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往事6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20-02-26
我的家乡蛟河出了位中央委员。
在火红的年代里,我的家乡蛟河煤矿出了一位中央委员,他就是原蛟河煤矿乌林立井三0二采煤队队长宗希云。
宗希云,老家在山东,因1927年,山东各地发大水,他的父亲便带着全家老小逃难,来到了东北。当时,宗希云不到10岁。他们先来到了日寇统治下的老头沟煤矿,在那里,宗希云随着父亲下煤窑挖煤,艰难地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后来东北解放,新中国成立,他们一家又辗转地来到了蛟河煤矿,当上了一名采煤工人。此时的宗希云,已经长成了1米80的大个子,身材魁梧,大脸盘儿,眼睛不大但有神,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铁塔,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
说他像一座铁塔,这一点也不夸张,就像人们说的那样,身大力不亏就在一次掌子面来劲时,顶板的石头咔咔地响着要往下落,他猛然看到掌子面里头还有一个工人吓呆了,没往外跑。情急之下,他奔过去薅着那个工人的衣服,拽着他就往外跑。就在他们跑出掌子面的那一瞬间,身后轰隆隆地坠落下了几百斤重的大石头,连同大大小小的石头块儿,把掌子面几乎都塞满了!当时,大家看着这一切,半天才回过神儿来。
宗希云,因身高力大,工作起来一个人顶两,三个人,加上对旧社会的苦大仇深,又有着较高的阶级觉悟,不久就加入了,并被组织任命为三0二采煤队的队长。他带的采煤队年年都超额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因此年年都被评为省部级的先进采煤队”他个多次被评为全国的劳动模范”
60年代初期,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搞技术武。国家煤炭部也在河南省的平顶山煤矿举行了全国煤炭生产技术武竞赛蛟河煤矿派出了以宗希云为队长的二0三采煤队前去参赛。
就在这次武中,宗希云代表队一炮打响,震动了整个煤炭。当时,全国各地的代表队都是用小尖锹攉煤,而宗希云代表队则是人手一把大板锹。他们在火药崩煤层的一遍炮后,冲入掌子面,每个人找好位置后,先撮出煤层底板的一处煤窝,作为撮煤起点,再一锹一锹地猛劲儿攉煤。乌金闪闪的煤块儿,在他们的大板锹来回的挥动下,风驰电掣般地被攉进了滚动的镏子槽里。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攉煤的产量,竟然是其他参赛队的四倍还多!
当时,在场的领导和评委大为惊叹:这哪里是大板锹,简直就是一个个小簸箕!由此,宗希云代表队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一枝独秀的冠军队伍!
当时有关报纸在报道这次比赛的时,称他们是被赞扬的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1969年,第九次全国在北京召开。宗希云被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铁人”王进喜一起坐在主席台上。
大会上,与王进喜一样,不但受到了,的亲切接见,而且还被当选为中央委员。
回到家乡蛟河煤矿时,受到了矿领导及其数万职工家属的夹道欢迎,并在矿工人俱乐部做了参加会议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讲述了受到接见时的幸福时刻:
当把我介绍给时,那宽大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我感觉到是那么温暖,那么幸福!激动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一眼瞅见了桌案上放着的两支铅笔,也不知道哪来的那股劲儿,一把就把那两支铅笔抓到了手里,惹得,都笑了。说到这里时,宗希云抬起了手臂,举起了两支极具纪念意义的铅笔—一支红蓝铅笔,一支美术粗黑铅笔。报告会后,这两支铅笔被放到了矿文化馆专门设计安排的展览室里,供广大群众参观。
当时有不少职工群众,纷纷跑去和宗希云握手,他们把这种方式,理解为间接地和伟大领袖握手,体味着温暖,体味着幸福。
也正巧,矿上当时正在搞煤矿篮球友好邀请赛,有一支从黑龙江鸡西煤矿来的篮球队,听到了这一,全队球员等候在矿工人俱乐部门前,当宗希云报告结束出来时,球员们赶紧迎上去,挨着个儿的和宗希云握了手。握完手后,那些球员们喜形于色,都激动地说:就好像和握了手一样啊!。
一个煤矿普普通通的采煤工人,被当选为中央委员,这在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正如宗希云自己所说:我是一个煤黑子,一个大老粗,从旧社会过来的,没有什么文化,识几个字,还是上扫盲班时学的。能让咱去北京开会,还当上中央委员,这不正是给咱工人阶级地位吗!这不正是让咱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吗!这要在旧中国,是根本不敢想的!只有,只有党,只有新中国,才让咱工人阶级站立了起来!…
后来,宗希云被调到了吉林省总工会任工会主席。80年代中下期离休。
我印象中的那位老红军。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蛟河煤矿不但有在上下来的志愿军老兵,有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日寇的老抗联,有在胶东半岛进行抗日的老八路,还有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朱德总司令的警卫员—纪万德老人。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的下午,我有事去了姑姑家,看见了一位身材不高,挺瘦削的五十来岁的老人,坐在炕沿上,正与姑姑唠着嗑儿呢。看见我去了,非常慈祥地笑着,跟我说了一句什么,但我没听懂。这是谁呢?后来听姑姑告诉我,他就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纪万德老人。他和姑父都是山西老乡。就这样,从姑姑那儿,我知道了这位老红军的一些事情。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朱总司令的指挥部突然遭到了派的炮击,朱总司令被震昏了过去,当时形势十分危急。也受了伤的纪万德挣扎着起来,在浓浓的炮火硝烟里,摸到了朱总司令,把朱总司令背起来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了三里多地,直到安全了,他才把朱总司令放了下来。
