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将巨剑举过头顶体系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8

摘要:两年前就读过徐向东长篇小说《归者》,当时已经被小说深刻的主题和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所吸引.但是当时因为工作在身,心不能沉静,所以虽然看后感想良多,但终不能成文.而心里却一直没放下。 两年前就读过徐向东长篇小说《归者》,当时已经被小说深刻的主题和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所吸引.但是当时因为工作在身,心不能沉静,所以虽然看后感想良多,但终不能成文.而心里却一直没放下。

今年暑假期间,抽出一段时间,又细细品读一遍,再次被打动。我发现这次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小说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命运,更主要的是小说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命题。

一、熊建安的心灵救赎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有阶级的社

会里,人的社会性包含着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具体的人性,而抽象的所谓人类共有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我国古代将人性有四种分类,即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恶论。传统儒家人性学说认为 人皆可以成尧舜 ,只要 内养外化,皆可成善 。

小说中而最能体现人性本质的重量级主人公是熊建安。他身上体现了人性复杂的善。如解放初期,他为了支持解放军,偷走了父亲所有积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购买了大批急需药材,自己也倾家荡产。此后,他工作积极,并因为他对新中国解放做出的贡献,入党、当农会副会长、土改小组副组长,一路走来,直到成为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唯一权倾全村的人物。如果他后来没有被贪念所诱惑,那将是一个人性由初善到终善的完美终极。

我国最先主张“性善论”的是战国中期人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 善端 ,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熊建安正是这样一个先天具有的天赋“善端”他的积极支持解放军,是他具有一种先验道德观念的萌芽。

孟子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而在熊建安身上体现的人性的恶。小说中是他一手造成这么多的人间恩怨,从隐藏了黄礼忠父亲交给国家的 0根金条开始,他逐渐释放人性中的恶。他利用职权趁人之危霸占少女谭丽英,并让其嫁自己女儿喜欢的同村青年黄礼忠,使女儿彻底断了与之相恋的念头。他贿赂别人将考上大学的黄礼忠档案改给自己儿子。他先后拆散了儿子和女儿的初恋。他用贪污的金条财创业、出国、取得美国国籍再次回国,直到积累至万贯家财。

我国战国初期有一个叫世硕的哲学家最先主张 有善有恶论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 善 和 恶 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他虽然认为人生来就有善与恶的不同本性,而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养。后天养之善性,则是善性不断增长;养之恶性,则是恶性不断增长。后世赞成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汉代的董仲舒、扬雄、王充,唐代的韩愈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

国外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柏拉图认为人有欲望、意志和理性。当理性能驾驭欲望和意志时,就能获得善。反之,就是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有理性和情欲。人生的目的在于用理性节制情欲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恰到好处,以获得人生的幸福。康德则认为人有两个我,一个是 实我 ,一个是 真我 。 真我 是理性主导的我, 实我 是情感主导的我, 真我 因为善性的约束而高于恶 望的 实我 。

再回望小说中的熊建安,在他人生经历渐渐丰厚,创造的财富渐渐丰厚之时,他身上再次体现了人性的善。这恰恰验证了“后天养之善性,则是善性不断增长”。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开始忏悔。他的善性便不断增长。从九十年代开始,他便以捐献的形式赎罪,无论什么形式的捐赠,他都积极参与,并且低调捐赠,很多捐赠他甚至不留姓名。直到他去世统计捐款总数超过1.5亿元是在册数字。还有很多办法统计的捐赠。直至在他身患癌症期间,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趁自己尚且清醒,他将一生龌龊之事统统说与女儿。更是在遗嘱中将家财散尽,极尽忏悔,安心离世。

这正是“养而致之则善长”,是他人性中呈现的大善。

我国古代的儒家学说认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再观熊建安遗言,他里面投射出来的不仅仅是忏悔,更多的是善言。他在遗言中回顾了自己一生走过的善的和恶的人生之路。他描述了自己当初如何散尽家支援解放军;他也坦白了自己如何私自藏觅了黄礼忠父亲的三十根金条;他交代了自己是如何用这些金条开路,立足、发展、行恶;他也极尽忏悔,痛斥自己是十恶不色的罪人,表达自己愧疚、良心一直不安宁的心声。他并将自己的善言付诸行动。他将经营得最好最有发展的红宇服装厂原封不动归还给黄礼忠或者黄礼忠的儿子黄小宏,所有权也归他们所有;他将另两个工厂分别交给儿子和前女婿,并告诫他们回馈社会,今后要将企业所得利润按一定比例用于社会慈善事业;尤其是他对无亲无故的保姆梅小花,也进到善举,将十万元人民币送给她,并要求子女帮助她创办爱心家政公司,将爱心传到千家万户。最后,他说:如果来世,我还要以博爱之心,为社会做贡献!他企求他最后留下来的是超乎物质之上的博爱,并希望人世间,恶越来越少,善越来越多,博爱精神一代一代永续!

