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散文正月十五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1-25

摘要:现在不知怎么回事,拥有过多节日和快乐的人似乎把正月十五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差不多都忘记了。 正月十五肯定是比春节更有意思的节日。

正月初一太正统,太严肃了,举手投足都有太多的规矩,见人不是抱拳作揖,就是鞠躬问好,开口讲话要出言谨慎注意多多,清规戒律弄得人整日小心翼翼,一副临渊履冰的样子,生怕一不小心捅出纰漏惹来别人的笑话。还有,那天早上起来,照例是要穿新衣服的,对于大人来说,着上光鲜新衣也许是一件体面的事,但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穿上新衣服碍手碍脚不说,甚至搞得有点手脚无措。最糟糕的一次是在和伙伴们的疯跑抓扯中,不知怎么回事,胸前出现了一个不小的豁口,气得母亲要打人,幸好父亲宽大为怀,说是过年,今天就算了吧,这才免去一顿皮肉之苦。但不管怎么说,这“结论”还留有“尾巴”,过年的快乐自然就黯淡了许多。正月十五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一个放纵和狂欢的日子。这一天俗称“大年”,人人都知道,这“大年”的含义就表示“年”的气氛达到最高潮,高潮当然就意味着结束,结束,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寻常人家而言,就意味着再正式地吃上一顿,对母亲端上来的美味风卷残云。最富有联想的是,那天可以对三十晚上就烧好的鱼下手了——之前,那条鱼在吃饭时端上来,吃完饭又撤下去,只能看不能吃,因为特别讲究口彩的外婆说是这样才可能“年年有余”。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诗人曾用“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这样美妙的语句来描述正月十五夜里的盛况。我生也晚,没有领略过这样的盛景,但我去过城南的夫子庙,曾在那传统的“灯会”里流连徜徉。说是“徜徉”,其实一点也不贴切。因为在那晚,所有的铺面都会挂出色彩明丽,形状各异的灯笼,无数个卖灯笼的店家和小贩会突然出现,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以致于相爱的人也会被跑来窜去的小孩冲散,即使有“花千树”“星如雨”似白昼般的明亮,也要“众里寻他千百度”,搞得情人们一个个猴急猴急的样子。儿时的我,就是那“跑来窜去的小孩”之一,和现在的孩子只喜欢商店中的高级玩具不一样,对于我来说,举着自制的灯笼炫耀过市,让人们投来赞许歆羡的眼光是最幸福的时刻。所以在正月十五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就忙着和小伙伴一起扎制灯笼。扎灯我是很拿手的,找来竹子劈成长度适当的细篾条,先把这细篾条弯成两个椭圆,用麻线绑住,再用细篾条弯成三个圆圈,放在椭圆形的两头和中间,也是绑好,兔身就出来了,接着再用细篾条弯出两个小圆圈,将其一方绑在一起,另一方则分开绑在兔身上,那是兔脸,上面再竖两个耳朵,后面竖根尾巴,兔灯的框架就算完成了。最后用红白绿纸剪成条状仔细地糊在兔身上和尾巴上,兔脸用白纸糊好后再贴两只红红的兔眼,一个像模像样的兔灯就制成了。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点燃小红蜡烛并将其插的兔子的肚子里,用根小木棍吊着两根线把兔灯提在手上,就可以出门“显摆”了。走街串巷的时候,我会故意卖弄,时不时摆出一两个“POSE”,引得路人注意,“回头率”极高。再去看看街店里卖的那些灯,未必比我的好,那时那刻的心情真是好极了,如果用两个字表达,那就是“得意!”

