这份情意……
“叮铃铃、叮铃铃”的上学铃声,伴着晨霞夕露,裹着浓浓的花香,送走一个个春,迎来一度度秋,儿子已跨入第八个学年了。儿呵,爸爸的“老生常谈”,妈妈的“苦口婆心”,你要切记于心!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都朝你投过来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祈盼你象一株小树苗那样茁壮成长、蓬蓬勃勃!
共 108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好,一切都好!文中,作者以送孩子入学的经历与心情,表达出对孩子的期盼与希望,感动并温暖人心!文章语言顺畅,情感真挚,读来触动人心,欣赏,祝福!【:冰煌雪舞】
1楼文友: -14 18:00:42 文字真实自然,体现父母对孩子深挚的爱与期盼,读来给人感触,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好不好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灯盏花制剂有哪些
剖宫产术后如何预防便秘新生儿能喝四磨汤吗
女性小便出血刺痛怎么办
上一篇:风恋春泗洲岛的春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