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名著一直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14

翻拍名著一直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特别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对于那些经典名著的理解都各不尽同,加上人们对于老版影视剧已经先入为主、已经深入人心的思想作崇,任何一部新版的问世,即使有了更新与突破,但如何能满足众人口味,得到广大影迷的认可,而不被挨骂,实在是件很难的事。
所幸的是,在所有四大名著的翻拍中,新版的《水浒传》没有让人失望。虽然九八版本的《水浒》在我记忆中成了经典,永不消磨,但新版的水浒,在保持原有故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跟进了时代,揉进了时尚元素,更符合时下人们的审美情趣。新版的水浒,就故事而论,结构完整、严谨,武打场面精彩、刺激,还是不错的,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张涵予、黄海冰、李宗翰、严宽、陈龙等实力派演员的加入,可圈可点。
春节里,终于抽出时间,看完了全集的新版《水浒》。看完之后,心情就像梁山泊下的水面,久久不能平静,总想说点什么,悲叹这一百零八单将可歌可泣的命运,如果当初宋江没有降于朝庭,没有征讨方腊,那么历史是不是会改变?呵呵,故事就是故事!
在《水浒》所有人物当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他——宋江了。我一直不明白,宋江为什么会上梁山,而且还做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论武功,他不及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论计谋,他不如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论家世名望,他不如玉麒麟卢俊义,小旋风柴进;可是,就这样一个人,一个郓城县里的小押司,却成了梁山一百零八单将之首。
先说“押司”这个官位,押司是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书写文书的人员,相当于现在公务员。按理说,做了押司,虽然只是个小官吏,但毕竟是吃皇粮,而且如果做得好,也有机会得到提升,前途还是蛮光明的。而宋家在当地,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家庭殷实,生活还是很富足的。
如果宋江老老实实地上班,本本份份地做人,说不定有朝一日得到朝庭重用,从此飞黄腾达,可是宋江不。书中交代,“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仗义疏财,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人称‘及时雨’。”及时雨,熟为及时雨?顾名思义,当然是指在急需有水的时候下的雨,“及时”二字,表明了事态的关键,不早不晚,刚刚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样?当然得是一如既往的,非一次两次的,否则这“及时”二字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宋江的性格是好的,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可是宋江的助人为乐,非只是图个“快乐”那么简单?书中有句话说得比较关键,“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听听,宋江要结交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而是江湖好汉。“好汉”二字,也是很有深义的,比如晁盖,比如林冲……不然,既使你是江湖中人,如果你不是好汉,自然也是入不了宋江的法眼,所以像阎婆惜这样的女子,即使是他的枕边人,在关键时刻,他也是毫不心慈手软的一刀刺之。
说到这里,我觉得宋江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只是隐藏得比较深,一般人不容易发现罢了。他深居官场,懂得为官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更懂得人脉对于事业的影响力。所以,他才会广交朋友,仗义而疏财,从而集聚自己的实力,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当然他的事业,并不满足他目前的工作——县押司。这点,他在浔阳楼喝醉酒时,不经意间表露出来,所以题下了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各位看看,这诗什么意思?山东是哪?吴又是哪?黄巢又是哪个?很显然,从这首诗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不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么?宋江的志向在此时,毫无保留呈现在大家面前,那就是——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真是蹉跎岁月,早知如此不如就在梁山就落草了。要是我宋江上了梁山,哪天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的驾驭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从正统的角度来看,当然是特大号的反贼了。连黄巢都敢鄙视的人,其野心当真是不小啊。
所以,宋江的“仁”,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也不是小恩小惠的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这个仁,让他的形象变得异常高大,仰视,而心存敬意,以至于他后来的“舍生成仁”(只是我个人觉得他的“舍生成仁”,似乎是不值得的)。可是,宋江在许多人的心里,却是一个不怎么看好的人物形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说他对兄弟真心实意,却处处显得虚伪做作;说他对待朋友义博云天,他又城府极深;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又对朝廷肝脑涂地;说他为人宽厚,他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这样的一个人物,说他是好人,却不失奸诈之事,作为朝庭命官,为匪人通风报信,事情败露之后,不惜杀人灭口。这样看来,他的“仁”,似乎有些虚假,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很有心机手段的人,不然在梁山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里,他能够稳坐第一把交椅,足见此人不简单。
