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那年那堪折柳征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1-14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闲走在湖堤岸边,绿柳垂帘叶如眉,正是岭南春色满园。我对同行的先生说:“又一年清明节了,这些柳枝,或许又将遭殃了!”先生说:“在所难免!”因为,清明时节,风俗习惯家家户户都会在清明前在家门前插上新鲜柳枝,寓意是为亡灵带路回家。我不解说:“每年清明节期间,市场上都有柳枝售卖,不外乎就是一块几毛钱,何必折柳呢?”先生笑着说:“对于折柳的人,或许会认为市场卖柳的人也只是随路折柳,售卖赚钱而已!另外,他们会认为路边折柳方便嘛!不折白不折!这就是一般人普遍的想法。”呵呵!想想也是,折柳的人也许真的如是想法作自我解脱呢。

周末回妈家吃饭,进门就看见阳台上放着一把新鲜翠绿的柳枝。我笑问老爸老妈,这些柳枝是在路边折下来还是在市场买的?老妈马上接口:“市场买!一块钱一大把!”老爸还改不了用愤世嫉俗的语调告诉我,近日他晨运常见公园湖畔都有人攀折柳枝的行为。老爸老妈刚参加老人团到越南旅游回来,老爸老妈接着跟我们说在越南耳闻目睹的事。行程中安排游人到当地一文化村落参观,其实越南经济并不发达,一下子需要接待一个六百多人的旅游大团队,确实负荷太重。然而,安排还是不错,每人的餐食都有一碟玉米和红薯,爸妈认为也很好。谁知,有些游客竟然一人取两至三碟,并打包进手袋,然后再把空盘子放到别人的位置上。观者实感无语。说完,老爸总是皱眉摇头说那句:“劣质!”

时值春暖花开,身处南方南地带,从春节前后陆续登场的桃红李白、雪梅梨雨、樱花、风铃木、禾雀花、宫粉紫荆、木棉红等等花期紧接不断。然而,不管哪个花期、哪个景点、那个场合总会见到有些人为了制造场景震撼美和一时之兴,用力猛摇晃树干,拉扯枝桠,甚者强行折枝采摘等不雅现象发生。正是昨天下午,我夫妻二人正在闲游公园观赏紫荆,一对情侣在一棵白紫荆树下不停用力摇晃,只见花瓣如雪飘落,满地素霜。我们都停下脚步,虽没有出言阻止,但无疑是用目光批判他们,试图逼使他们停止所作所为。可是,他们对旁人指责的目光视若无睹,继续边摇晃边忘我地摆弄姿态拍照。我们无奈对望,摇头转身离去。纵然上前阻止,这种现象依然陈出不穷,也非杜绝这种社会现象的办法。

想起老爸那句“劣质!”何谓道德?何谓素质?这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甚至眼界都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每一个正常人,对自己的言行可以先以身逆处,换位思考,或许世间一切会更美好。我很欣赏一句话:“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模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做与世界呼吸吐纳的接口。”一切行为从己做起,自尊、自律、自守。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相信定能保有一片明净空间存美!

《不曾停歇》

近日有一则关于“新公布慈善法,个人募捐属违法!下跪募捐不如高贵去把保险买好!”的篇章在微圈热传。不少人都有同感,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细想近半年,尽管自己经济拮据,几乎每月都会献出的一点微薄之力给予一些实在急需众筹的需求者。身边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人清楚看到了由热心公益爱心人士的众筹资金作用下奇迹的出现,既挽救了生命,也扶助了家庭,体现了大爱无疆。如果社会没有这些小爱的集结,难道用轻于鸿毛的生命等待那些所谓鞭长莫及的公救吗?至于常听到那些“与其等别人救,不如自救!买保险吧!”和“下跪募捐不如高贵去把保险买好!”的说法。关于保险,不能只说人们的保险意识薄弱,我觉得关键是视乎经济条件的客观性。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存在贫富差异。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中还有好大部份的人和家庭是努力解决或刚解决温饱问题,哪有多余钱买保险?甚至连最基本保障自身的社保也无力保证长期购买,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人身安全隐患也急剧加速成为人们不容忽视却又无可避免的危机隐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仍是当前我国迫在眉睫却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普通老百胜的生活和医疗保障仍然是在观望与期待中挣扎着。这就是人们所谓的“身体健康就是发财!”、“平安就是福!”。毕竟对于普通打工族以一般的收入面对高企的物价、昂贵的医疗,实在花不起、病不起!更别说房奴、车奴、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遍工薪家庭,生活真的不易。常会听见“一场大病(意外),回到解放前!”之说,都是很现实的声音。

