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莫愁前路无知己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08

6月2日晚“沁源秧歌民间来”如期举办。对于我来说,小游园晚上,民间艺人精彩的表演,简直是一场甘霖浇灌着我急切发芽的灵感,是夏夜里凉爽的晚风掠过躁动的心灵。微风轻抚面颊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耳畔沁源秧歌浓郁而高雅,过往的人在她的温柔与馨香中沦陷,这就是她的味道。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秧歌,进了秧歌群天天听友友们唱歌,因为参加了一次秧歌创作培训会,还因为第一次写剧本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我非常渴望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听听曲调,以便能写出更好的剧本。第一次全场观看秧歌,真得很精彩,满足了我的好奇,戏剧以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艺术家精湛的演绎,征服了观众,赢得了掌声,回想起半年来与秧歌的缘份,久久不能入睡,有感而作一首七律以记之:

夜半无眠心自宽,无端思绪尽言欢。

既逢知已频敲骨,祝愿初心可挂冠。

前路能令春色暖,今宵定使夜光寒。

民间高手英雄气,一曲长歌和泪看。

我祝愿他们取得好成绩,也希望与他们成为朋友,成为知已,成为老师。对于音乐与演技来说,我是门外汉,我关注的是歌词与剧本,好多歌词是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多次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们的表演水平是任何人都能看出来的,那些长期活跃在红白事上的艺术团,他们早期接受过教育,舞台经验丰富,唱腔圆转,舞蹈动作潇洒。那些以王冠军为代表的乡村文艺骨干,舞台如同田间炕头随意不拘,语言逼近泥土,与熏风说话,与河水交流,与黄土共枕,很容易地引起观众共鸣。如果说街头表演他们足以自豪,若要走出沁源,登上春晚,推向全中国那就难了,所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谁也需要学习的。在方便快捷的互联时代,你若努力,老师自来,许多台上表演的台下观看的就是秧歌泰斗民间高手,他们就在群里,轻轻一点就是好友。民间的爱好者就是一颗颗禾苗,在时光荏苒的岁月,需要一杯水灌穿成长的根系。共同的爱好是粘合剂,屏中交谈,偶然邂逅,交流相知,在岁月的长河中所有的爱好者都会相遇,那是一个幸福的期盼,一个美妙的过程。

沁源秧歌由本地的广场秧歌(圪圈圈秧歌)和流传在本地的民间小调相互融合发展而成,远在明末清初即已盛行。曲调婉约,歌词里反映了先民生产生活的愉悦,内心的苦楚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抗战时期融入红色文化,成为太岳军民文化精神支柱,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乡土戏剧的巅峰,沁源秧歌与围困战一起成为沁源县的名片。它早已锲在沁源人民的骨头里,流在血脉里,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记录着党的政策人民的生活。此时此刻生活在互联+的时代,智能化的时代,七零年以后出生的人,几乎都受到了现代教育,人民素质与日俱增。所以,传承秧歌是需要与时俱进,带着成长的裂痛,为之歌为之哭,为之写下壮丽的诗篇。树枝为了迎接春天而吐出嫩芽,河水为了奔入大海而流淌。我们为实现人生价值,不也应该像绿枝像溪水,在人生这华丽的旅途,努力追寻那道属于自己的光茫。

任治平、王建和、龙青山等作家脱颖而出,成为沁源秧歌剧本的三驾马车,撑起了半壁江山,他们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是成熟的剧作家,作品以弘扬主旋律为主,语言质朴、风格醇厚、脉络清晰、主题鲜明,于浅淡时有浓烈,直白处含深情,朴素中现华贵,内敛中见高扬,他们是官方人士,有太多的资源让其作品发扬光大。大多教草根编剧如王冠军、魏一先等人都是全能手,他们的作品取材于生活,怀揣热情,语言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白描为主,清澈见底,毫无斧凿痕迹,俏皮幽默的的土话风格,深受观众喜欢。他们一起繁荣了秧歌文化,功不可没,但是要传承下去,仅仅是他们是不行的,是需要年青一代的参与,庆幸的是有了。

很遗憾他们没有报名登上舞台,由年青人编创的《沁源家》这首歌,近期火遍沁源,他们以沁源秧歌为基础,加上现代音乐流行元素,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歌曲节奏欢快,深受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受到高等教育的年青一代,在传承原汁原味的同时,也会融入他们所喜欢的现代元素,多元化的发展势不可挡。《沁源家》的创作有着非凡的意义,标志着年青创作者已经在关注本土,他们是希望也是一股新鲜血脉,是一次伟大的实践,以长远的眼光寓示了未来秧歌文化的繁荣,许多人发出衷心的点赞,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有关部门关注他们,培养他们就是培养未未的接班人。

在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文化部门组织这次展演活动意义深远。是建设文化沁源的一次创新,是挖掘培养秧歌各种人才的一次创举,是民间爱好者展现自信的星光大道。感谢为此次活动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导者指导者,他们大多数是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满怀热情,四处奔忙,呕心沥血的工作,才有了小游园的掌声与欢笑。在良知与使命面前,他们是一根弧线,串起了泥土的芬芳,是一根穿透灵魂的绣花针,绣着一幅精美的画卷。他们不需要回报,传承是他们的心愿,为他们祝福,为他们喝采,为他们骄傲,为他们采集太岳山上最美的花朵,编织最美的花环戴在他们头上,用最美的声乐最动听的声音说声谢谢,那声音像汪峰像那英,男深沉女甜美,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而我的剧本处女作《秧歌贺寿》就是以他们为原型写的,展示了他们幸福而又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赞扬了为沁源秧歌申遗做出的贡献,折射出在艺术熏陶下的孩子们一定是很优秀的。

沁源秧歌民间来,草根也有温暖的春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既然有三十家媒体展现沁源风采,有一百多名画家采风沁源,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媒体或更多的国家级的艺术家来展示来指导沁源秧歌。能走出像阿宝,王二妮等等知名的歌手,是每一个沁源家的期盼。有些促动,始于笔尖,最后,也只能止于笔尖了,过尽千帆,踏遍河川,莫愁前路无知已,沁源谁人不识君,彼此温暖彼此鼓励,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拿起手中笔写下旅途的故事,敲起你手中锣鼓让 与音乐一起传播,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跟随前人的步伐,游历山水,追寻梦想,歌声与天地广阔,希望与宇宙浩渺,我们结伴同行经历风雨,收获美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共 2 8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散文《莫愁前路无知己》,写了对沁源秧歌的挚爱之情。“沁源秧歌民间来”大奖赛活动搞得非常好,作者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赋诗一首,做一七律以记之。作者喜欢歌词与剧本,也曾为此秧歌队贡献了力量。并真诚地希望,这支民间的秧歌队在文化部门的带领下,能够走出全国闻名的歌手,现在已有三十多家媒体展现沁源风采,一百多位画家采风沁源,作者由衷祝愿,沁园秧歌队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感谢赐稿菊韵,祝您美梦成真!【 远近】

1楼文友: 18:00:14 6月2日比赛,6月5日发稿,很快速,属于报告文学了吧。性很强。

2楼文友: 22:12: 0 不算是,一点秧歌的体会心得希望而已,算随笔吧!

楼文友: 22:25:05 民间的秧歌队,大奖赛热闹非凡,欣赏民间艺术团体,贴近生活娱乐,又有意义,值得欣赏!

如何治疗小儿积食发热

什么药能治小儿积食发热

小儿肠痉挛腹痛表现有什么

婴儿有眼屎
高血压长期吃西药副作用
盐酸索他洛尔片 鲁南制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