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08

《跳房子》(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著 重庆出版社

在房子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话题之一,房价又持续“高歌猛进”、朋友们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蜗居》时,我随手从书橱拿到的一本书竟然是近日推出的最新修订版《跳房子》。这大概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感情和观点的最为强有力的百科全书”。作者胡利奥·科塔萨尔是阿根廷人。这次重温这本被称为“怪异”的小说,与初读不同的是对书中关于“概念”、“意义”乃至对语言本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先要交代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挺“好玩”,他在书的开头就提供了一份导读图表、指导读者从小说的第7 章开始进行章节间的跳跃阅读。这是我对这本书印象一直非常深刻的原因之一。《跳房子》一直盘恒心间的第二个原因,是我小时候特别爱玩的一种游戏叫“跳房子”。那时候,在没有电脑、游戏和没钱买玩具的背景下,小伙伴自娱自乐的节目无非捉迷藏、跳房子、跳绳等。而跳房子这种游戏又是不需要任何成本且能暖身和锻炼眼力、臂力、脚力等的运动项目,技术性也不强,所以不仅小孩子们喜欢玩,父母和老师也不反对。这个游戏可以一两个人或数人一起玩,玩法甚为简单,只需在地上画八个方格,然后拣个小石子投进脚前第一个方格,单腿踢着石子依次顺利(不擦框线)穿过八个方格,再跳第二格。八个方格谁先通过就算赢。这个游戏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原点起跳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这点与《跳房子》中的主人公奥利维拉十分相似。奥利维拉一直在寻找着自我的原点,他从阿根廷到法国、又从法国回到阿根廷,始终难以找到使他信任的价值和逻辑。奥利维拉的形象本身就意味着现代性的悖论:人们怀疑理性的可靠,却又只能依靠理性去坚定这种怀疑。奥利维拉和朋友创立的被称为“蛇社”的沙龙里,不断有争论艺术、哲学及政治、经济等的声音。参加“蛇社”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但“蛇社”的结局却是毫无缘故地解散。这让人产生了对自我拯救的怀疑。也只有像尼采那样的疯癫者,才得以从理性中逃脱,用诗人的洞察去抵抗这种理性的暴力。

事实上,无论是谁都会在《跳房子》里看到自己的侧面。书中各个门类知识的陈列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反讽性,仿佛所有的知识和话语都在进行着自我拷问,就连拷问本身也存着合理性问题。所以,在现实的房价始终“高烧”不退的背景下,重读《跳房子》的过程,也是我对自己拼命挣钱就是为了圆房梦过程的拷问:现代的聪明人都知道当今“房子”就是个“火坑”、就是个吸钱的巨大“陷阱”,可大家为什么还奋不顾身地跳呢?这实在是“刀口舔血”的险举啊!然而,合上书后,我又回到现实中,房子就像一个目标甚至理想横在像我这样“蜗居”者或比我更差的“无房户”面前,虽然不停质疑房子的重要性,但还要挣扎着往里跳。

(:李明达)

北京北城中医医院杨清泉
静脉曲张是怎么引起的
老年骨质疏松用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