提及保险,纵观整个微圈,近期的“保险”热似乎回到九十年代末期、二千年初期,身边的人都涌入做保险,都推保险。记得那时正是经济大改革,国企整改,掀起“下岗”潮。而当时从事金融的我夫妻俩,也在那时的金融改革大潮中双双同时下岗失业。为了生活,我那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先生除了独自经营一家销售软件小店外,也尝试兼职加入了销售保险的行列。很多人选择业余兼职从事保险业,主要是没有设置入职门槛,一般人可以做,也都能被收纳,工作较自由。但实操起来,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或者准确地说,成功达成每一笔保险业务实属不易。一般来说,销售对象多是先从身边熟悉的亲朋戚友入手,其实并不容易洽谈,礼貌上会应付你,尴尬境地是会避而远之。对于脸皮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真的不是一件好差事。关于“保险”,读金融的我,这本就是修读的学科,我知道。保险意识,我有。然而,此刻的我真的疑惑,当前的这种“保险热”的现象重现,究竟是人们保险意识提高了?还是重回二十年前的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剧增,人们常规收入与生活指数之间的差距加大,导致人们急需找第二职业糊口?我真想听一下一些资深人士的声音,获取一个理性、专业的认知。

这个周六我跟几个四年级的孩子上辅导阅读写作课。她们把学校老师布置这周末的写作作业交给我检查。作业是根据两个题目的内容,对题中的人讲几句心里话。其中一个题目是一对母女在医院吊针,护士插针时不小心让母亲的针口出现肿胀,母亲没有责怪护士。孩子们都说母亲是一位懂得理解别人、宽容大度的人,因为母亲懂得假设护士是自己女儿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发生,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包容。细想,如果有一天,出现危难,需要通过众筹求助的人是自己,都渴求有热心人为自己伸出援手。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连孩子都懂得的简单道理。

对于我偶尔参与众筹,虽然微薄之力,不足与谋,然而从人性本能角度,但求心安理得,所谓分毫也是爱。每当看到、听到这些不幸的遭遇的时候,我总会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那将是同样的彷徨无助。我相信独木不成林,但聚沙可成塔的道理。本月初本市一间重点中学的高二在读学生因患白血病发起众筹,全城一夜可惊人集力达一百二十万金额。有人说,“个人众筹,该不该捐?”与“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社会现象一样,往往出现“袖手旁观”的场面,其实单纯用“麻木不仁”定义也不甚是正确,因为真伪莫辨、人心难测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事实。最终,让真心缓助的人望而却步,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更无助。个人观点,对于感性而又理性的人,尽自己绵力,帮助有需要的人,问心无愧就好了。

有句话这样说:“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确实如此,此生走一回,尽管苦与乐,生命只有一次,不外乎是一个不断承受与担当的过程。面对厄运之槌,不依赖,不乞求,不放弃!我们可以努力把这条命活成两条命,一条是生下来而拼命活下去的命,一条是用自己的热爱挣出来的命。活在当下,走自己的路,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曾停歇!

共 29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很有启迪意义的散文,读完不禁惹人深思。对于现今的社会现象,我们该怎样待之处之?对于清明节折柳的风俗,人们对它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及折柳人的目的和看法,从而折射出人们的道德和素养,再到对自己和人生的探讨。第二篇的开始,以一句络热词引出社会中喜闻乐见的反常现象,并以此作为全文的一个论点,之后在结合现今社会出现的“保险热”提出了很多假设,在众筹和保险之间,形成一对正反对比,从而得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在将这些提升到人生的高度,就得到对待人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整篇文章以小见大,思想得到提高,而且作者以一颗细致入微的心去感受,用睿智的双眼去发现,以智慧的大脑去思考,能透过现象的虚假,看到事物的本质。欣赏美文,。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夜合】

1楼文友: 20:58:10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祝福

回复1楼文友: 22: :21 感谢夜合老师费神编评。问好!祝福心怡!

2楼文友: 08:47: 7 可能是我对柳有特殊的情感,所以我很喜欢第一篇。第二篇涉及的两个内容,其实是生活中的两个维度,并不矛盾。谢谢老师的精彩,祝生活快乐,创作丰收,吉祥如意!

回复2楼文友: 20:48:49 万分感谢关注。祝福春怡!

楼文友: 17:1 :45 感谢萦妹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 楼文友: 21:14:27 万分感谢猜兄关注,问好!祝福!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怎么吃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注意什么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能吃啥药

经常腹胀是什么原因
尿不尽解决方法
吃多了腹胀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