后来,他发觉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原来就是在那次战斗中,他的耳朵被震聋了。但艰苦的环境使他顾不了这些,依然兢兢业业地做着警卫工作。
全国解放后,在朱总司令的关怀下,他被调到了东北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市,任市长。但他上任不到一个星期,就自己返回到了北京,找到了朱总司令,以自己文化水平低和身体状况(耳朵被炮弹震聋)为由,提出了辞退哈尔滨市长一职。之后,他就来到了吉林省蛟河煤矿工作,任矿供应科股长一职。因这里有一些他的闯关东的老乡,从这里不难看出,纪万德这位老红军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纪万德老人的性格非常耿直,就在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他亲眼目睹了地方群众,挨饿的情景。他气呼呼的到了北京,又找到了朱总司令,大声:当时打的时候不是说的好好的吗,等全国解放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的。怎么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百姓挨饿呢?朱总司令听了长叹了一口气,耐心地说:国家遇到了困难(即中苏关系恶化,得给苏联还抗美援朝时苏联出武器等物资所谓债务)和自然灾害,和都非常着急,已采取了不少措施,都在进行着呢!现在主席和中央的领导都减少了自己吃粮的定量,都节约开支,全力地支援地方百姓呢!
纪万德一听,气也消了。回到蛟河煤矿后,他把朱总司令夫人康克清给他的200元钱捐给了。
后来我又两次遇见了纪万德老人,尽管他那浓重的山西乡音,我一句也听不懂;尽管他的耳朵聋得使我与他交流起来特别费劲,但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的态度,令人敬佩的品质,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继承前辈传统 发扬精神。
那一年七.一。
多少个七.一多少次回忆。
多少次回忆,都难忘七.一
尤其是30年前的那个七.一更值得我难忘!
当时,正值我们语文组讲当代作家峻青的短篇小说《党员登记表》大家极为投入:认真备课,认真讲课,带领学生们进入到那六十多年前的胶东半岛的斗争烈火之中去。
当时,有学生问:党员登记表,不就是几张纸吗,还犯得上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吗?
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不埋怨,我们没发火,而是指点他们:区区几张纸,是全区地下党员的性命所在,是黑暗重重的海莱山区的火种。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保护这几张,实际上就是保护地下党的生命,就是保护中国的火种,这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学生们心里豁然开朗。他们了解到了先烈的英勇不屈,他们体会到了的伟大,同时也感受到了今日之和平生活来得何等不易!
面对我们的教育效果,几位语文老师兴奋极了!我们从内心之中感受到了为人之师的幸福,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豪!
不知是谁提议:叫他几嗓子,释放释放激情!
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年近半百的王老师粗犷豪放的男高音,挤出了门缝儿。
党啊,党啊,亲爱的妈妈…”素有百灵鸟”之称的年轻女教师小李,毫不示弱地唱了起来。
不一会儿,你一首我一曲地亮开了嗓门儿。临室的张校长本来是要来制止的,但一进屋,便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了,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这支联唱队伍中了:
这么办,我唱的歌儿中都有`党’或`’的词,你们等我唱完了,说一说是出自何处,行不行?
行!行!大家异口同声地应和着。
唱支山歌给党听…。
这是才旦卓玛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不等唱完,王老师的喊声打断了张校长的歌。
党指引我们向前…。
我抢上一句: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少剑波唱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中的一句。
党啊,指路的明灯—你今在何方?…抢一个党—指路明灯!
小李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歌啊?还得抢啊?
这回张校长得意洋洋地晃着脑袋问:怎么样?猜不着了吧?
一直没抢上槽儿的老赵急忙抢上一句说:这是现代京剧《杜鹃山》里雷刚的唱段。
净唱京剧,谁能都知道哇?小李不满意地说,我也唱一首你们猜猜。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大家哄”地一声都笑了:这谁不知道啊!”。
又是几首迭起:
戴花要戴大红花呀,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安排哪安家…。
嘹亮的歌声由涓涓细流汇成一股洪流,涌向门外,把其他教研组的老师们也都吸引来了。真没想到,当时大家都是那样的兴奋!
也真是长时间没有过的激奋…若不是上课时间快到了,说不定还会有几个高潮迭起呢!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来,虽然是自发的七.一”联欢”但还是那样的记忆犹新,那样的心潮澎湃。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宗希云
宗希云,男,汉族,1928年12月生,山东泰安人,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参加工作,初中。
朱总司令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上一篇:有柳氏夫妇晌午锄地于黄风岭
上一篇:p春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