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小记维权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10-24

恩施市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小记

让农村环境更优美

——恩施市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小记

2015年01月06日08:47

谢顺

“沼气真方便,还清洁。”2014年12月28日,恩施市白杨坪镇朝阳坡村村民文泽喜说起他家今年新建的沼气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难题,每年还能替我节约不少煤钱。”同村另一村民张远清说。前年他家建了一口沼气池,配套改栏、改厕、改水、改厨后,点灯、煮饭、取暖用的全是沼气,生活很方便。更令他自豪的是自从沼气池建好后,猪圈、厕所的粪便就全进了池,喂猪再也不用忍受刺鼻的味道了。沼渣液(沼肥)是最好的有机肥料,上地后能疏松土壤,让庄稼长得好,还能有效避免庄稼受到病虫侵害。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介绍,以沼气为纽带,该镇部分村已经形成了“猪—沼—茶”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沼气池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该镇还采用“专家+点+技工”的后续服务模式,加强组织培训,走村入户,跟踪服务,确保农户能真正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该镇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农户修建沼气池,积极争取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注重加大资金、技术、人力投入,指定专人负责,严把沼气项目建设质量关,同时以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民建池的积极性。

据了解,2014年,恩施市已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4000户,其中“一池三改”2318户,生物质炉1682户。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该市以沼气池开发为纽带,沼肥利用为驱动,现已发展“猪—沼—茶”、“猪—沼—菜”、“猪—沼—果”等多种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带“火”了茶叶和蔬菜等具有恩施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步迈进家居环境花园化、庭院经济特色化、生态能源沼气化。

受益于“一池三改”项目的实施,龙凤镇双堰塘村村民吴泽镇的生活也有了新变化。2014年12月25日,一走进吴泽镇家的院坝,就能闻到他家厨房内飘出的饭菜香味。不见炊烟起,却闻饭菜香。吴泽镇已摒弃柴火做饭的旧习,建起了小型沼设计师的采购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只是个人的零星消费气池,烧水、做饭,用沼气既节能又卫生。“看,用沼气烧水做饭火力旺,而且还不会,黑锅底。”吴泽镇高兴地说,过去买煤一个月至少得花掉75元,有时还要抽时间上山拾柴。现在,废弃的杂草和猪粪在沼气池一发酵,就可以用沼气烧水做饭,不但不花钱,还不会被烟,火燎。

可就在8年前,吴泽镇却还认为沼气“不靠谱”,加之自己还需投入资金和人力,他谢绝了当时就已在开展的农村厨房厕所“一池三改”。耽误了几年后,看到周边的家特别是晚年的孤独。而邓小平不是。无论是他“文革”被打倒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大家也都找到了“猪—沼—菜”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致富新门路,吴泽镇终于心动了。他主动找到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要求改厨房、改厕所、改栏圈,这才有了如今家里的新变化。2014年,龙凤镇双堰塘村共有112户村民用上了节能环保的沼气。受益于中国和平友好发展基金会捐赠项目,这112户村民还获得了5500元国家补助,建起了沼气池,装上了太阳能,安上了沼气灶、抽油烟机等,扮靓了厨房、厕所,又改善了栏圈喂养条件。“一池三改”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4年,龙凤镇以沼液、沼渣为主要肥料,以杉木坝、二坡村等村为基地,新发展精细蔬菜基地6000余亩,建成了城郊蔬菜产业带;依托蔬菜公司、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蔬菜大户500余户;新发展茶叶种植面积7000余亩;发展“155”家庭生猪养殖猪舍50余栋。

昔日,农民为燃料缺乏、燃料不安全等发愁。如今,伴随着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不少农民享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福利。清洁能源的入户,让农村更新,环境更美,生活更甜。

(络:曹贤炜)



嘉兴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软肝的药物应该怎么选
桂林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