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石磨祭外一篇散文

文章来源:延庆文学网  |  2019-10-16

多年前写过石磨忆,现在写石磨祭。

在这座民间博物院的后院,几片梯田上,安置了成千上万石磨盘。早先来观瞻时,石磨一排排一行行地摆放着,面积有几十亩大。原先种庄稼的土地,在博物院自然成了露天观览区,种上了石磨。这庄稼够沉甸甸了。

种一片石头,石头会发芽吗?有过蓝田种玉的传说,玉就是好的石头。

这石磨的群落,是与农耕时代打过交道的石头。它被石匠錾成圆形,且上下两扇,一天一地,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有两只眼睛,镌刻出斜纹状的牙齿,在旋转中嚯嚯地响,磨碎了一季又一季的麦粒。磨道是一个永远走不到头的圆的途径,牛马骡子毛驴拉动石磨,眼睛是被蒙住了的,说是怕牲畜晕旋。人也拉磨,不用蒙眼睛,只要有粮食吃饱肚子便是幸福。祖辈人曾经吆牲畜上北山荒原,驮上磨盘,换回一点玉米,苦度灾荒年馑。尔后有了电,有了电磨,省工又便捷,石磨便被弃之。人们有了新居,石磨成了累赘,只好遗留在故居。故居塌了,石磨便被黄土埋葬。

这里的主人念旧,从方圆几百里范围内,收拢了这成千上万被遗弃的老石头,祭在这高台上。它们来自哪里?一副石磨当初是一家人甚至一个家族一个村子的重要家什,眼前的石磨群落,该聚集了多少家族多少农人的体温?一切都过去了。过去了的东西,让它过去吧,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挡不住现代文明的脚步。石磨的一代代主人逝去了,也许早已化作了泥土,而他们使唤守候过的老石头依然坚硬地活着,珍藏着往事。

后人似乎与它无关。真的无关吗?它是与你的根脉连在一起的,你身上流的血液,有老石头主人的血液。除非,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也与石头相关。眼前的石磨群落,让疯长的野草覆盖了。让它们安息吧,也许会在某个季节,这老石头生根发芽,长出新铮铮的石磨的后代来,嚯嚯地歌唱。

恍然如梦。当初因为有了沉重而简单的石磨,当今时代才会有轻巧而繁复的芯片,惠及众人。举重若轻,亦举轻若重,可曾听到历史的脚步声?

两本旧书

近年已经很少购书,一些装潢豪华、吹到天上的书,商大于学问,是不敢碰的。路过古旧书店,老板在整理刚收购的旧书,我挑了两本,七八十年代出的,一本是中华书局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的《隋唐五代史纲》。定价各一元二角钱。

我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十五块。我说:“定价共两块四,十块,我要了。”老板说:“你来当这个老板,咱得换位思考。”我说,你这书收购时,一麻袋五块。老板说,那也是。我说:“我也经常一麻袋五块卖废纸”。

老板点点头,我买了这两本旧书。那年月,工资四十多块,掏四十分之一买书。如今工资涨了一百倍,这书应该值一百二,这么说,书是便宜了。书还是那本书,价值没变,但时间推移,定价却差多了。这两本书,从扉页签章看,先是某政工科,再是姓贺的,再是姓王的,转到我手里,已经远不止二手货了。好在没有混入废纸,被挑拣了出来。书的主人把它丢了,或是后人把它丢了。被扔被捡,或是废物,或是宝贝,书还是那本书。

一本书,从生到死,有的可能短命,有的可能长存。

共 121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时代的记忆,演绎着一种命运的抗争。石磨,被赋予了它历史性和传奇性的一面。第二组,由于人们在认知上的差异,书,被介入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不同角度,它的定位,就决定了它的发展趋势。欣赏!问好!【木马社团:山形依旧】

小儿大便干

宝宝大便黑色

小孩中暑的症状

四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进口利鲁唑多少钱盒
薏芽健脾凝胶作用
友情链接