至此,在熊建安身上诠释了佛语:“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是的,人身本来就是尘土一粒,来自大地,归于大地。熊建安最终算一个智者,他走得安心坦然了。他可以无愧地说:“大地,我来回归,我是洁净的,我没有污染你”。这是人性中善的回归,是最伟大的心灵救赎。

二、众多人物身上折射的善

报社记者黄小是小说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来自湖南省湘南山区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母亲有病。虽爱好诗歌,但他没有靠山,没有后台,一切靠自己打拼。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因为工作采访遇到了刘小芹,便被她的才华,善心和美貌所吸引。他用行动支持小芹帮助失学儿童张高,并一直为张高义务补习作文,在公益事业上,他也倾注了面绵薄之力。这是人性中的被激发的善。

刘小芹是小说第二号主人公,她是一位80后典型代表,她的身上放射着单纯圣洁的光辉。她生活条件优越,父亲开工厂,母亲在警界,外公是美国归来的大企业家。按可继承的财富标准来衡量,刘小芹可以说是标准的富二代。但是她个性低调,,有社会责任感,她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业余时间,她热衷公益,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组建义工队,自己亲任副队长。她不张扬,不炫富,她把宝贵的业余时间奉献给社会。在她身上体现纯洁的善。

刘小芹的母亲熊一玫、父亲刘秋良、舅舅熊成东,黄礼忠母亲谭丽英,熊一枚同学许英等,是一组中年群像,他们生于六十年代,经历了人民公社大集体、文革、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事件。尽管处于变革期,社会复杂,但这批人感情纯真,爱岗敬业,人性淳朴,都是我喜欢的形象。

尤其熊一玫,她的初恋被父亲拆散,后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但是她性格里面有一种刚直和勇敢,有了女儿小芹之后,她从这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她热爱的事业,于是,中年的她事业有成。后来,她一只带着女儿过着单身生活,这丝毫不影响她热衷生活,热衷公益。她严谨之中流露诸多生活情趣。闲暇时她也去逛时装商场,她追求完美,充满感性又不失理性。是一个塑造较为成功的都市中年女性。她的身上表现的是至情至性的善。

而许英的形象是作者塑造得最血肉丰满的一个,作者对她可谓不惜笔墨,重彩描绘她的过往,她的不幸婚姻和她的五年打工经历,包括她如何对待工地喜欢她的男性,作者详细描绘她既要坚守道德底线从不出轨,又极为渴求的复杂心理状态,令人信服。中年的许英被熊一枚发现,并不遗余力帮助她,通过小芹父亲刘秋良,将她呵护打造得美丽如初,并令其和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仍是初恋情人、企业熊东成相见,许英与熊东成终成眷属,爱情之花20年后绽放。但是她依然帮助身陷囹圄的赌徒罪犯前夫,倾尽身上所有交给他,令其改善狱中伙食。打工多年,自己不花分毫成就儿子学业有成、赡养公婆。她的身上表现了执着不屈的淳朴大善。

黄小宏的父亲黄礼忠是小说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人物。他的命运最为悲催。初恋女友离他而去;妻子被恶人 ;养了二十多年儿子最后得知是别人的;在熊建安遗言里得知他的爷爷是被也熊建安迫害的,他考取大学也被熊建安移花接木用自己儿子给替换了。仿佛人世间所有悲催不平的事都发生在他身上。这些悲惨经历,活活将一个热爱生活、喜欢诗歌、才华横溢的青年打压成了一个厌世、沉郁、暴躁、木讷的中年男人。但是,时隔二十多年后,他与熊一枚相见所表现出来的善心善举,表现在他对熊一枚所说的话,掷地有声。面对他违心所娶的身患重病的妻子,他说:“我现在是为家庭,为她而活!”这是一种升华的责任感,正如熊一枚说:“男人的情感博大,这样的男人值得尊敬。这样的男人付出更多,苦水往心里咽。”也如黄礼忠自己也说的:“身为男人,总得像一座山——不管这座山是贫瘠还是富饶的!”他的话闪闪发光,他的遭遇令人痛心,他的如山胸怀令人赞叹敬佩!他的确做到了:在他心爱的女人面前毫不保留燃烧自己,照亮了她!这是人性之中的大善!

三、小视角,大主题

最后我想说,小说的时代背景正是当下,作者以慈善、感恩为主旋律,作者通过熊建安人性中善的回归和伟大的心灵救赎,表现滨海市和中山市的博爱精神这样一个大主题,给读者深刻印象。小说中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是都持善之心,积极向善,善待社会,回报社会。小说传播了正能量,劝善世人,给人启发。

共 86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阅读一篇小说感动的是不仅仅是小说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命运,更主要的是小说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命题。作者首先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讲解了人性的复杂,并用这个理论解剖作品中主人公熊建安的多重人格和复杂人性,以及其他人物身上所折射的人性的善。文学就是人学,人性的本质在作品得到完整的诠释,这就是作品的闪光之处,就是主题的深度。这篇文章插入很多人性的理论,准确进行人物解读,不仅让我们看到原作的丰富,也看到赏析作者的理论深度。非常精彩。【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116】

1 楼 文友: 2015-10-11 11:01: 6 小说宣扬了博爱的主题,赏析作品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解读小说,让理论与解析相互支撑,现货了人物,升华了主题。感谢支持作品赏析!期待更多佳作。此文推荐给朋友们学习阅读。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 2015-10-11 11:55:08 哇! 优秀编辑就是不一样,刚刚编辑好,就获得精品了!【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116】,非常感谢!

可是,蓝豆怎么没变成红豆呢? 疑惑中 :)

2 楼 文友: 2015-10-11 11:04:41 小说宣扬了博爱的主题,赏析作品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解读小说,让理论与解析相互支撑,鲜活了人物,升华了主题。感谢支持作品赏析!期待更多佳作。此文推荐给朋友们学习阅读。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千金益母颗粒价格深圳治疗妇科医院腰膝酸软的中药治疗哪个好

小孩积食咳嗽怎么办
得了头痛吃什么药
严重鼻窦炎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