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职责就是读稿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06

的职责就是读稿。做了二十多年的,读了二十多年的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肩担“天职”,也难免滋生出些许疲乏。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不是分内必读的稿件决不染指。但前不久出差归来,却见案头放着瘦酒兄寄来的书稿《小心早恋》,厚厚儿的一叠,心里就有点发憷。为何发憷?因为与瘦酒兄不仅是乡党,还是校友,虽是漫长年月没见面了,但彼此的心里还是有几分牵挂与念想的,他的“要求”岂是一个“推”字了得?

于是就读。于是我就意外地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为何是意外?因为这是瘦酒兄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甫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决没有夸张和粉饰的意思。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想停下来都欲罢不能。好久没有读到让人如此荡气回肠的作品了。这也许与瘦酒兄小说里的场景与人物有关。他说的是我们母校的事,讲的是我们周遭的人,这些人里有我们共同的老师,也有我们共同的校友。正因为如此,瘦酒兄让我一下就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回忆的隧道,或者说他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里我感受到了时光回流时撞击心灵的声音,也看到了一拨 里挟裹着偏执、压抑中带着叛逆的少年伙伴向我款款走来。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一切又都是那么不可抗拒。我虽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潜意识总在提醒自己不要遗落了“记忆”,但是,在《小心早恋》的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终究还是一个健忘的人。其实,想成为一个不健忘的人是需要守得住寂寞的,假如你要把记忆变成文字,变成“黄金”,那又是需要才气的。有了《小心早恋》做铺垫,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说,瘦酒兄恐怕就是这样一个人了。他做了三十多年中学老师,从一个小镇里最普通的中学开始,最终走上了全省重点中学的讲台,没有甘受寂寞的特质是难以做到的;从一个师范走出来的青涩的小伙子,最终赢得了无数家长、学生的赞誉与信任,没有过人的才气也是不行的。如今有《小心早恋》做媒介,我想瘦酒兄令人敬畏的东西除了手里的教鞭,恐怕还有书写生活长卷的这一支笔了。

当然,假如我读了《小心早恋》,仅有这些遐想,那也有些委屈《小心早恋》,委屈瘦酒兄了。我说我“意外地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更多的是说这部长篇小说传递给我们的一种震撼。这一震撼是文学的也是精神的。文学的是指作品凸现出来的、不可忽视的艺术 ;精神的是指小说所张扬的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生命总是会顽强而不屈地去追寻一种本真,尽管会留下很多的疼。也许正因为疼过,蓦然回首时,我们才感受到“回望”的重要与可贵。

《小心早恋》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在回望历史中,去触摸与感受生命与精神本真的小说。

《小心早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的故事。毫无疑问,揭开这段历史,我们就无法逃避直击“伤痕”。无论是早期古华的《芙蓉镇》,还是后来的阎连科的《坚硬如水》,都无一不是如此。名家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的。《小心早恋》也是揭开“伤痕”,不同的是,它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作家用一群原本生龙活虎的中学少年作为故事的载体,用他们还不够成熟的身体和心灵去承载那段历史强加于他们的沉重。正是由于不成熟(也不可能成熟),他们就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在极端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去刻意地伪装,因此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对“环境”进行了反叛。早恋就是他们反叛的行为之一种。少年时代是求知的年代,当求知的载体——学校成为了蔬菜试验田、养殖场、农机修理站时,求知的快乐也就消逝了。当一种应有的快乐消逝后,一种另类的快乐就会像野草一般疯长出来。这一如人的欲望,某种正常的欲望被压抑时,另一种欲望冒出来就不足为怪了。早恋成了这帮少年隐匿着的快乐,也在不经意中变成了他们生命与精神的枷锁。当少年时代随着中学时代的结束而结束时,他们才突然发现,原来只是做了一场噩梦,噩梦醒来,已是伤痕累累:有人失踪了,有人伤残了,有人死去了……作家在这里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政治因素,只是冷静地在剖析一场所谓的爱情。当这场爱情终于给了他们撕裂般的痛楚时,他们也就与那个盛产悲剧的时代缝合在一起了。记录“文革”的小说很多,由此大红大紫的作家也很多,但能像瘦酒兄如此独特地选择切入点的作家恐怕不多,瘦酒兄就是这不多中的一个。我们现在回头来看这群少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但是,我们却无法怀疑它的真实性。作家在这里是在为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无数少年立此存照,因此,《小心早恋》就具有了历史的社会文本价值和历史的政治文本价值。

瘦酒兄也是一个画画的高手。与画家不同的是,他不是泼墨成画,他的“画”是用精美的文字叠加而成的。如果还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的“画笔”专注于一点:“画”江汉平原,“画”生养了的那块土地。在这一点上,瘦酒兄在他的《小心早恋》里已表达得淋漓尽致。小说一开头,就把故事发生地“皇歇”的来历进行了一番非常有趣的考察。甫一开始,就让读者进入了一个十分具有个性特色的环境里,让人对即将开始的故事产生了一种期待与遐想。接下来的叙述中,作家更是将“皇歇”也只有“皇歇”独有的风土人情一点一滴地渗透在小说里。我们在和小说中的人物交谈时,也在体验与感受着一种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民风、民俗与民情。在那儿流传的歌谣、传说、与不成文的典章,作家更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铺陈在读者的面前。不矫情做作,也非象征性符号。我们在读小说,更在读一块土地,一块厚实厚重的土地。说沈从文先生把湘西写活了,活了的是人,是物,更是湘西的文化。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只有也只能以独特的文化即民情民风做依托时,才会显得更加鲜活与厚重,达到我们常说的一种刻画人物的境界: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显然,在《小心早恋》中,作家做到了这一点。其实,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些知名度很高了的作家,把故事放进某一环境里时,也只不过把“环境”当做了装饰门面的一种伪符号,自欺欺人而已。一部好作品的后面必定站着一位好作家,而好作家又必定对作品中出现的地域文化熟络于心。做到这一点,需要才气,更需要感情。只有很深刻很缠绵地爱上了这块土地,我们才知道如何去精准表达。很显然,瘦酒兄把他对生养了他的那块土地的深爱之情,融入了他的《小心早恋》里,由此,不但让《小心早恋》有了浓厚地域文化底蕴,也让《小心早恋》具有了较高的地标文化价值。