文人雅士在正月十五晚上必定是要“打灯谜”的,这是个很有趣的活动。记得有人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先尝一尝,这话说得不错。我对于“打灯谜”这一活动的正确认识也是在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才有的。开始的时候,对于父亲要带我去“打灯谜”是极不情愿的,心想,那里全是一把胡子老气横秋的人,有什么意思呀?但是父亲一再坚持,既晓以大义又准备动用“家法”,这就不得不追随他去了。到了“打灯谜”的现场,才知这里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暮气沉沉,而是热闹非凡。这一活动常常设在体育馆里,在馆中央的篮球场上,挂着许许多多形状不一的灯笼,每个灯笼下面吊着一张颜色鲜艳的纸条,那上面写着谜面。多数人在这些灯笼间走来走去,而另有一些人则用手托住下巴站在某个灯笼下面对着纸条冥思苦想。一旦猜到了答案,这人就会揭下纸条走到兑奖处,如果在那里能正确说出谜底,就会有小小的奖品,诸如笔墨、糖果、军棋、手帕、毛巾、肥皂等。我和父亲——其实只是父亲一人在仔细地看着挂在灯笼下的小纸条,而我却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毫不夸张地说,父亲是一位猜谜的高手,许多谜语他都能一猜即中,然后取下纸条附耳把谜底告诉我,我就兴冲冲地奔向兑奖处。在父亲的感染和启发下,我居然也猜出了一两个谜语,于是,在拿回来的奖品中自然也有了我的一份贡献。回到家中,母亲看到奖品,高兴异常,直夸奖我们父子俩能干,父亲却指着我说:“他也猜到了好几条。”说得我既高兴又惭愧。从此,我对猜谜这一智力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把这一兴趣保留到现在。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顾名思义,这一天应该吃元宵,但是,从过年的那一天起,我就已经吃了不少元宵,只是那都是在家里吃,唯元宵之夜吃元宵,那是必定要在外面吃的。和父亲一起猜完灯谜后,他都会带着我和弟妹在饭店里吃元宵,一人一碗,每碗四个,有甜有咸,有荤有素,于是这元宵有了个好听的名称:“四喜汤圆”。老实说,这“四喜汤圆”比家里的也好不了多少,但我们吃得有滋有味,因为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一天父亲会一改严肃,变得随和,让我们这群孩子坐在饭店里人五人六一回。特别是当父亲告诉我们这“四喜”意味着四时快乐、四季平安时,我和弟妹们都雀跃起来。一言以蔽之,正月十五的晚上,我是精神物质双丰收。

后来我长大了,表现男子汉风度与骄傲的方法自然有了更多的选择,再也不会像小孩子那样专心致志地做灯笼了;高中毕业前后,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饭都吃不饱,自然也吃不成元宵更不要说吃“四喜汤圆”了;后来“文革”爆发了,在那个怪异的年代,全国人民只读一本叫做“语录”的小书,其它一切都变成了“封资修”,“灯会”变成了“腐蚀”人们思想的资产阶级“闲情逸致”,猜谜更是难逃厄运——领袖洞察一切,你还“猜”什么“猜”?于是,正月十五带给我的欢乐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正月十五的魅力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文革”的疯狂也无法使人们忘记它。1970年初,那时我还在农场接受“再教育”,革委会的头头们心血来潮,决定组织大家去山西昔阳“学大寨”。一行人到达大寨的那天,就是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天上下着雪,地上结着冰,冷气袭人,肚子又有点饿,我和同伴找到了一部手扶拖拉机来到县城寻个饭馆充饥,但是,街道两边的店面都关了门,什么也没吃到。不过,街上的人并不少,有的人在默默地行走,多数人则围在路边的大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互相说些祝福的话。在我看来,这路旁的大火炉很有山西地方特色。砖砌的大火炉有一人多高,隔个一二十米就有一个,四壁有距离均匀的孔,炉内装满了优质煤。之所以判断是优质煤,那是因为蓝色的火苗升得很高,在夜空中特别明亮特别好看。我好奇地问当地人,晚上在路边砌这么多火炉让这么多煤白白燃烧是怎么回事?他们答复令人深思:“怎么是白白燃烧?你不知道今天是正月十五吗?过去的那些活动都被人称为”四旧“了,点燃炉子烤烤火总是可以的吧?再说,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呀!”由此可见,正月十五已在人们心中稳稳地扎下了根。

现在不知怎么回事,拥有过多节日和快乐的人似乎把正月十五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差不多都忘记了。

共 288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正月十五扎灯笼、猜灯谜、吃元宵,似乎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是鲜活呈现的,童年的快乐往事伴随着艰辛贫乏的生活更令人顿生感慨;即便在那个破四旧的寻常岁月中,也留下了难泯的一份心情,如今拥有过多节日的人们,难能忘怀过去的那段艰难岁月,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追忆那样的生活,当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应该感恩、快乐、珍重,体验真情,顾惜家人,因为我们的一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日子里,都值得自己加倍珍惜。。:曲新同

1楼文友: 1 :55:06 这篇文章发在正月十五就更合适了!山人是个优秀的老漖师,是从教育局长位置上退休的。他的文字轻松俏皮恰到好处地嵌入历史感,值得一!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2楼文友: 14:28:4 正月十五,传统节日,留在我们心中的是记忆里的温暖。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都是我的风景!

首荟通便胶囊能长期吃吗

首荟通便胶囊可以长期吃吗

首荟通便胶囊优势

哪种钙片好吸收
四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