在此,我个人以为,宋江的仁,是假仁,从而导致了梁山好汉最后的结局——降。说到降时,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宋江为什么会降?而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似乎更明确表现出了宋江之所以投降的真正原因——为兄弟们的未来着想。
梁山好汉,说到底,还是一帮落草的贼寇。宋江之所以要降于朝野,就是让这帮兄弟不再背着“强盗”的骂名。与其说是他为兄弟,不如说是为他自己。我想,在宋江的心里,一直是不满意自己这个身份的,即使贵为梁山头条好汉,在他的思想,还是把自己当作了强盗。其实,在所有历史演变中,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宋江如果能够推翻朝庭,从而建立自己的国家,就像后来的清兵入关,同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宋江似乎没有看透这一点,所以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被朝野利用之后,被迫饮鸠而亡。
再说宋江的“义”。都说宋江是个极重义气的人,那么他的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对于朋友兄弟上,还江湖道义上?这两者似乎都有,又似乎都没有。众所周知,卢俊义是如何上梁山的。卢俊义可谓是人中龙凤,书中写道:“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这样一个人物,家道豪富,身世清白,且为人谨慎,不仅武艺超群,更是熟通兵法韬略。
宋江慕其出身富豪,且江湖声名远扬,又是条好汉,武艺高强,便派吴用假装算命在卢府墙壁上题了一首反诗,接着又唆使管家李固去大名府揭发,导致卢俊义被陷害私通梁山而被判死罪,后被张清等人救上梁山。这样对待朋友,何来的“义”。看到此处时,我不禁为卢员外扼腕叹息,跟着这样一个害自己家破差点人亡的人为伍,难道就没有过害怕?
再说霹雳火秦明,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七,自是不可小觑的人物。话说有一天,秦明奉命围剿清风山,中途与花荣等人大战,最终中计被俘,到了清风寨之后由宋江等人好酒好肉相待。把秦明灌醉之后,宋江命人穿上秦明的衣服,拿着秦明的武器,血洗青州城。结果第二天秦明回去时,已被当做反贼,且家室尽已伏诛。不得已,秦明投靠了清风寨,随花荣等人一起上了梁山。大家可以看到,宋江首先使了一计叫做关门捉贼,诱敌深入把秦明捉住;然后瞒天过海把秦明骗上清风寨饮酒,再调虎离山把秦明留住,最后给他来个反间计以秦明的名义血洗青州,最终使秦明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一句话,朋友都是拿来利用的,兄弟都是用来出卖的。卢俊义也好,秦明也罢,这一条条江湖好汉,只要对梁山有利,对宋江有利,他们是不惜代价要得到,即使再多的人命也是无所谓的。这样说来,宋江对于朋友,却是不“义”之极。他的不义在于杀人不见血,让别人深陷其中,反而对他歌功颂德,所以黑旋风李逵最终的下场是稀里糊涂地跟着他共赴黄泉,花荣和吴用自甘吊死在他墓前。
这一切的一切,何之为“义”?宋江接手梁山后,更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可是,纵观他一生所行之事,却与忠义相去甚远。身为执法人员,理当忠于职守,他居然利用工作之便,为盗窃者通风报信,致使晁盖等六名盗窃者安全逃脱,此为大不忠;净婆惜是宋江的妾,只因为不肯将宋江通匪的罪证还给他,便一刀杀了。如此无视夫妻情份,实为大不义;尤其是杀人之后畏罪潜逃,更是典型的小人一个,遵纪守法的意识,连武松那样文化不高的粗人都不如,武松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尚且敢于到衙门去自首服罪。这样说来,宋江的“仁、义”都是表面的,他既不“仁慈”,也不“仁义”。这“仁义”二字,只不过是他用来玩弄权谋的法宝而已,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他的任何卑劣行为披上一件漂亮的“仁义”外衣。

(2012/2/7)

共 7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漂亮的影评。文章先概括表达了作者对影视剧翻版的看法,这些看法对影视剧的发展是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强调了新版《水浒》的特点,突出了他的成功之处。总说之后,文章详细而多角度地分析了宋江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了宋江的人生理想,从理想的角度解读了宋江的“仁”,解读了宋江的“义”,这两方面的解读引述故事内容具体详细,说服力很强,让读者对宋江的“仁”和“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把宋江这个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作者的这些解读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小说《水浒》和新版影视剧《水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对我们的小说和影视剧创作也有很好的启迪意义。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0616】
1 楼 文友: 2012-07-07 00:42:57 也为这个精品赏析作品献宝加分,祝朋友创作更上新台阶。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7-07 08:06: 4 谢谢朋友。握手问好杭州男科专科医院
女月经不调怎么办
广州治疗牛皮癣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