当然,我也佩服瘦酒兄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小心早恋》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他给我的感觉却是架构大作品的行家里手。有句再通俗不过的话,说文学即人学。这可能就给文学作品设置了一道门槛:首先得把人物写好写活。粗略统计,《小心早恋》里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不少于20人,无论是主角还是过客,作家都能把他们刻画得有棱有角,活灵活现,绝无雷同痕迹。尤其是对同类型同层次的人物处理,就更需作家有厘清的本领。《小心早恋》里就有几组这样的人物。比方同为少女的舒多多、伍飞和卯起;再比方说同为学校领导的马校长、水主任以及农民驻校代表张聋子,等等,无一不在作家的笔下带着呼之欲出的个性色彩在小说空间里自由行走。不过,在这众多的人物里,我以为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年轻的代课老师武钢花和“邻家女孩”卯起,她们身上附丽着浓厚的历史烙印和悲剧色彩,正是如此,也让她们的命运与个性具有较高的社会与文学的评介价值。当然,我更推崇《小心早恋》里的细节描写。以我的欣赏水平,瘦酒兄应是大家手笔。比方说第七章中孙秤砣与妹妹争抢母亲 ;再比方说第六章里村支书喜爱占便宜,等等。如此妙不可言,出神入化的细节,在《小心早恋》里可谓俯拾皆是,星罗棋布。而这些,无一不在体现着一个作家成熟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文学功底。除此之外,瘦酒兄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小说是精思的故事。这可能是作家的创作谈,属一家之言,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小说离开了故事,那就如饮白水,寡淡无味。《小心早恋》以“我”为叙述主体,大张大合,有如天马行空,但飞得出去也收得回来。作家在张与驰中不断地把“我”的局限性进行扩张与延伸,从而让故事,也让人物逐渐趋于丰满与厚实。说《小心早恋》是一部精彩的小说,作家善于讲故事的能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然,《小心早恋》也不是没有缺憾之处。譬如说,孙秤砣这个人物,他几乎左右和牵引了小说里众多人物的命运,是什么东西赋予了他这种力量?个人的魅力使然还是社会环境的操纵?小说里似乎还缺少一些必要的垫铺。再譬如说,《小心早恋》的叙述语言确实精彩与精准,尤其是熟练地运用了许多地域性的方言、俗语。应该说,这些给小说增色不少。但是,如果对所有的方言俗语不加提炼地运用,我们就势必在过度地追求“原生态”的美时,可能会放弃文学的一些升华原则和文学本身的唯美元素。不过,这些只是我的一点陋见,瘦酒兄是不必在意的。假如《小心早恋》真存在这点滴缺憾,那也是瑕不掩瑜。我还是那句话,《小心早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是一部可以让我们灵与肉都会产生强烈震撼的大作品。

我不是评论家,只是一个读者,说的也只能算是读后感之类。不过,我还敢说的是,如果有读者读过了这部小说,一定不会失望,一定会感悟出更多的精彩。

我与瘦酒兄十多年没见面了,他用这部小说作为使者与我再度“面对面”沟通时,我把《小心早恋》当做了瘦酒兄,也把《小心早恋》当做了瘦酒兄送来的“礼品”。是的,这个“礼品”实在是太厚重了。我由衷地为他高兴,也由衷地因他而骄傲。瘦酒兄在寄给我的信中回忆说,十几年前我为他写过四个字:永久无恙。瘦酒本名孙永久。说真话,我记不清了。假如真写过,我是在什么样的氛围里写下的?为什么写下的是这四个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不过,这并不重要,祝福生命祈祷健康,大概是不会让任何人觉得矫情的。如果某天我与瘦酒兄再见面,如果案头还有宣纸,我愿为他再写四个字:永久精彩!因为我期待着他有更好的作品让我再震撼一次、二次,或者更多。

共 92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对朋友瘦酒的青春文学——长篇小说《小心早恋》,有感而发式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和评价,对小说中那些自己曾经熟悉和经历的亲涩故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透过一个群体中个体的成长足迹,折射出所处时代的深深烙印!问好,推荐!【:姜光丽】

1楼文友:201 - 2 :24:40 文友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写作者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鞭策!

2楼文友:201 - 17:5 : 9 《小心早恋》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在我写不出来写不下去的时候,当代著名作家、家刘爱平先生向我投来滚烫的目光,并屈尊为拙作作序。这,无异于在我几近衰竭的胸腔安装了一个强劲的起搏器。爱平先生的序,让我记起了臧克家《老马》中的句子: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我抬头望望前面。 抬望眼,我不能就此老去。 人生百态,瘦酒一壶。

楼文友:201 - 17:54:49 爱平先生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在《武汉作家》杂志。昨天发来短信说,已经给我寄出样刊。 人生百态,瘦酒一壶。

4楼文友:201 - 16:08:15 拜读精致的评析,享受作者带来的精彩,为作品献分,顶一下!

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静脉曲张怎么办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刘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