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文化进课堂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3
伏羲女娲文化进课堂
我是古老的红柳。
从神话时代走来。
岁月赋予我沧桑。
昆仑山是我的严父。
塔里木河是我的慈母。
大西北是我的家。
在昆仑山,女娲抟土造人。
后来又与伏羲再传人类。
天塌了,地漏了。
女娲找来昆仑山的五色石。
补天补地。
一辈辈的华人。
走出昆仑山。
开枝散叶,生息至今。
我是倔强的红柳。
从沙尘暴中走来。
苦难赋予我力量。
纵然叶落干枯。
却仍然高昂着身躯。
哪怕上千年也不会倒下。
我听过丝绸之路的驼铃。
我记得玄奘西去的背影。
巨硕的硅化木。
证明了我的祖辈是何等的伟岸。
汉文古书里的都广之野。
恐怕就是那时的写照。
我是感恩的红柳。
从老百姓中走来。
悲悯赋予我生机。
大西北的土著。
倘若见到我们孤独地待在荒野。
绝不砍伐。
他们的神话传说。
往往讲到自己的英雄祖先诞生于大树。
羊肉串、独木舟、馕饼。
泥坂房、葡萄园…
都需要我。
自古以来,我与这些土著。
不舍不弃,荣辱与共。
我起诉,见钱眼开的滥砍滥伐。
滥采滥挖!
大山荒秃了额头。
大河淌干了眼泪。
绿洲变成了荒漠戈壁。
我渴盼,再现绿洲盛景。
红柳成林,遍布两岸。
我愤怒。
滥建的堤坝。
让塔里木河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近一百多年来。
罗布泊的消失,让我伤心欲绝!
我敬仰。
中原的周穆王、林则徐、左宗棠。
是他们。
让民族精神在中华通史上熠熠生辉。
斯文·赫定、斯坦因。
我对这些洋人,爱恨交加。
是他们让世界知道了新疆。
是他们掠夺了祖国的文物。
我企盼,大西北的时候。
我兴奋,中国梦的东风。
从北京刮到了塔里木。
根有多深,叶有多茂。
所以,我想趁此东风。
重建家园。
我见过楼兰古国的美女。
我亲过雄汉盛唐的瓷器。
超过亿万年的岁月。
都难以改变我的坚守。
直到如今。
我仍扎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注释:
12018-4-3,中华伏羲女娲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孝义老师,说:伏羲女娲文化,走进天水中小学课堂,这是(甘肃省)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全面布署付诸于实!
2甘肃省天水市,是伏羲女娲故里,既有创世神话的世代传承、伏羲庙与女娲殿的千秋香火,也有大地湾文化的考古实证。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伏羲女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风姓,燧人氏之子。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后与太昊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文选王延寿》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后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此外,苗族有“伏哥伏妹治人烟”传说,布依族、瑶族均有“伏羲兄妹”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